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一个决定拯救了成千上万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作为曾经的一名驻校心理咨询师,看到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时,我极其的开心,甚至会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因为这意味着未来会有成千上万被抑郁情绪所困扰,甚至已经患上抑郁症却不自知的孩子被看见、被拯救。


这描述毫不夸张。

在“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对73000多名6—16岁少年儿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资料分析显示:

我国儿童青少年整体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


这项数据反映的是一个极为可怕的事实,我们身边几乎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正在遭受着精神障碍的困扰。

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6.4%、焦虑障碍占4.7%,对立违抗障碍占3.6%、重性抑郁障碍占2.0%,这些都是儿童青少年中流行率最高的精神障碍。

并且这项数据中对于抑郁障碍的数据收集以重度患者为主,这也就意味着轻度和中度抑郁障碍患者并没有被收录进来。

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实,在一类疾病中,重度群体永远都是少数,轻中度群体才是主流。


即使没有上述的调查报告,但是以我自己作为驻校心理咨询师的经历来说,怎么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都不为过。

我曾经在广州的一家知名心理咨询机构参与教育局发起的“驻校心理医生”的项目。

这个项目就是为公立学校提供心理教育服务。


服务的内容包括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给学校学生、老师以及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课堂、心理讲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由于现实原因,我们一个心理咨询师一周需要负责3~5个学校不等。

这就意味着,我们可能有些学校需要在一天之内处理好他们一周可能面临的心理工作任务,这明显是不够的。

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只着重于那些心理问题程度更为严重的学生,而对于心理问题程度相对较轻的学生都只能以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帮助。


这所导致的后果就是,有一部分孩子是被”无奈舍弃“的。


我所接手的孩子中有注意力缺陷的、有暴力倾向的、有已经出现自杀自残行为和想法的······


他们都有着各自的苦难,但是因为学期结束、换学校、咨询排班等现实,他们的苦难并没有被很好很彻底地被治愈,我很惭愧。



而且,我当时所在的城市是广州,是“北上广深”中的广州。


即使是经济实力这么发达,教育资源这么丰厚的超一线城市,仍面临这样的困境,那其他二三四线小城市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可想而知。

但是我也并不是想谴责什么,而只是感慨我们现在孩子的未来是越来越光明、越来越美好的。


因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就已经明确了一点了,我们只有在生存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精神需求所占的比重才是越来越大的。


过去我们忙碌于生存,没办法注重心理健康,能够接受。


现在我们已经不只是生存了,而是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了。


教育部开始注重抑郁症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了。


相信上行下效,我们的孩子相关的心理健康也会越来越被重视。


不过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中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有三:

1、青少年病耻感

我们人是社交性动物,所以天生有寻求群体认同的倾向。


对于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学校是他们除了家庭之外的最为重要的社交场所,他们对此的重视可想而知。


融入一个群体最好的办法是我和群体里面的人是一样的。


所以当他们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行为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时,他们下意识是掩饰,不希望自己被排挤出群体。


他们害怕被贴标签、被排挤、被孤立。


就像我很多时候给孩子们做咨询时,他们经常会问的就是,老师,能不能不把我的情况告诉我的同学和老师?


如果是进行青少年抑郁症筛查一定要做好隐私保护。


知情人最好是学生、学生家长、班主任以及相关学校领导知道就好,其他人严格禁止查看学生的心理档案。

2、心理健康科普


如果想让抑郁症被有效解决,心理健康科普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咨询中也经常发现一个问题,患者来到你身边时很多已经是中重度了。


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不管是患者本人还是他身边的人对于心理问题出现的一些早期症状是不了解的,所以科普是必须要配套的。


至于如何科普可以着重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向谁科普以及该如何科普。


科普的对象不应当只是学生,老师以及学生的家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和成年患者不同,学生因为自身的心理发育不健全,所以很难及时觉察自身的异常,而家长和老师是学生身边的重要他人,所以对他们的科普势在必行。


科普的形式除了我们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讲座以及团辅之外;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剧、心理画报等形式让孩子在有趣味的活动中进行学习,甚至还可以以亲子活动的方式,让孩子以及家长共同学习。

3、社会支持

不管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群体还是成人抑郁症患者群体,抑郁症的治愈都离不开社会支持。


家人的支持、理解和陪伴对于抑郁症的孩子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这能给孩子无力面对生活的当下提供支撑,让他有勇气继续走下去。


当然社会支持不仅仅是情绪上的理解还有现实中的帮助。


比如如果是学校方面是否可以提供以下支持:


  • 对孩子的课程以及考试要求因人制宜

  • 力所能及的为孩子提供帮助

  • 保护孩子不受学校他人的歧视和欺负

  • 帮助孩子在接受治疗的同时顺利完成学业

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但是顾虑再多也得先行动,行动了才有改变的可能。



就比如现在,如果是作为家长和老师的角度,教育部的心理学习资源肯定是没办法满足到大家的需求,这是现实。

不过我们其实可以把格局打开一些,目前的心理市场也有越来越多的好的心理学科普产品,我们可以花费一些小的价钱去获得长足的改变。


不说多大的改变,至少要让自己知道,自己和孩子成长过程中哪些坑不能踩,哪些事情怎么做,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好的心理保障。


因为我就在壹心理工作过,参加过他们的心理课程研发、心理文章审稿发表等环节,所以我知道他们的质量和专业度,他们绝对值得信任。


大家与其花千八百块去给孩子买衣服,不如花个49块给自己和孩子买一个心理上的成长机会吧。


做一个对自己和孩子负责的家长。


加入壹心理鲸选·学习会员,让心理学为你和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什么是“鲸选”?


壹心理app出品「鲸选」学习产品

全新的生活帮手、心理学学习工具

2w分钟音频,2k+文稿,组合到200+主题计划中,随意更换学习

你生活中的「实用心理百科」


和我一起为成为更好地自己而努力吧!最专业的我们给你最专业的成长~

↓点击下方图片,立减150,只要49元,就能在会员有效期内不限次数学习一年↓

作者:何景钊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