答疑馆 | 心理咨询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心理咨询在中国最终会以什么形式被中国大众接受?如果要大胆地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形式的中国化探索,那么我们就要搞清楚心理咨询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理解了它的本质,我们才能大胆在它的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创新。

summer糖糖:曾国藩曰:“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

ta的主页

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summer糖糖,很高兴与你一起分享交流这个话题。

 

这个话题可以说是一个关于心理咨询的长远话题,并且我也有很多的思考,特别是与心理学专业领域的很多朋友交流后,我发现大家有着不同的观点:


同样都是心理学领域的人,但有的偏向学科研究,有的偏向教育,有的偏向临床,有的偏向来访者疗效,心理学在不同人群手中的使用方式,导致了大家不同的观点与看法。

 

那么,结合我所了解的信息,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心理学第一性原理】

 

我个人认为,心理学的第一性原理应该是:

 

心理学是使人在现实困境与冲突中保持内心平衡的一种方式。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是地球上所有动物中,心理活动最复杂的动物。

 

三百多万年前,人类祖先在进化中,从树上来到地上,从四肢行走到直立行走,这给大脑进化发展带来一次大的飞跃,随着人类祖先大脑体积的增长,脑部活动也变得更加复杂。

 

于是,第一个心理概念“我”就此诞生。

 

这是人类心理活动走向复杂迈出的伟大一步,也正是这一步让人类心理开始变得越来越区别于其他动物。

 

“我”这个概念出现有什么意义呢?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让我们意识上将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区别开来,让我们从心理层面独立于周围的环境。

 

举个例子,在我们眼中,所有动物都是个体独立存在的,但是对于一只狗而言,在它的心理活动中,自己是与环境是一体的,也就是说如果它看到旁边一只狗死亡了,不会感到痛苦与难受,因为对于这只狗而言,只是周围的环境变化了。

 

而对于一个人而言,如果我们看到周围一个人被闪电击中死亡了,就会感到害怕、担忧、痛苦等,因为“我”这个概念让我们明白,这个死去的人与自己是相互独立的,并且他的经历可能也会在自己身上重现,这就是人类同理心的出现

 

“我”的心理概念与人类同理心的出现,是人类协作行动的基础,更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正是有同理心,才会有团结协作,有同情包容,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构建更加复杂的人类社会系统。

 

但是,这个伟大的心理活动却给我们带来了另外的严重问题。

 

那就是我们会对周围人的悲惨遭遇感到恐慌,比如原始人类看到别的同伴被雷电劈死,自己走出家门时,就总是会很担心自己也遇到同样的事情,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灾难出现。

于是,这种对死亡的原始恐惧感就会让人类祖先无法正常的劳作生活。

 

此时,心理学的雏形就开始出现,那就是原始社会的巫术。

 

我们现在来看巫术,会感觉特别迷信,特别可笑,甚至是血腥残忍。

 

在电影镜头中,我们甚至看到古人会将奴隶杀害祭天祭神,用鲜血等来涂抹身体,这都是现代文明无法接受与理解的。

 

在著名的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的力量》一书中,就讲到了这样的故事,同时讲到了这些古代巫术活动的真实意义。

 

巫术的本质与现代心理学其实是一致的,那就是使人的心理达到平衡

 

尽管巫术的方式极端可怕,血腥残忍,但是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却是在维护当时更多人类祖先的心理平衡。

 

比如,一个部落的人看到某人在野外被雷电劈死,所有都患上了恐惧症,因为那个时候对雷电的认知是几乎没有的。人类没有科学的知识作为调节心理认知的本钱,自然就会出现恐慌害怕,甚至因为无法正常劳作而导致部落衰亡。

 

此时,部落中一名巫师站出来对大家说:“雷电其实是上天神明惩罚我们部落有人做了坏事,只要我们献上一个人作为神明的祭品,祈求神明原谅,雷电就不会再伤害我们。”

 

于是,他们屠杀了一个人作为祭品,在完成了这一系列仪式化行为后,部落中的其他人就开始有了信仰,不再担心雷电的降临,于是整个部落才开始正常运转。

 

这就是巫术对人类心理平衡发挥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巫术是心理学的雏形,因为在本质上其主要功能是一致的。

 

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到了古代社会,又逐渐出现了宗教,宗教相对于巫术而言,是更加适应当时文明社会的产物,但从本质上来说,宗教其实也是通过建立信仰,让民众在内心达到一种潜在的心理平衡,同时也便于国家统治阶级的统治。

 

那么,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深入了解,现代人类最终发展出适应现代社会的人类心理平衡的调节工具——心理学

 

所以,心理学最本质的功能就是帮助人们调节内在的平衡。至于个人成长,自我接纳等,其实都是寻求内心平衡的一种方式。

 

这是我认为的心理学第一要义,结合这种理解,以及我们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我想心理学的本土化还需要考虑以下的因素。

 

【当前我们所学心理学理论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隐形冲突】

 

我只是一名心理学的初学者,对于心理学各流派的理论,都只是初浅的接触与学习,但在我接触的理论中,不乏都比较强调个体心理的发展与成长。

 

我记得国内心理学大师武志红课程中所提倡的一个理念:“成为真实的自己”。

 

这种“真实的自己”状态,其实是很多心理学流派追崇的状态,从当前的心理治疗理论来看,如果一个人能够真实的做自己,就可以让自己的需求与情绪自然表达与流露,在关系中尽情的展现与发展自己的自我与个性,这是一种很理想的心理状态。

 

可是现实呢?

 

在我们国家的底层文化背景中,集体主义文化才是核心,这源自于我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

 

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放弃自己的部分自我与内在需求压抑部分内在感受,以服从于整个集体,使集体的效能最大化

 

不管是我们文化背景中的集体主义文化,还是西方心理学理论中推行的个人主义文化,其实都是各有优劣的,关键在于外部环境的不同。

 

比如在关键时期中,集体主义就会表现出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这也是此次新冠疫情我们能够取得伟大胜利的底层逻辑,同时也是经历几千年历史发展仍能长存的重要原因。

 

在和平时期,个人主义文化可能就会带给人更多的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创新上西方表现出的活跃性。

 

在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所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当然会存在差异,而目前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几乎都是从西方发展,并且服务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心理学在发展到一个瓶颈总是难以突破不前,因为西方心理学理论的核心的价值观其实很难被大众真正完全的接纳与认可

 

如果我们看不到文化背景对心理学理论拓展的影响,就很难在国内真正推开心理学发展的路子。

 

那么,想要在我们国家这片大地上,真正发展出适合国人的心理学路子,真正让现代心理学的功能作用在国人身上发挥出来,其实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少我们应该逐步的建立和完善适合国人整体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心理学理论,否则强行拿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学理论套用在国人身上,反而会导致公众的反感,甚至可能会造成我们本土文化的瓦解,这对于整个国人心理发展反而会带来一场灾难。

 

好在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心理学家都在致力于发展与构建适合国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尽管这些尝试都还在初始阶段,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每一位心理学人的努力。

 

【就目前的国人意识形态来讲,更容易接受自助式的心理服务】

 

就目前国人的意识形态来讲,很多国人对于心理咨询其实仍然是存在抗拒心理的,往往是在心理问题很严重,不得不进行咨询与干预时,才会萌生这种想法,甚至有很多人发展到严重精神疾患也羞于启齿。

 

我们往往认为公众对于心理服务的接纳水平是由于对心理健康常识的宣传力度不足,公众对于心理常识的掌握欠缺导致,但是我们看看在西方国家,公众其实也比并没有接触更多的心理知识普及,但能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首先想到寻求心理医生或者牧师帮助。

 

这种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其实可能隐含着更深的不同之处。

这种不同之处也正是我们的文化差异导致,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压抑是我们处理情绪问题的首要方式,因为暴露个人问题会导致整个集体效益的降低

因此,在我们的文化底色中,强调压抑自我感受与需求对于整个集体的重要性,于是,表达自己的心理问题就会被文化贴上“可耻”的标签,这也是很多国人难以开口求助的内在原因。

 

从这个方面考虑,从心理服务的角度来看,未来国内心理学应用除了传统的“一对一”心理咨询,自助式的心理服务会更容易被民众认可和接受,足不出户,一个人自己就可以完成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诊断、调节与干预过程,这样既能满足国人对心理服务的需求(心理学的本质——帮助寻求人的内在平衡),又能符合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可。

 

比如,现在壹心理平台打造的个人自助式心理测评,每个测评后面都有着详细的解读报告和建议;还有心理FM,听书,心理课程等内容,其实都是自助式心理服务的一种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式也是目前行业内发展比较好的心理服务方式,就是团队建设这种心理服务既能满足国人对职场关系中的心理平衡需求,也能通过共同参与降低个体在接受心理服务中的羞耻感(一起参与,就能共同平摊这种羞耻感),不过,目前这种服务只能运用在职场关系的心理服务中,服务场景受到限制。

 

以上是我对心理学未来在国内发展的一些思考与见解,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小東老师: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ta的主页

题主你好!

 

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果要说一条最重要的,那么一定是咨访关系。所以,在我看来,心理咨询的第一性原则也是“咨访关系”或者说“关系性”。

 

心理咨询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简单来说三个字:知、情、意(行)。

 

情(情绪情感)作为关键,一方面受认知调节,另一方面又会影响意志行为。情绪问题之所以复杂棘手,很大原因在于它是“非理性”的,没有理性、不遵循逻辑规律、也不受道德规则的限制。

 

而“关系”作为情绪情感的最佳载体,往往也是最能解决和调节心理问题的“良方”。

 

心理咨询在中国最终会以什么形式被中国大众接受?

 

我个人认为横亘在中间最大的阻碍是“文化差异”。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熟人”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天然的赋予了彼此更多的信任和安全感,最终以“熟人社会”的形式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熟人社会对于“熟人”来说,有非常多的优势和利好,却会让“陌生人”感到寸步难行。从国家层面来说,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是中国进入工业化的过程,从家庭和个人层面来说,这也是一个“熟人社会”“家族本位社会”逐渐解体,人们迈向“分子化”的过程。

 

心理问题往往是外部负性刺激引发的,能够很好的适应外部变化,可以看做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反之则是心理“不健康”。

 

人们被时代的浪潮裹挟着,这种巨变让太多人难以适应。所以我们看到,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怀旧的风潮一波接着一波,它表达的不仅仅是人们对过去的眷恋,更是对现在的不适应。

 

“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想必大家对这句话都不陌生,爱不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爱要从关系中来。所以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要融洽,更要持久、稳定。

 

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大家可能并不适应有这样一段“特殊关系”的存在,Ta既不能成为你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却又比很多亲友更加“亲密”,这对传统的中国文化来说显然是具有颠覆性的。

 

智慧的华夏儿女总是能完美的融合一切“舶来品”然后将它们内化进自己的文明血液中,无论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是“扬长避短推陈出新”,总之,我们总能把世界的变成民族的,这也正是中华文化的最大魅力,就是它的包容性和创造力。

 

其实,最近几年,越来越多老师在考虑这个问题:心理咨询的中国本土化。

 

我丝毫不担心这会难倒我们优秀的咨询师们,我认为,心理咨询可以更加“开放、大胆”一些,不必过于拘泥,也没必要循规蹈矩。但在创新的道路上也要小心“矫枉过正”。

 

如果按照我的逻辑把“关系性”作为心理咨询的第一性原则,那么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形式仍然会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最后,感谢你的思考和提问,抛砖引玉,期待大家的回复~

 

我是心理咨询师小東,祝您生活愉快!

心理圈圈主—洗心岛:立志做摄影界文笔最好的心理咨询师,八卦界养宠物最棒的胖子哥

ta的主页

你好啊,我是心理咨询师岛哥,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涉足了在线支付、无人汽车、太阳能、火星移民的特斯拉CEO马斯克推崇第一性原理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第一性原理是物理学上的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从头计算,不需要任何实验参数,只需要一些基本的物理常量,就可以得到体系基态基本性质的原理。

如特斯拉的CEO马斯克涉足了在线支付、无人汽车、太阳能、火星移民等等,他在TED的采访中,透露自己最推崇的思维方式就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本质上就是大自然最本质的规律

简单地来说,第一性原理就是最本质的原理,它是一种演绎性思维,由一个或者多个定律推演而成,或者它本身就是一个定律。

与之相对的“经验参数”是一种归纳性思维,由N个已知的数据或现象,推断出一个结论。

归纳性思维只能对已发生的事实总结规律,而演绎性思维之一的第一性原理本身就是一种规律,并可以遵循规律的基础下进行颠覆式的创新。

它本质上是从原理出发,一步步往前推演,直到找出适合该问题的解决办法。

第一性原理和追本溯源法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从原理出发,推演出解决办法;后者是从问题出发,推演出根本原因。

那么,第一性原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就可能会引发颠覆式创新。这是马斯克之所以有这么多创新的根本 原因,在线支付、无人汽车、太阳能、火星移民都是依此原理创新而成。


心理咨询第一性原理【基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心理咨询在中国最终会以什么形式被中国大众接受?那首先得适应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以免水土不服。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基因,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它也是这个民族得以在地球上生存的最本质的属性。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得以五千年常胜不衰,中国传统文化功不可没,《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万经之首,孔子对它推崇备至,影响了中国世世代代。

这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个句子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

比较通俗的解释是:天的运行康泰良好,君子应该效仿天而自强不息;地的形势取法坤相,君子应该效仿地而厚德载物。

古人看见天空云彩总是每天不停地在运作、不停地在前进,所以他就学习到作为君子,要像天空一样践行不已。

而地上包含着万物,有好的、坏的、美丽的、污秽的,全都发生在这样一同一片光耀的土地上。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像大地母亲一样,接纳自己所有的好和坏,并向天空学习,永不停息,积极追求自己的成长和幸福。

掌握了天和地的规律,也就掌握了大自然的规律。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实际上就是人类的第一性原理,当然也包含了心理咨询的第一性原理。


心理咨询第一性原理:天地人三才中,人是最关键的要素

孔子曰,三才者,天地人。上有天,下有地,人在其中,是以像天地般有容乃大,才可并称三才。

易卦中,每卦三爻,从上到下排列,讲的就是天,人,地。

古人认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

《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人禀承着天地的正气而生于世间,就应当效法天地的高厚覆载之德,用一颗仁义之心来为社会大众作出贡献。这其实是心理咨询自助助人的最高境界

儒家讲“仁义”,佛教说“慈悲”,基督教、天主教宣扬“仁慈、博爱”,无非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目标,让人同归于善,让人作为名副其实的人,与天地并称为“三才”而生存繁衍于世间。


心理咨询本土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心理咨询其实是“道法术”的关系

中国哲学讲究的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是大自然运行最基本的规律。而心理咨询的各种流派和技术,则是指具体的规则和方法。

当国人迷恋于西方的理性和现代科学的严谨精确的时候,分析心理学派的学者却对东方的灵性与古老文明的智慧赞叹不已。


他们把中国文化修养作为自我的一种重要修炼,身体力行地去理解中国文化,并融会到自身的理论体系之中。

这也是荣格超越自我,超越弗洛伊德,成为大师的必经之路。

谈论心理咨询中国本土化也好,东西方心理咨询的大一统也好,最终就像现代人类文明的交汇点:可以运用西方的科技解决发展问题,但最终运用东方的智慧解决人性问题。

这也同样适用于讨论心理咨询的第一性原理,最终解决的都是人的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我是洗心岛,世界和我爱着你。

駱駝:心理咨询师 PET父母效能训练践行者

ta的主页


题主你好。
读了你的提问,我思绪良久,我感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值得仔细去思考。下面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分享给你:

“第一性原理”据说是来源于“第一推动力”这个宗教词汇,是由牛顿创立的。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质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认为宇宙诞生之初,万事万物都是静止的状态,那么推动事物开始运动的这个初始力量,或者说宇宙起源于大爆炸,这个引起爆炸的最初始力量,就是第一推动力,决定它的原理就是“第一原理”。

由此可见,可以将“第一性原理”理解为推动事物前进的初始力量,或者说是事物的本质。我们在提问中所要探讨的心理咨询的第一性原理,也是想要探讨咨询过程得以进行的推动力,或者说咨询的本质是什么。

在我看来,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实现创伤的疗愈、人格的完善或重建、自我的成长,以及活出真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人是一切体验的总和。”一个人的创伤、人格、自我的形成是基于他在成长过程中的体验,是体验构建了一个人。


咨询正是让求助者的体验得以修正、重建的过程。而一切的体验都来自于关系,不论是与人、与物,本质上都是关系。

山本耀司曾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我们必须把“自己”抛出去,去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我们无法看见自己,就像是一个人站在山中,却无法看见山的全貌一样。我们必须在关系里,借由他人来了解自己、看见自己,最终寻找到自我。“人与人相互为镜”也正是这个含义。

我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就是咨询师在求助者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成为了那个重要的“关系”,用一种带着爱与善意的方式,让求助者重新体验了他在关系中未曾体验过的部分,由此得以完善自我,活出自我。所以,我似乎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了:心理咨询的第一性原理是关系。

我很赞同你在提问中说的:“理解了心理咨询的本质,我们才能大胆的在它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源自于西方,我们国家也是借鉴了西方文化而产生了心理咨询工作。


虽说现在心理咨询已经开始职业化,但我个人认为,咨询行业的社会化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认可度以及职业标准、法规等方面,相比于社会上的其他行业仍显不足。

东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甚大,不论在理念还是方法学方面,东西方的文化内涵都存在很大差距。在我看来,西方国家为心理学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们想要发展心理咨询的本土化,正是一个结合我们自己的文化将心理咨询进行“再加工”和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必定需要经过长期社会文化的考验。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过:“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


事实上,心理学是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的从无到有,也说明了人类需求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也在变化。


而对于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我也是持乐观的态度。从长远来看,我们国家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未来的目标是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这说明社会的发展阶段是在逐步提高的,人们的需求也会从原始的生存需求发展到自我实现的需求。


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心理咨询工作被社会接受的程度越来越高,目前的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大,未来这一职业的发展一定是程上升趋势的。

最后,我想说,不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我们的中国文化里,人始终是社会的本质,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从西方传来的心理学面临着各大流派的整合,我们也面临着将心理咨询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发展,不论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发展咨询的本土化,我认为都不是最重要的,万变不离其宗,任何的方式方法,都只是形式的不同而已。重要的是,基于任何文化所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以在最底层的部分,有一些东西都是相通的。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很高兴能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我是駱駝,祝好~


星晴(猴面包晴):在这里没有好与不好,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看见,被尊重❤

ta的主页


猴面包大大好呀~

前面各位大佬们已经一站群雄啦,都很专业,也让我学到了不少,就是看着有点脑壳疼(智商不够用)~

我这个入门级小盆友,就来在关公面前耍个大刀吧(狗头保命)。


为了解这个问题,我去搜索了一下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事物惟一的源头,是抽象的,而且比因果律更高级。这让我想到了哲学课上老师提到过的本质,我能不能把问题理解成心理咨询的本质是什么(似乎大佬们也是这样理解的)。

我倾向于认为心理咨询的本质是,用反复发生的“矫正性情感体验”,修复过去反复产生的“创伤性体验”。


我作为来访者感到对于自己帮助最大的就是,咨询师让我感受到的正向情感体验。从咨询师那感受到的安全,信任,尊重,理解,使我更有信心和力量去面对处理自己的问题。也正是感受到这些,才开始有去反思和领悟的动力。

关于心理咨询的本土化,我认为心理咨询不需要本土化,需要本土化的也许是咨询技术,咨询规则,咨询资格等这些问题。是需要政府、社会、机构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如何让大众接受,去除污名化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说说我的经历吧,接触到心理咨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到了壹心理,在这里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咨询。


一开始也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心理困惑,但通过了解以后去除了病耻感。心理FM,冥想星球,及时倾诉,人生答疑馆等都是创新,也更接地气,保护隐私的同时也能使我们得到很好的帮助。不过这些APP还是有它的局限性,虽然能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心理咨询,解决困惑,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缺少了情感的链接,很难体验到正向情感,即使体验到了也会感觉不太真实。

这是我从一位心理学相关专业的大一学生,以及来访者的角度提出的,不太成熟,也并不算专业的看法。

世界和我爱着你❤️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