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自己的“知己”


首先问大家乃至于我自己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足够了解你自己吗?”


我想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


可一旦给出不同情境下同一个具体的问题,给出的答案往往令我们大吃一惊:比如朋友遇到800米考试,你会告诉她现在怎么去做才是能够缓解你紧张的,你也理所当然会认为,如果我是她,我一定也会像我自己描述的那样去做——然而现实是,在紧张面前,你的大脑似乎死机得彻彻底底,口干舌燥、手心冒汗。


对于拥有众多社会角色和处于各种社会情境中的自己,我们的理解其实远远没有想象中多。


我很喜欢老子的一段话:“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聪明的人有很多很多,但能够解决自己内心与外界的冲突,疗愈自己曾经的创伤的智慧,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


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正好给了我这样一条走向“知己”的道路。



前段时间对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是西尔维亚·洛肯的《内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一书。


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人和我说过,你的内向性格也有很多外向这没有的优势,或者你的性格让人感觉你很踏实。


身边的人,包括我非常开明的父母,也总是为我的喜欢独处安静而担忧。

他们希望我更开朗甚至活泼繁忙一些,这样似乎就能得到更幸福的人生。

所以在这么多年给自己的“性格”打上不受欢迎、不合适的标签之后,忽然有一天有个人告诉你,你的个性很好,你们只是稳定而持久地发着光,各自有各自的路要成长时——内心就如同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巨石。

我可以不用强迫自己成为另一个人,活在个性不同的人的阴影之下。虽然父母的期望最终还是破灭了,但我开始看到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很多东西:


比如我不善于言辞甚至做一些很好看的表面功夫,但和我相处的同伴总能够很安心,因为我能够默默地把控全局并且及时完成任务,是个可靠的伙伴;偶尔和很多朋友一起聊天逛街可以让我很快乐,但一个人自由散漫地逛街吃东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或者呆在家里,也让我心情愉悦活力满满。


是什么样子的个性并不重要,关键是以真实的自己与我的人生以及人生中的所有卑劣、不公及困难一同成长。



阅读《自我的本质》时,算得上一次三观的重塑。


作者非常明确地告诉你没有一个稳定“自我”的存在,我们的自由意志、所谓独特的个性也并不那么自由,甚至处于一种被环境、被他人、被生物因素所控制的状态。


就像我们认为我们刷视频网站时向下滚动翻看查找自己喜欢的内容一样,似乎这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我们在找自己喜欢的内容并且进入观看。


但实际上推送你所喜欢的内容本身以及可以无线向下滑动获得内容,是被可以设计出来的——也就是你的行为,早就在别人的预设之中。



临近听完全书时的感受其实不可谓不失落,一个人知道自己生来就带着枷锁并且无法逃离这种安排,是令人迷茫和难过的。就好像我们所做的努力,都无法改变结果。


但反复品味最后几段话,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不是对自我失望,而是我们只是失去了随意生长的机会。


比如我们是玫瑰花,就永远没办法任意变成松柏、寒梅的模样,但可以选择自己盛开多少朵花、释放深浅不一的香味。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的样子,才能够把自己的努力想那处劲使,而不是让自己的努力和实际相背离。


“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的意义就在于此——我们能改变得很有限,认识到自己基因里的样子和自己环境里的限制会让我们的感受和行为变得不一样。”


最近在翻看武志红老师的《你就是答案》,当然,还没有看完。

如果需要总结,我觉得前几章透露出的重点就是:“尊重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内心去做事”。


我一直觉得,忠于自己、尊重自己是很需要能力的。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标准去评判我们所做的事,甚至评判我们这个人。出于传统思维方式甚至生存发展自己的需要,我们会选择那些看起来正确合理的,来替代内心感觉成为真理。

就像我们自己逛购物软件一样,其实我们只需要一件防晒霜,但商家或者平台告诉你有满减,然后我们觉得似乎满减更划算,就买了一些出于意料之外的实际不重要的东西。

所以作者鼓励我们去深入体会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觉——买这么多是不是我想要的,我真的觉得划算吗?——而不是被环境的所谓“证明”“关心”“好处”等带跑。

而且依赖别人,势必会引发一个问题:我们成长的资源从何而来。

依赖别人的时候,我们会总想着去哪里寻求那些被认可的、有益处的资源,但这些内容始终有限,并且也不是那么好找到——标准不一,内容也就不一致。

而一旦忠于自己,投入每件事物去获得与事物的联系而获得感受,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其实源源不绝,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生活。


所以别人的标准、经验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就不能获得同等的资源吗?事物本身只是事物,但我们自己与之建立联系产生的感受才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

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让自己高兴而不是让别人高兴的事,看到并忠于自己的感受去抉择判断,才是我们发挥个人潜力、获得满足感的必经之路。



也许这个学习的过程一辈子也没有个尽头,毕竟科技总在发展,人类也总在不断探索自己。

学习心理学一途,也许是从向外的沟通、影响和倾听入手,也许是向内的理解和分析开始。但只要开始了,你总会慢慢理解自己、慢慢获得内心的能量,和这个世界达成和谐……

长路漫漫,愈见愈明。






文:钰姝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