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阿翁,戏外黄蓉——细品翁美玲的那些爱恨情仇

按:之前写了一篇品读翁美玲的文章,但总感觉有些“意犹未尽”!于是,在那篇文章的基础上,补充和改写了大量内容,希望能带给读者更多启发!

1983年,一部《射雕英雄传》,风靡大江南北;一曲《铁血丹心》,唱遍大街小巷。豪华的演员阵容、强大的编导团队、精湛的表演技术、精彩的武打场面,让这部剧经久不衰!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翁美玲扮演的黄蓉了!虽说演过黄蓉的演员不少,都各有千秋!但普遍认为,翁美玲版的黄蓉是无可超越的经典,真正地把黄蓉演“活”了!

 

不过,“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在这部剧播出两年后,正值花样年华和事业巅峰期的翁美玲在家中开煤气自杀,从此香消玉殒。


自此,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6岁,她扮演的黄蓉,也成为了影坛的绝响这对当时的香港乃至整个华人影视界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一时间,山河动容,日月无光~~~

 

还记得我的心理导师说过一句话:“自杀,是最大的阻抗!是当事人对整个世界的阻抗!


翁美玲选择自杀,说明她的心里对整个世界充满了绝望!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一句:翁美玲心里究竟有什么阻抗,让她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真的就是为情所困”或工作压力大”这么简单

 

由于机缘巧合,我看到了一些揭示翁美玲成长经历的报道,也看到了一些分析翁美玲心理的文章!渐渐地,笼罩在翁美玲身上的迷雾被层层拨开,一个真实的、完整的翁美玲开始浮出水面!在这一过程中,个人感觉像是在品味一杯葡萄酒,让人回味无穷~~~

 

还记得《人民的名义》里面的那句话:“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云层上面的世界你能看见吗?平静后面往往就藏着雷暴!


翁美玲也是如此,她那活泼开朗的外表下,也隐藏着鲜为人知的雷暴!重新看了83版的《射雕》,越看越感觉,当时的翁美玲完全是借着黄蓉这个角色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是当时的我们都没有看透、读懂

 

戏里阿翁,戏外黄蓉

 

还记得这部剧中的这些片段吗?

 

自从黄蓉在树林里误打误撞遇到郭靖,就【赖】上他了,先是要求缠着郭靖请他吃饭,挥霍了郭靖大笔银子,后面郭靖想要摆脱黄蓉一个人上路的时候,她就“一哭二闹三上吊”乃至耍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地逼着郭靖跟她道歉并陪在她身边。

 

当郭靖看了穆念慈一眼,黄蓉醋意升起,当即就去捉弄穆念慈,害得穆念慈被欧阳克抓走。后来,当郭靖和黄蓉把穆念慈从欧阳克手里救出来时,郭靖一番好心,想给穆念慈找吃的,结果黄蓉醋意再起,觉得郭靖是喜欢穆念慈,想要抛弃自己

 

在这种【被抛弃感】的支配下,她各种【试探】郭靖:先是在客栈里假装被蛇咬,看看郭靖会不会救他;接着,让郭靖在下江南找师傅和陪她当中进行选择后面又在郭靖说出自己的金刀驸马的身份时,情绪崩溃,怒扇了郭靖一耳光,然后号啕大哭,让郭靖走。

 

但是,等郭靖真正走了的时候,她又放不下,急忙赶去追。不过,黄蓉并未因此消停,后面他们重遇杨铁心和穆念慈时,她的醋坛子又翻了,想要改投其他客栈,实在无法了,她也不许郭靖看穆念慈一眼,同时再度去捉弄他们。

 

当她听说杨铁心要把穆念慈许配给郭靖时,她不问缘由,直接开始磨刀,对穆念慈拔刀相向。


后来,在郭靖的师傅们反对他们在一起的时候,黄蓉不体谅郭靖的难处,反而一再要求郭靖站在她这边,否则就是不爱她,最后,他为了刺激郭靖,不惜上了欧阳克的船……


如此种种,数不胜数!最后,就连郭靖也受不了了,就对黄蓉说:“你这个人太小气了,太容易嫉妒别人,再发展下去,你会害了你自己。

 

这一切,把一个恋爱中的“刁蛮任性”的小女人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以前,我们都以为是翁美玲太入戏,现在看来,这一切完全是翁美玲的本色,只是我们都被演戏这个障眼法给蒙蔽了!

 

其实我一直都想找一个人,一个真真正正对我好的人!我终于找到啦!

 

这是该剧里的黄蓉对郭靖倾诉的心声,因为黄蓉一生下来就没了母亲,父亲黄老邪由于妻子死后脾气变得古怪,除了教她武功之外没有给予她多少【父爱】,她身边的仆人也是又聋又哑,平时连一个可以聊天的人都找不到!

 

终于遇到了一个可以聊天的周伯通,结果还被自己的爹一顿臭骂因此,黄蓉一直在找一个能够给予她真爱的人,以便补偿她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父母之爱】!现实生活中,翁美玲内心深处的渴求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始终觉得,这个世界仍欠缺一个贴心贴肺锡(粤语中的疼爱之意)我的人,而这个人也值得我为他掏出心肺,生死相许地永远厮守,一生一世互握着坚贞挚诚的手

 

人世间,其实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努力拼命去追寻,不过在我眼中,我企望盼求的只有一件,就是真挚的爱情,就是一个为我而生,也教我为他而活的伴侣

 

这是翁美玲生前写的《锡我的人》一文中的一段话,真实地表达了她对于【爱】的渴求,这和戏里的黄蓉如出一辙!

 

还记得那句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很!


翁美玲对于“爱”如此渴求,也是有原因的!


这一切,还得从翁美玲的身世说起,翁美玲的父亲是一名海关官员,家境条件好,但是在他认识翁美玲的母亲之前就已经“妻妾成群”(因为,当时香港的法律仍然允许男人娶三妻四妾)。


这样说来,翁美玲算是一个“私生女”。因此,她和她母亲不被她亲生父亲的家族所接纳。但是,在她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有她父亲为她们母女俩提供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她们母女俩还是过得很幸福。

由于他父亲妻妾众多,要平衡许多关系,无法经常陪伴她们母女俩。在她7岁时,她父亲突然走了,更是带走了她为数不多的“父爱”。再者,她和母亲也因为没有“名分”,未能分得父亲的遗产,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顿。

后来,翁美玲因为繁琐的移民手续问题,一度被寄养在了香港的舅舅家两年。在舅舅家居住期间,由于当时香港物价飞涨,现实生活的逼迫、世态的炎凉,使得翁美玲过早地成熟,开始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她在给母亲写的信中,甚至开始对母亲讲起了“大道理”,并说起了“人吃人的社会”这样的话,此时的她,也不过才13岁!同样由于生活所迫,她母亲也对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她可以【出人头地】,以便于将来“衣食无忧”!

 

可以这样说,翁美玲在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人情的冷暖,充分感受了被抛弃寄人篱下冷嘲热讽的精神折磨!某种程度上说,翁美玲的童年,是被剥夺了的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知道。

简而言之,翁美玲真的太缺爱、太需要爱了!她对于真爱的渴求,如同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众所周知,《射雕》里面的黄蓉身上穿了一副软猬甲防身!其实,现实中的翁美玲何尝不是这样,她的爱箱极度空虚,感受不到任何安全感。在此情况下,她开始隐藏自己,她的身心也长出了无形的【软猬甲】!

 

一方面,通过在学习和事业中的争强好胜追求完美中寻找某种情感寄托,想要让自己获得全世界的关注,她确实也做到了,她在英国读书期间,她的学习成绩都相当优异。她在香港发展期间,她的事业发展也顺风顺水,几乎成了上帝的宠儿

 

还记得2011年浙江卫视举办了一场83版《射雕》演员重聚的节目,这场节目中,曾经饰演了杨康的苗侨伟说起他和翁美玲相处的时候,他们的关系就是“好兄弟”、“我不会当她是女生”、“她好像男孩一样,很活泼的”,而饰演郭靖的黄日华说她“学得很快”,并且“经常教我如何跟别人相处”、“她的人际关系非常好”


由此可见,那时的翁美玲,她的外在性格偏“男性化”,在各方面都很优秀!身为女儿身,身心却如同男人一般好强!这一切,正好反衬了她内心深处【安全感】的缺失,在外人面前,她就通过“男性化”的外表来保护自己~~~

 

另一方面,当她遇到了自己的爱情时,她就露出了刁蛮任性的“小女人”的一面,想拼命地抓住自己的另一半,让他们时刻陪着她!


在英国读书期间,她认识了她的第一任荷兰藉男友Rob,他们在开始的时候,感情很好!但是,这段恋情却遭到了翁美玲的母亲的极力反对,翁美玲极力反抗母亲,她的母亲却不肯妥协,竟采用了将翁美玲锁在屋里并切断了电话线的极端方式逼翁美玲就范!


在此情况下,翁美玲开始以死反抗,第一次吞下了大量安眠药…幸而母亲后来发现屋里没了动静,才跑进去看,进而将她紧急送医,才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她母亲仍然反对他们在一起!

时隔一年后,翁美玲因为“见不到男朋友、心里苦闷”,再度吞下了大量安眠药,幸而她很快后悔,拼命呼救,被隔壁室友送去了医院!最终,她的母亲被迫妥协,默认了他们之间的交往。

但是,由于大学毕业后各自的发展志向不同,这段恋情仍然以分手告终!不过,翁美玲在这一经历中习得的采用“自杀”来“刷存在感”的行为模式并未“就此打住”,反而开始悄然滋长!

后来,在她和汤镇业出现了情感危机时,她就开始各种“怀疑”、“猜忌”、“小题大做”,并且不止一次地采用自杀的方式威胁汤镇业留下或赶来陪她,企图把他【绑】在身边,但这样做,只能让汤镇业越来越疏远她…所以,翁美玲的自杀,是她由来已久的问题的“总爆发”,汤镇业还真背不了这个“锅”!

 

可以说,她的软猬甲,既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最终,她也死在了“自制”的软猬甲的【毒刺】上~~

说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部剧中那刁蛮任性的黄蓉尽管离金庸原著小说有很大距离,但却是那样自然、那样接地气,看不出一点【演】的痕迹!

 

一言以蔽之:黄蓉,就是戏里的阿翁;阿翁,就是现实中的黄蓉戏里戏外,他们早已融为了一体!

 

化用《庄子》里面的话来说:不知是黄蓉在演翁美玲,还是翁美玲在演黄蓉?,也难怪看着翁美玲长大的舅舅在看完了这部剧后也对她说:你简直就是在演你自己

 

还记得我的心理导师说过:有一种悲哀,叫错爱;有一种自杀,叫乱爱;有一种成长,叫炼爱

 

就像剧中的黄蓉一样,翁美玲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可以无限她的靖哥哥。但是,她不曾意识到的是,她内心深处想要的是一种【父爱】——用格式塔心理学的话来说,这是她心中的未完成事件

 

但是,无论是恋爱也好,婚姻也罢,男女双方都是平等关系,因此,正常人都无法给予对方【父母之爱】(这是一种错位的爱,本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因此,这就注定了翁美玲在爱情中会到处碰壁!当她得不到这种父母之爱时,就开始【乱爱】。

 

根据媒体的报道,她和汤镇业在恋爱之初非常恩爱。后来,因为工作原因聚少离多,加上各自的绯闻不断,于是在情感上开始出现裂痕,且双方当时性格都很要强,谁也不肯轻易让步,于是双方处理矛盾的方式也越来越极端,甚至打起了“冷战”…

最后,翁美玲开启了【自毁】模式,先是沉迷于夜店和赌博。然后,为了激发汤镇业的醋意,她选择了和邹世龙去夜店约会!

对此,汤镇业非但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反而还想着“让她尝尝吃醋的滋味”,于是就和女明星吴君如出去游玩,闹出了绯闻…

在翁美玲自杀的前一天,她因此情绪上头,和汤镇业在片场的化妆间大吵了一架!最后,翁美玲情绪激动地提出了分手,汤镇业也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摔门而出…

当晚,翁美玲给汤镇业留言:“如果你不回我电话,你就再也听不到我的声音”,本想再次用自杀来唤起对方的关注!而汤镇业也是“一念之差”,没有理会这个“求救”信号,以为翁美玲只是说说而已!但这一回,翁美玲却真的走了~~~

 

一句话:他俩都是在“谈情说爱”,到最后却变成了互相伤害!结果,双方都收不到、读不懂对方的【爱】,反而把双方伤得痛痛快快~~

 

戏里的蓉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靖哥哥,收获了幸福美满!但是,这仅仅是“戏”而已!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进不去的,是流浪汉;出不来的,是囚徒!”翁美玲进入了这部戏,却再也没能走出来;她能够拿起大大的幸福,却无法放过小小的瑕疵;她可以承受天大的成功,却无法容忍细微的失败……

 

“今天对一切似乏了味,当初理想再没法追;我身心已疲,欲醒偏偏醉,面对自己亦畏惧;青春似花瓣脱落满地,找不到生气像已死;片刻的好奇将一生毁去,害了自己又怨谁;浮沉在苦海,身永不着地;令明日变末日,将充实变空虚;谁人若开始,终身摆脱不易,罪恶永不终止……

 

这是陈洁灵的《为了明天》里面的歌词,这首歌曾经也被翁美玲翻唱过,但凡看过翁美玲翻唱这首歌的视频的人,无不被她那富有磁性的嗓音所打动!


但是,仔细品味一下这首歌,里面的那些台词、音调,不都是翁美玲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吗?翁美玲之所以翻唱它,大概也是因为在这些歌词和旋律中找到“共鸣”了吧!

 

总而言之,翁美玲的爱情,始于【错爱】,终于【乱爱】,唯独没有真正地【炼爱】,最后导致双方都没了爱,只留下了无止境地伤害!


懂爱、会爱,才可爱,若不懂爱、不会爱,就不要去爱!否则,只会让你死得痛快!就像那句歌词所说:“害了自己又怨谁”!

 


汤镇业的因祸得福

起死回生

 

翁美玲走后,由于从表面上看,翁美玲的离开是和汤镇业“出轨”有关,于是他在一时间被“千夫所指”,不明真相的翁美玲粉丝纷纷对他喊打喊杀,“渣男”、“负心汉”一类的帽子和骂名接踵而来!


在此情况下,他的事业也跌入了谷底,在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他参与拍摄的电视剧和电影数量少得可怜,其关注度和影响力也大不如前,在影视界几乎处于“半隐退”状态!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虽说翁美玲的离开不能全怪汤镇业,但年轻时的他和翁美玲“半斤八两”,也不懂爱、不会爱!很多时候都是在用【硬碰硬】,让双方的裂痕越来越深,进而由“爱”生“恨”!


而且,在翁美玲出事之前,他和翁美玲一样,在事业上走得太快了,在1982-1985年间,他每年要出演3-4部电影、电视剧,再加上他是当时的“无线五虎将”之一,这些让他在娱乐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急剧上升,以至于头脑有些“发热”,有些“飘飘然”了


而翁美玲的离开,给他的事业造成了巨大打击的同时,也让他有了【休息】的时间,有机会整理自己的身心,学会放下自己的“执念”,让自己的心“柔”下来,开始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事实,升级自己的“心灵软件”


6年后,他凭借着在《五虎将之决裂》中的对于“叛徒东”一角的精彩演绎,在事业上终于“东山再起”。同时,他的情感生活也“开花结果”,和姜坤结婚,并育两子一女。


尽管这段婚姻后面也因为汤镇业的“露水情缘”(并且还有了一个“私生子”)的问题以离婚收场,但却是“好聚好散”,没有再像年轻时那样“硬碰硬”了。而且,汤镇业在离婚后仍然负担着前妻和他们的三个子女的生活开支,还算是有责任心…


2008年,他又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如今这段婚姻已经走过了12年!现在,年过花甲的汤镇业,膝下有6名子女,也算是“儿孙满堂”了!


当然,养育这6名子女,汤镇业的花销也大,每年的开销高达500万,不过,作为一个父亲,看到自己的子女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好,他也觉得值得!


总而言之,汤镇业现在虽有不如意之处,但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幸福,至少能够享受“儿孙绕膝”之乐!相比于翁美玲不得善终,他要幸运得多~~~

 

这一切,汤镇业应该好好“感恩”翁美玲!因为,正是翁美玲当初用自己的死给他的事业踩了一脚“刹车”、泼了一盆“冷水”,让他有机会【慢】下来、【静】下来、【沉】下来,最终使得汤镇业能够“脱胎换骨”,迎来自己的新生!可以这样说:翁美玲用她的“死”换来了汤镇业的“生”!


这难道不是翁美玲对汤镇业的最大、最好的爱了吗?


试问:人世间,谁能用自己的【死】去爱自己的另一半?翁美玲的爱,谁能读得懂?

 


边缘型人格障碍

——被忽视的心理疾病

 

翁美玲已经走了,但在现实中,“翁美玲式”的女孩仍然大有人在,他们仍需要广大的心理工作者进行帮助!而且,看完了翁美玲的这些情感经历后,我很自然地想到了那个“被忽视的心理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在情绪、人际关系、自我意象的极度不稳定,以及行为具有明显的冲动性!这类人,对于亲密关系既渴望又恐惧,对于分离和抛弃异常敏感……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往往和童年时期的极度缺乏来自亲人的关爱、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不稳定、对整个世界缺乏安全感密切相关。翁美玲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状况,和许多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你渴望爱情,你会奋不顾身地、像飞蛾扑火般地扑到你认为的爱情中去。即使感情趋于稳定后,你也会开始患得患失,既怕靠得太近会遭受被抛弃的痛苦,又怕离得太远让他感受不到爱意。我能看到你的无助

 

这是小说《治愈者》中的颜医生对于一个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来访者说的一番话,个人感觉,这是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情感世界的经典概括!同时,结合翁美玲的情况,不难发现,这些话也完全适用于她的情感经历!

 

可惜,在翁美玲生前,影迷也好,同事和恋人也罢,很少人能够理解她那刁蛮任性背后的【创伤】,更遑论让她看心理医生了!

 

而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需要由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咨询师和来访者建立长期、稳定但又有安全边界的关系,以期逐步恢复来访者在情绪、人际关系、认知方面的【弹性】!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治疗过程!

 

不过,翁美玲身处娱乐圈,自从她因为《射雕》中的黄蓉大火之后,各种拍戏、应酬不断,即使她能想到看心理医生,估计也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去做心理治疗。


当初她和汤镇业也是因此聚少离多,她的娱乐圈朋友也因此不能常伴左右!再加上当时的无良媒体对于翁美玲和汤镇业的“绯闻”不遗余力、毫无底线地炒作,也令她身心俱疲!这一切,都不利于她的身心康复!

 

所以,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发展得太快,不一定就是好事!我们外人眼里看到的“好”,对当事人而言不一定好!


记得一句古话:“德不配位,立见灾殃!”,当一个人的心理素质配不上他所拥有的东西时,他拥有的越多,心理压力越大,内心也越空洞,这样只会害了他!

就如同《射雕英雄传》里面的梅超风和陈玄风,他们偷走《九阴真经》苦练,但由于他们只有下册的“武功招式”,没有上册的“内功心法”辅助,再加上个人的悟性不高,对经书内容一知半解,尽管也练成了九阴白骨爪,但却“走火入魔”,最终害人害己!

再加上,当时我国社会对于心理健康还没有足够重视,当时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行业的发展也还很不成熟,甚至许多人压根儿就没有“心理治疗”的观念!

根据Rob的回忆,当翁美玲第一次自杀未遂后,翁美玲的主治医生就明确跟他说:像翁美玲这样的青少年,自杀很容易形成惯性,要想拯救翁美玲,必须要让她接受长期的心理辅导!


但是,和欧美国家不一样,在当时国人的认知里,往往会把“心理辅导”和“精神病”相联系,感觉很不体面!因此,这被翁美玲的母亲一口拒绝,而且还把一切都归咎到Rob身上!

翁母可能万万没有想到,因为自己当初的“一念之差”,让翁美玲从此走上了不归路!假如翁美玲当时及时得到了心理救助,或许她的人生就会是另一番场景!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翁美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已经无法为翁美玲做心理疏导了!


可以这样说,翁美玲的死,她的母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她后面的“白发人送黑发人”,也是她自找的!不知道翁母在翁美玲的葬礼上哭得近乎昏厥的时候,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那些“一念之差”~~~

 

人的心理问题,上升到一定程度,那就是一个社会问题了!翁美玲的悲剧,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当时我国的一个社会悲剧!


因此,这件事也可以促使国人转变观念:就像人的身体会生病一样,我们的心理也会“生病”,心病还须心药医,找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是完全正常的,没必要“忌疾讳医”!


如果换做今天,如果我是翁美玲的娱乐圈朋友,我会劝她走得慢一点,然后会花高价聘请一个女性心理医生,并且让心理医生伪装成一个普通朋友,让这个【普通朋友】定期地陪着翁美玲聊天,慢慢地引导她走出来!

 


如何引导

“翁美玲式”的来访者走出来

 

在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引导“翁美玲式”的来访者走出困境呢?

首先,这一类来访者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认知:


1. 我不配得到爱,得到了恐怕也会失去;


2. “受害者情结”严重。


因为他们小时候受过创伤,于是就给自己贴上了“受害者”的标签。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做出如下举动:


1. 一旦得到了一点“阳光”就开始“灿烂”,并且对于得到的一切想尽一切办法“掌控”,生怕失去;


2. 对于和自己亲近的人各种“猜忌”,无意中让对方离自己越来越远,甚至将对方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进而加深了自己的“不安全感”,如此恶性循环;


3. 向周围人各种【索取】,并且往往会得寸进尺,永不满足,一旦别人表示拒绝,就各种“撒泼”、“耍无赖”、“道德绑架”,逼对方就范。


简而言之,他们的认知就是:我是“受害者”,因此我怎么做都有理!

而要想引导来访者改变这种“受害者”的认知,首先得和来访者【共情】,设身处地地站在来访者的角度(包括他的原生家庭、成长经历)上思考问题,承认“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样做”,首先取得来访者的信任,这在心理咨询中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然后,尝试着让来访者认识到,即使是曾经遭遇过伤害,来访者依然是有得“选择”的!我们可以选择带着“怨恨恼怒烦”看待我们的过去,继续伤害着我们的身心;也可以选择抱着一颗“平常心”看待我们的过去,把过去当成是一种特殊的“人生经历”,不批判、不评价!


或者说,所有的事情的发生都是客观的、中立的,我们可以选择把我们的“创伤”当成一种【灾难】,也可以选择把我们过去的“创伤”当成是对我们的一种“提醒”……例如,翁美玲小时候缺失了父母之爱和寄人篱下的经历,这何尝不是老天爷对她的一种“提醒”:

 

1. 学会自己爱自己。


翁美玲渴望爱,这可以理解,但是她一直在通过【自伤】【自毁】来寻求关爱,企图对别人“情感绑架”!最终,别人的【爱】还没有到,自己的命却先丢了!

 

不过,我们也可以“转念”一想:即使别人不能给予我们想要的【爱】,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不自毁”、“不自伤”,自己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学会把【爱】和【情绪】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依靠别人的“施舍”!


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不爱,怎么可能获得别人的爱?又怎么能够真正去爱别人?正如同心理咨询师周梵说过的一句话:“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

 

2. 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


翁美玲从小缺失了父母之爱,这确实是一个“遗憾”!但是,翁美玲面对小时候的遗憾,拼命地想要在爱情中“加倍补偿”,结果因为她的“嫉妒”、“小气”,反而无数次地伤害了自己的另一半,把他们硬生生地“逼走”了!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遗憾”或“未完成事件”呢?


我想起了《问佛》里面的一段对白:“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在悟道的人眼里,“遗憾”也是那么美,正是因为有了遗憾,我们才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才不会“身在福中不知福”

 

还记得张德芬老师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说过的“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


你自己也许有“心灵创伤”,这是你自己的事;


而别人是否能够给予你想要的爱,能不能帮助你“疗伤”,这是“别人的事”;


你这辈子能遇到什么样的人和事,得看“缘分”,这是“老天爷的事”。


老天爷的事,学会遵从;别人的事,学会尊重;自己的事,全力以赴。


简而言之,你也许有创伤,但是别人没有义务为你的创伤“买单”


翁美玲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情感诉求被严重忽视,导致她在爱情中就没有守好“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之间的“心理边界”,反而一再“越界”,拼命地想要“掌控”自己的另一半,想以此“刷存在感”,不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想,最终害人害己!

算一算时间,翁美玲离开我们已经35年了!但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有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纪念她、追思她、缅怀她!她在英国的墓地,一年四季,鲜花从未断绝!

尽管翁美玲走了这么久了!但是,不得不说,她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永远值得我们去挖掘、去思索!


我们无法让翁美玲“还魂”,但如果通过“解剖”翁美玲的“死”,可以换来更多“翁美玲式”来访者的“生”!那么,翁美玲的离开,也算是有了价值!这也是对翁美玲最好的怀念和追思!

 

最后,愿翁美玲在天堂里被温柔以待,找到属于自己的“靖哥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


 “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进来的地方。”(莱昂纳德·科恩


亲人之间的龃龉,既是摩擦,也是释放有时你伤害了我,我也伤害了你,并不是我们彼此不再相爱,而是想在爱中找到平衡,我们通过愤怒,让对方看到自己受到的伤害强势的背后往往是脆弱!”(《爱上你治愈我》)








文:毁灭与再生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