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被列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众心理的影响

这次“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是一个分水岭,对大众的心理会有稳定的作用,同时,因为提升到国际舞台,也会对国内外华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

简明介绍:

 

国内疫情警报才拉响不够一个月,虽已有18个国家不约而同的有疫情反响,但从整个疫情的整体状况来看,依然是个别国家的事件,或者只是不同国家的事件。


当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定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当于把此次疫情定为全球范围的共同面对。

 

这对大众未来的心理影响是什么?

 

一、了解一下这是怎样的一个决定:

 

(一)介绍:


WHO,是“世界卫生组织” 的英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简称。

 

PHEIC是“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英文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ational Concern”的简称。

 

PHEIC根据《国际卫生条例》的定义是指“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它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并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的事件。

 

(二)主要现实影响:

 

1)虽然全球各国政府和企业已经在努力控制这种疾病,但全球卫生监督机构的这一举措可能会以各种方式加快反应速度;它鼓励各国通过协调人员、资金和其他资源尽可能开展合作。

 

2)同时,这个声明相当于知会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世界顶级卫生咨询机构认为形势严峻;各国政府将会因此做出各自不同的反应。

 

3)全球外在流动的减少,会降低疫情的发展速度,但也会带来许多工作生活的停滞或不便,并在各种物资信息资金等流通部分有一定影响。

 

二、对大众心理层面的影响

 

1、现实感

 

一个卫生事件提升到国际层面,这在国外的历史并不多见。


世卫组织的这一定性,表明世界对最初在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重视程度;作出这个决定,主要不是因为中国境内的情况,而是基于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确诊病例增加。


冠状病毒的全球无差别对待让全球一体化,促进整个卫生资源整合。


这无异是有了更大的资源支持,对我们内心的稳定有心理的支持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

 

同时,上升到国际层面,也让一部分人的轻敌幻想破灭:


-“没什么大不了”

-“很快就会过去”

-“死亡率并不高,不用担心”

-“得病的一定有症状,我身体好的很”

 

取而代之的是重新调整看待这个疫情的态度,恢复生活与工作秩序提上日程

 

即使被列入 PHEIC 名单中,也只是临时状态,每个月将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复核。

 

时间上的一个范围让现实感也一并提高。

 

这也意味着在时间上至少可以预期需要三个月,工作生活已不能在春节假期中继续了,在心理层面上重新对这件事情做调整,安排规律生活,回到正常生活轨道上,但又不会给自身或家人带来得病的风险,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

 

无论是这个疫情带来的兴奋感或是春节假期所具有的节日特点都将会随着时间褪去,就像大海里的浪花,退潮后露出的岩石才是真实的面貌。

 

疫情条件下的回归规律生活,脚踏实地的面对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相信解决困难的方法一定比困难多,增强内心的现实感是目前大众面临的第一个心理主题。

2、需要对有可能出现的“病耻感”与“污名化”做心理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今天也强调,虽然疫情升级为突发公共事件,但没有必要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的措施,世卫组织不推荐限制旅行的措施。


但是世界各地针对中国的旅行者还是非常谨慎。

目前能了解到的是各国航空公司已取消部分航班。这意味着国际之间人员流动的通道被减少或关闭。至于未来各国政府是否关闭边境、取消航班、筛查抵达机场的人员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都是未知数。

 

由此引发的被隔离感、被抛弃感会因为每个人不同的成长经历或心理状况而可能出现。

 

(1)病耻感

 

对于来自曾发生疫情的地方的人,并不全都携带病毒,但由于害怕、焦虑甚至恐慌等心理让人性在这个时刻暴露地淋漓尽致。


有时候未发生疫情的地方的人会因为内心的害怕,把焦虑外化,投射出一种你来自某个地方就是携带病菌者的信息,对于没有自我心理保护意识,或保护意识不强的人会轻易接受或认同,从而产生羞耻感或过错感,觉得自己生病或来自有疫情的地方就是一种“耻辱”,内心交杂一种无法对外界言说的东西。


还有一些被感染者因为害怕其他人的嫌弃、贬低或抛弃,会想法设法掩盖病情,比如用吃退烧药的方式让自己暂时不被怀疑。


这种“病耻感”会深深剥夺一个人的内心自尊,继而有可能会勾起之前的一些创伤经历,比如会想起过往一些因为生病等各种原因被贬低,被轻视,或被欺负的感受或经历。

 

作为成人,如果有这种感受,应该及时与身边值得信赖的家人朋友交谈沟通;如果是未成年人,家长需要告诉孩子有需要的时候如何寻求帮助,最好有可以信任的长辈给予支持。


无论成人还是未成年人,如果事态过于严重,需要及时向专业人员求助。


专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警察,医生,心理咨询师。

 

(2)污名化

 

在国际舞台上,海外华人的身份或位置也有可能会因此出现一些被挑战的情况。


此次疫情是全球化无差别对待,如果有别有用心的人针对性的言语或行为都要及时制止,取得社会的支持,并清晰表达自己的不认同。


尤其对处于国际社会的孩子,家长应该提早做好对孩子的心理保护,一旦有霸凌或非公平对待,必须清楚的表达立场,毫不犹豫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

 

我们需要清楚的是, WHO这一决定只是一个事件的定性,不是一个判定,对每一个普通人,不需要上升到对错好坏的层面,尤其对于疫情,这只是一个全球的困难。

 

3、焦虑感

 

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决定意味着整个事件已经有一定的严重性。

 

随之而来的是对未来经济影响的担忧与焦虑会急剧增长。

 

疫情蔓延在全球市场上引发冲击波,人民币受压,全球股市受挫,首当其冲的是跨国贸易与旅游,随后波及的将会是各行各业,整个经济的疲软与滑坡带来的将不只是经济上的影响,还有心理上的“被剥夺感”。

 

尤其有房贷等资金压力的人,如何调适心理承受能力,不做出过激行为,不怨天尤人,积极寻找方法去渡过难关是未来需要面对的。

 

严肃对待并不等于紧张焦虑。焦虑的时候要明白大难兴邦,未必是坏事,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不走极端。

 

还有,长时间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内心的不适应感增强;失去外在忙碌奔波的假象保护,内心空虚与关系紧张会纷纷呈现。

 

这次春节,改变了很多家庭的团聚方式与团聚时间。

 

长时间呆在家里,空间的局促,容易引发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尤其有一些人长期不着家,或常常有应酬的人,这个时候往往很不适应。

 

安定在当下并不等于困在当下

 

或许这也是一个不再逃避的机会,好好面对一下自己和与他人的关系,不妨也是这次疫情的带来的好处。

 

三、后记:

 

正如世卫组织给国际社会提出7点建议中提到:“打败疫情的唯一方法是各国团结起来,通力合作。”

 

一样的,对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团体,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不气馁,不放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困境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赎)

首发微信公众号:ChenlihuaXinli
原创:广州心理咨询师陈丽华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