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内容大概需要7分钟,有些描述比较专业,但值得耐心反复阅读】
01
是什么带来
深刻而持久的改变
我们的各种心理困扰:比如焦虑,抑郁,亲子关系不好,职业发展受阻等,这些都是表面现象,背后是我们的深层模式,包括:认知、行为、生理、感受模式。
我们是否可以看到真实、完整的自我,是否可以从外在依赖,回归自我信赖,听从内心声音,整合我们先天具有的智慧和力量,从而走向并成为我们真正的自己,这大概才是深刻而持久改变背后的秘密。
我看到很多人迷茫而痛苦,他们想马上解决以上这些眼前的问题。这些问题原因很复杂,有环境、社会文化因素,自我的因素。从自我因素来看,大概我们内心的阻塞和僵化,心灵的封闭和停滞才是根源。
这些核心方面没有修通,通过各种方法技巧,比如成功学,心灵鸡汤,所获得的效果会昙花一现,转瞬即逝。这就是成功学和心灵鸡汤被大众所唾弃的本质原因,因为他们类似安慰剂,类似心灵鸦片的作用,用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话来说“都是对心理困扰背后的防御机制暂时的麻痹或压抑。”
而让人担心的是目前还有很多类似的成功学和心灵鸡汤,被包装成各种心灵成长课,时间管理课等等,我的很多来访者刚开始被深深吸引,后来带给他们深深自我挫败的创伤,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来。
各种公众号有各种灵性大师、各个自创门派的大师的见解,有时感觉很热闹,但是有的真是很荒谬,很担心没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群体被误导。
今天摘选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罗杰斯根据他50多年的个案辅导经验的总结:在心理咨询中,我们深刻而持久的改变的12个步骤。
我个人的临床辅导经验告诉我,这些内容是各种治疗理论和技术,如: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叙事、聚焦、催眠等等带给个人心理深刻而持久变化的本质原理。
曾经陪伴我的从8岁、12岁、30岁、60岁的来访者见证过这些美妙的过程,我内心的成长也经历了罗杰斯的这些阶段,正在体验到成为自己的过程中那些好奇、兴奋、担心,同时还有笃定、自信和自在感。
以前这些知识只有部分心理学专业的人员在教材上读到,然后被埋在专业的深厚土壤中不被大众所了解。今天分享给大家,也很期待我现在和未来的来访者知晓和理解这些,很好奇会带给你什么启发?
02
心理咨询带来内心成长的
12个步骤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带来内心成长12个步骤并非是截然分开,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以下就是12个步骤的概括:
1. 来访者主动前来求助
这对咨询来说是一重要的前提,如果来访者不承认自己需要帮助,不是在很大的压力之下希望有某种改变,咨询或治疗是很难成功的。
2. 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咨询情况
咨询师要向对方说明:对于他所提的问题,这里并无解决的答案,咨询或治疗只是提供一个场所或一种气氛,帮助来访者自己找到某种答案或自己解决问题。
咨询师要使对方了解咨询或治疗的时间是属于他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咨询师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来访者自发成长的气氛。
3. 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达
咨询师必须以友好的、诚恳的、接受对方的态度,促进对方对自己情感体验作自由表达。来访者开始所表达的大多是消极的或含糊的情感,如敌意、焦虑、愧疚与疑虑等。咨询师要有掌握会谈的经验,有效地促进对方表述。
4. 咨询师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
这是很困难同时也是很微妙的一步。咨询师接受了对方的这种信息必须对此有所反应。但反应不应是对表面内容的反应,而应深入来访者的内心深处,注意发现对方影射或暗含的情感,如矛盾、敌意或不适应的情感。
不论对方所讲的内容是如何荒诞无稽或滑稽可笑,咨询师都应能以接受对方的态度加以处理,努力创造出一种气氛,使对方认识到这些消极的情感也是自身的一部分。
有时,咨询师也需对这些情感加以澄清,但不是解释,目的是使来访者自己对此有更清楚的认识。
5. 来访者成长的萌动
当来访者充分暴露出其消极的情感之后,模糊的、试探性的、积极的情感不断萌生出来,成长由此开始。
6. 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积极的情感要加以接受和认识
对于来访者所表达出的积极的情感,如同对其消极的情感一样,咨询师应予以接受,但并不加以表扬或赞许,也不加入道德的评价。
而只是使来访者在其生命之中,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去了解自己。使之既无需为其有消极的情感而采取防御措施,也无需为其积极情感而自傲。在这样的情况下,促使来访者自然达到领悟与自我了解的境地。
7. 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
由于社会评价的作用,一般人做出任何反应总有几分保留;由于价值的条件化,使得人们具有一个不正确的自我概念(注:内心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不被尊重,被外在标准所绑架,产生了内心冲突)因此常常会否认、歪曲若干情感和经验。
价值的条件化最常见的例子是:
“实现自己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就不配为人”;
“挣钱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不能挣到很多的钱,我就是失败者”等。
这种价值的条件化不仅仅是把一个人应怎样做人的评价内化了,而且当一个人没能做到他认为应该做到的情况时,把别人怎样看待他自己的外部评价内化了。
这与人的真实的自我是有很大距离的。而在治疗中,来访者因处在被人理解与接受的气氛之中,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心境,能够有机会重新考察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达到一种领悟,进而达到了接受真实自我的境地。
来访者这种对自我的理解和接受,为其进一步在新的水平上达到心理的整合奠定了基础。
8. 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
在领悟的过程之中,必然涉及新的决定及要采取的行动。此时咨询师要协助来访者澄清其可能做出的选择。
另外,对于来访者此时常常会有的恐惧与缺乏勇气及不敢做出决定的表现应有足够的认识。此时,咨询师也不能勉强对方或给予某些劝告。
9. 疗效的产生领悟
导致了某种领悟导致了某种积极的、尝试性的行动,此时疗效就产生了。
由于是来访者自己达到了领悟,自己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且自己付诸行动的,因此这种效果即使只是瞬间的事情,仍然很有意义。
10. 进一步扩大疗效
当来访者已能有所领悟,并开始进行一些积极的尝试后,咨询工作就转向帮助来访者发展其领悟以求达到较深的层次,并注意扩展其领悟的范围。
如果来访者对自己能达到一种更完全、更正确的自我了解,则会具有更大的勇气面对自己的经验、体验并考察自己的行动。
11. 来访者的全面成长
来访者不再惧怕选择,处于积极行动与成长的过程之中,并有较大的信心进行自我指导。此时治疗者与来访者的关系达到顶点,来访者常常主动提出问题与咨询师共同讨论。
12. 治疗结束
来访者感到无需再寻求治疗者的协助,治疗关系就此终止。
通常来访者会对占用了咨询师许多时间表示歉意。咨询师采用同以前的步骤中相似的方法澄清这种感情,接受和认识治疗关系即将结束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