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提醒:别在饥饿时购物|经济心理学

文:周昱昊 谢二静 徐航 蔚浩岩
来源:中财应用心理(ID:cufemap)

饥饿引发我们对食物的渴望,这丝毫也不奇怪。但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在饥肠辘辘的时候漫步商场,你会更加难克制掏腰包的冲动;你在胃部空虚的时候登上淘宝、京东、拼多多,填满购物车的冲动似乎越发强烈;甚至胃酸汹涌的时候拿免费图书,你也会情不自禁多拿几本······明尼苏达苏打双城大学的研究者Alison Jing Xu以及其合作伙伴Norbert Schwarzb和Robert S. Wyer Jr.d通过5个实验证明,当人饥饿的时候,会强化自我感知中的“获取”概念,并因此购买更多非食物的商品。该研究2015年发表在PNAS上。

饥饿让人想获得更多非食物商品

实验1中,研究者想考察“饥饿”的概念是否与“获取”的概念相关联。研究者在屏幕上以每个单词50毫秒的速度呈现三类共22个单词,分别为:(1)与“获取”有关的词(如获得、想要、得到),(2)与“饥饿”有关的词(如饥饿、食欲和饥荒),其余为控制词(如椅子、绘画、说话)。参与者需要每次输入他们看到的单词,然后计算他们的正确汇报率。 完成任务后,参与者报告其饥饿程度(从0到10)。结果发现,随着自我报告的饥饿程度的增加,正确识别与饥饿相关的单词的可能性显著增加,而对于与“获取”有关的单词也是如此。但是饥饿对识别控制词没有影响。该实验表明,饥饿增加了与获取相关概念的易达性

实验2在午餐时间进行。研究助理在校园的一家咖啡厅找到77名大学生及教工,并为他们提供了3加元的参与券。一部分参与者在走进咖啡馆时接受测试(饥饿条件),另一些在吃完午餐正要离开咖啡馆时接受测试(饱足条件)。然后,研究者向他们展示10组物品,包括5组食品(如三明治)和5组非食品(如无线鼠标)产品或服务,询问他们的购买意愿。结果发现,饥饿增加了获取非食物物品的意愿,而不会影响对这些物体的喜爱程度。

实验3考察主观报告的饥饿程度是否与想要获得的非食物物品数量有关。89名参与者他们首先评估对某一品牌的活页夹的喜好程度。参与者写出他们希望调查结束后得到多少个活页夹,以及对这种活页夹的喜好程度,以及当前的饥饿程度。


在研究结束时,参与者得到了他们要求的活页夹数量。参与者的自我报告的饥饿感与他们对活页夹的喜好程度评价无关。然而,这与他们获得的活页夹的数量成正相关。该实验表明,饥饿会增加获取非食物物体的意图,并且这些意图会转化为实际的获取行为。

实验4想考察认为操纵的“饥饿”是否有同等效应。63名参与者被要求在实验开始前4小时内禁食(允许喝饮料)。然后参与者都完成了三项任务。一项任务是对当地面包店生产的面包蛋糕进行盲品测试。第二项任务是镶嵌图形任务(用于填充)。第三个任务是对商店品牌活页夹的消费者调查,并将个体想要获得的活页夹数量作为因变量(同实验2)。在饱足条件下,参与者首先参加了盲品测试(吃蛋糕),其次是镶嵌图形任务和活页夹任务;在饥饿条件下,参与者从镶嵌图形任务开始,然后进行活页夹任务,最后完成盲品测试。结果显示,饥饿组参与者要比饱食的参与者要摄取更多的活页夹样本。该实验同样表明,饥饿会促进对非食物物品的获取行为,而不会影响对非食物物品的喜好。与实验3相比,该实验的饥饿是通过实验操作而不是通过评估实现。

实验5又进行了一次现场实验。参与者为北美一家百货公司完成购物的81位消费者。参与者提供了自己当日的购物收据以进行扫描,并且还完成了消费者调查。消费者报告了他们的情绪、饥饿程度,以及上一次饮食的时间和内容。结果发现,饥饿的购买者购买的非食品数量多于较饱足的购买者。当参与者的情绪和他们在商店中花费的时间得到控制时,情况仍然如此。饥饿增加了花费的金额,该结果在控制了情绪和购物时间之后才能成立。该实验表明,当人们必须为自己对非食物物品的获取支付费用时,饥饿的获取效应仍然明显。

别在饥饿的时候购物

该研究揭示了,饥饿的确与非食物物品的购买有关——越饿越会购买更多非食物商品,而对这类商品的喜好程度没有较大变化。其机制在于,饥饿作为人类非常基础的生理感觉,它在刺激我们获取食物以满足饱腹这一基本需求之外,也在无意间强化了我们对食物之外的物品的获取,即从整体上强化了我们对“获取”这一概念的理解。这一结论给我们的生活带了不小的启发——当你感觉自己入不敷出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


「 剁手之前,不要让自己饿得太久。」

                                      

解析文献
Xu, A. J., Schwarz, N., & Wyer, R. S. (2015). Hunger promotes acquisition of nonfood objec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2(9), 2688-2692.

作者简介:周昱昊 谢二静 徐航 蔚浩岩均为社会与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19级本科生。本文为经济心理学课程成果,指导教师为窦东徽副教授本文已获得微信公众号:中财应用心理(ID:cufemap)授权转载
排版:小鲸鱼 沉默的杜飞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