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迷思”,来访可以同时与两位咨询师咨询吗

文|陈红
来源 | 修罗君Psychology(ID:gh_48319c4a9702)

对于本人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是NO! 

作为一名心理动力学方向的咨询师,同时在近几年也在持续接受自己的个体咨询,我想分别从咨询师和来访者角度谈谈:为什么不建议。


(全文共1900+字,将花费您10min的时间阅读)

咨询师的角度


1.1

不利于咨访关系和咨询效果

心理咨询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有关心理咨询效果的研究发现,对咨询中的来访有帮助的,往往不是高深的理论、奇妙的技术或者透彻的解释,而是一段稳定、温暖、足够好的咨访关系。

而来访如果同时和两个咨询师工作,设想两位咨询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咨询进行了下去,那随着咨询不断深入和发展,这对来访者将是怎样的考验:且不说咨询内容上的混乱,更容易引发内心的冲突、对比或情绪,最糟糕的,会最终对咨询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我就有一个这样的亲身经历:个人一直在高校接待学生来访。由于该高校有几个校区,且前几年校区直接的咨询中心相对独立、没有统一的咨询管理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位这样的学生来访:

Ta与我工作了差不多三个多月的时间。在学期末我发现,这位来访者常常问我:这个我讲过吧?上次你说了这个对吗?这引发了我的好奇。在一次咨询出现了两三次这种情况下,我忍不住问对方:发生了什么?

这时,她才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从一开始,她就同时在不同校区的两位咨询师那工作。到现在,她已经记不清和我讲过、探讨了什么,也记不清和对方具体探讨过什么。很多信息都混杂在一起,无法分开。

这时,我建议同一时间只和一个咨询师进行工作,她需要作出选择,并可能要和选择继续工作的咨询师就此进行讨论,这才得以结束这样的混乱。

1.2 

不利于来访者的自由表达

当来访者来到咨询中,我会关注的是:Ta为何而来?想要的是什么?在咨询中,Ta能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在咨询中,我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咨询中,真诚的去倾听、共情、陪伴,也会在恰当的时候去澄清、解释或者提出疑问。

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有着“同时和两个咨询师工作的”秘密,为了这个秘密,来访者可能会有意无意在咨询中为此掩饰、防御等。

如果在进行了足够长时间的咨询后,某位咨询师有所察觉,就此沟通,并就这个“秘密“进行工作,从而就能破除这个困境,让来访者全心投入和其中一位咨询师的工作中;而如果咨询师并没有察觉到这部分,始终在这个秘密之外打转和工作,很可能,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来访还投入了金钱,收效却甚微。

来访者的角度


2.1

不利于咨询的进展

作为一名来访者,通常在意的是,咨询中能否感受到诉说的自由,能否逐渐从中更多了解自己,逐渐解决内心的情绪和心理问题。那么同时两位咨询师,能否可以更好、更有效呢?

我想到一个类比:这就像是一个人想要获得爱和温暖的亲密关系,是同一时间找更多爱人,但始终在其中兜兜转转来的容易?还是在这个时间内,和一位有爱、真诚、温暖的人建立起相互理解、关怀的深刻关系更好呢?我选择后者。

而咨询是一趟逐渐往深入和亲近发展的历程。我希望的,始终是在这段时间、与一位咨询师全心投入咨询中,安全、自在没有负担地与其探讨我的问题。

2.2

不利于来访的自我觉察和成长

如果作为来访者,我担心一位咨询师满足不了咨询的需求怎么办?当觉察到这部分时,一方面,我会鼓起勇气、和自己的咨询师去谈。

很多时候,我可能会不经意地把早年经历和渴求放在其他人身上,这些不一定都是咨询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但当我能安全地说出这些部分,相信这时咨询师才能更理解我、也反过来才能在咨询师的理解下,让我更看清楚自己的需求。

另一方面,如果即使坦诚说出,和我工作的这位咨询师还是没有办法与我靠近,该怎么办?我或许会在和其探讨达成一致后,寻求咨询师的转介;又或者,我也可以任性一回、带着自己的情绪和见诸行动,终止这段咨询关系。而这就会给我带来反思的时机。

而如果我从一开始就带着咨询师可能不行不好、一位咨询师满足不了自己需求的假设,同时进入两个咨询师的咨询,那么在投入了自己大量的金钱、时间、精力后,可能最后也只是证实了最初的设想:看!果然没有一个咨询师能和我建立起好的关系、满足我的需求!而这样的结果,本是可以避免的!

 由此,不管是出于经济的考量,还是咨询效果的考虑,作为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我,都会建议:来访者同一时间、只与一位自己信任、可以在这段咨询关系中开放自己的咨询师建立咨访关系。


同时,我也想听听:作为咨询师的你,也有和我一样的经历吗?你是怎么发现和处理的?


作为来访者的你,又是怎么考虑的呢?


欢迎留言~

作者简介:陈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硕士,注册心理师,持续接受精神分析师候选人(IPA)每周一次督导,持续接受和光心理研究院团体督导,每周一次;和光临床心理研究院心理动力学项目成员 ,中德班第六期学员(初级组)。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修罗君Psychology(ID:gh_48319c4a9702),作者原创文章,心理学科普以及转载文章。

排版:小鲸鱼   Claire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