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未来—心理学的“春天”

近年来,心理学在广大群众中已非常普及,人们学习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可如果问到“心理学是什么呢?”,常常会听到五花八门的答案。

因为个人问题,我一直在喝着心灵鸡汤,以至于我特别渴望学习心理学,希望通过心理学提高自信,寻找更好的自己。然而,我妈一直在给我泼冷水,在她的认知里,一直认为学心理学的就是有神经病的,一直不让我学。

又比如,之前的一位女领导,只要我一有情绪,人家就会说:你还是学习心理学的,怎么还这样呢?我内心一万个委屈。

我只是想说,我学习心理学是让了让自己变得强大,自信,是为了改变我自己,寻找自我价值,不是让自己变得没有情绪的机器人,好吗!!

甚至一提到“心理学”,有的人以为它能“看透”人心,好像研究心理学的人都学会了“读心术”,只要我站在你面前,你就应该猜得到我在想什么。这个说法听起来更像是形容给人相面的算命先生,而不是研究心理活动的心理学研究人员。

大众对心理咨询常常存在误解,认为心理咨询和去医院看病一样,去了一两次,就可以做出诊断并治疗,然后内心就会有所好转,解决自己所有的问题。在治疗中,把自己完全交给咨询师,认为自己无须投入、配合、改变,只要听咨询师的话就可以痊愈。怀有这样的期待去做咨询,结果往往会让你感到失望,进而认为心理咨询都是骗人的,无效的

真正的心理学并不是心灵鸡汤,也不是星象学,更不是读心术。最简单来说,我个人认为心理学是基于严谨心理学理论上的一种科学测量工具。


伴随着心理学学习过程的并不是心灵鸡汤般的教学,而是数不清的量表和数据,复杂又繁琐的心理学理论的运用以及像spss这样的数据处理软件的学习,图书馆里那层书架上所展示的部分只是最为皮毛的心理学,但却在某种程度上深深的误导了大众对于心理学的看法。

                            ================================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

简言之,就是用科学的方式研究人的行为和活动的一门学科。

而科学是建立在实验研究、数据统计、分析等基础上的。不是我们随便想出的一个结果,或者通过总结某些个例得到的结论。

它首先是一门科学,并不是玄学,而很多人听到你是学心理学的,总以为你是多么的神机妙算,可以参透人心,可以看懂每个人的心理,知道每个人的秘密。以为你跟神一样,无忧无虑,无烦无脑。

随着因为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还有人口代际更替,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长。80后是真正开始重视自己心理健康的人,拥有更高学历与教育的90后群体作为父母是更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与心理健康消费的群体,00后2018年刚进入大学,2022年00后大学生毕业,00后才是真正有意识,愿意为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花费的群体。

引述著名心理学及弥尔顿罗基奇的一段话,我对心理学的未来还是充满着期待。

“我认为科学不是匆忙而就的,我十分满意地看到所有这些成千上万的心理学家,从如此多的不同方向起步,每个人都在干自己的事。这种累积以及理论与事实的统一在该来的时候将会到来,我相信,它不会在的有生之年到来,我甚至怀疑它会在二十一世纪到来”

面对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能改变的是看待世界的方式。正如问题本身不重要,如何看待问题更值得关注。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门帮助我们转变看待世界、看待问题方式的科学,它让我们更理解自己和他人,用更积极健康的心态去欣赏人生旅途的风景。

目前,国内外都把脑科学的研究视为心理学领域的前沿,很多心理现象都和生理机制挂上了钩,这与生理学的发展有着很高的相关度。国内高校心理学系一般分三个小专业: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剧增,使得心理咨询行业遇到了发展的春天,心理学也逐渐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际应用。

随着人们对心理学的关注与了解,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心理学将成为一个极其热门的行业。而我所学习的应用心理学也将以更完善的结构为人们服务。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由于人们在工作及生活方面的需要,多种主题的相关研究领域形成应用心理

在今年的新冠疫情后,线上知识付费最为火爆。现在有很多线上课程,讲的是个人职业规划,职场人际交往,沟通谈判,两性情感,情感挽回,PUA,九型人格,潜能激发,家长如何管孩子,如何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情绪管理等等。

这些线上课程的共同点是都和心理学有关系,但是不是专业的进行心理知识的教授。而是针对某个具体的问题场景,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这些在生活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更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强调转变认知与实用方法的心理课程也更能够被市场所接受。

所以未来的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其实更需要贴近与深入人们的生活,而不是让心理学高高在上,变得可望不可即。

即将引来心理学的“春天”。

原创:黄小黄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