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的菜谱和

作者:曾旻Zeng Min
来源:知乎

亚隆(1980)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写了一个小故事。他参加了一个亚美尼亚的烹饪班,班里的老师不太会说英语,主要通过亲身示范来教大家。尽管亚隆很努力,可是做出来的菜总是没有老师的美味。所以他决定仔细观察老师。


有一次在课上,亚隆注意到老师准备好食材后,交给助手放进烤箱。他震惊地发现,助手把菜放进烤箱之前,会顺手抓一把自己感兴趣的调料,撒到菜里。

不一会儿,各种调料的香味就从烤箱里散发出来,正是这些“撒进去调料”(throw-ins)让一切变得不一样了。这让他很受启发。

对他来说,这些“撒进去调料”(throw-ins)就像是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和患者的互动。没有一个理论有具体“配方”来界定心理治疗的互动过程。

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没有公式化的额外配料才是关键。治疗师经常没有察觉到,正是他们在“治疗剧本”之外投入的一些东西(“throw-ins”)使得一切发生了改变。

后来亚隆用一句话做出总结:为每一位来访者创造不同的治疗方法。

科尔西尼在《当代心理治疗》中写了一个自己的咨询故事:

大约50年前,当我作为一个心理学家在纽约的奥伯恩(Auburn)监狱工作时,我参与了一个我认为我所做过的最成功、最漂亮的心理治疗。有一天,一个犯人预约了一次咨询,他来到了我的办公室。他30岁出头,是一位相当有魅力的男士。我指向一个椅子让他坐下,并等待着找出他的需求。

犯人:我星期二将假释出狱。

咨询师:嗯?

犯人:我想感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之后再出狱。

咨询师:感谢我什么?

犯人:当2年前我从你办公室离开时,我感觉我的状态非常好,我回到监狱的院子里,一切看起来都不一样了,甚至空气的味道都不一样了。

我不再和一群小偷们混在一起,我加入了另一个群体——约翰斯广场(监狱里的行话,指非犯罪的群体)。我从一个餐厅的轻松工作换到了机械商店的工作,这样我能学习到一些贸易的知识。

我开始去监狱高中学习,现在我有了高中的文凭。我拟订了一个行动计划,在我星期二出狱离开这里时我会有一份工作计划。尽管多年以前我已经放弃了我的宗教信仰,但是现在我打算回到教堂。

我正开始给家里写信,他们也开始接纳我,并且会在祈祷中记得我。现在我有了希望。我知道了我是谁,我该做什么。我相信我以后的人生会成功。

我计划去上大学。你让我获得了自由。我过去认为精神科医生是毫无价值的,但是现在我知道不是的。感谢你改变了我的生命。

我惊奇地听着这个故事,因为在我的全部印象中,我并没有和他说过话。我看着他的文件夹,唯一的记号是大约两年前我给他做过一次智商测试。

“你确定那是我吗?”我最终问道,“我不是你的心理治疗师,我不记得我曾经有和你说过话。你谈到的这一切变化已经发生很久了,我确定我没有为此做过任何事情。”

“就是你,没错。”他非常确信的回复我,“我绝不会忘记你曾经跟我说过的话,那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

“我说了什么?”我问道。

“你说我智商高。”他回应道。

仅仅简单的一句话,我(并非有意地)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

让我们来尝试理解这件事情:

我问他为什么一句关于他智商的话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我才知道直到那个时候他才第一次听到这样四个字。他过去总是认为他是“愚蠢”而“疯狂”的人——由他的家人、老师、朋友所做出这样的评价,就像标签一样已经贴在他身上很多年了。

在学校中,他总是得到很低的分数,这让他确信他是心智不全的;他的朋友总是不赞同他的思维方式并叫他疯子。

他如此地确信他既是傻子(低智商)也是疯子(疯狂的)。但是当我对他说“你智商高”时,他突然有了一种“卧槽!”(原文是:”aha!“)的体验,这种体验解释了这一切。

突然间,他明白了为什么他能够比任何朋友都能够更好地解答字谜。他知道了为什么他喜欢阅读长篇小说而不是连环画,为什么他更喜欢玩复杂的象棋而不是简单的跳棋,为什么他喜欢交响乐和爵士乐。

通过我的那四个字,他突然强烈地意识到——他是正常的,甚至很聪明,并不是疯狂而愚蠢的。那一刻他经历了一种强烈的情绪疏泄。难怪他会说两年前当他从我的办公室离开的时,他感觉异常良好。

他认为我那四个字完全改变了他的自我概念——从而改变了他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行为。

简言之,我以毫无知觉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心理治疗。尽管我们之间没有约定,也没有改变他的目标,仅仅是那四个字的评价起到了显著的效果。这就是心理治疗。

这是科尔西尼讲述的一个关于“撒进去的调料”(throw-ins)的故事。

当我们带着诸多理论和假设走入咨询室的时候,带着”咨询手册“去按步骤一步步套用我们的理论和计划时,就忽视了每个人的独特性。这也是为什么说,心理咨询是一个人与人真诚相处和产生联结的过程。真诚的交往是无招胜有招的。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过年期间,又是一年相亲时。介绍对象来说,父母和闺蜜朋友,谁介绍的对象更靠谱?结论是:

无论男性、女性都更倾向于闺蜜介绍的对象,偏好度分别达到了67%和69%;其次是朋友/同事介绍的对象,男女偏好度分别为55%和51%。而相比之下,父母介绍的对象男女偏好度只有31%和35%。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了一些原因,我觉得都偏浅显。

而忽视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人和人真诚的接触。

通过我这个过年期间的观察,父母辈的人是非常喜欢通过传统而简单分类认识他人的。比如,我给我妈介绍我的朋友时,我妈通常问我的几个问题是:Ta是什么专业的,Ta哪个学校毕业的,Ta工资多少,Ta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而这些问题我常常回答不出来。我有很多朋友我根本不知道Ta挣多少钱,Ta大学哪个学校、学什么专业,我记得的都是我们之间是如何认识的,我曾经和Ta一起做过什么事,我对Ta有什么印象。

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就决定了我给朋友介绍这个人时,和用我妈关注的那些话题介绍一个人时的区别,我介绍出来的是一个真实的人,她的那些主题介绍出来的是一个标签堆砌的”概念人“。

所以当我给我的朋友介绍对象时,我告诉Ta,那个人是怎样的时候我会说我观察到的现象和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以及我的感受,而我妈会介绍那些标签。

回到心理咨询中,用标签组成的”概念人“就像是手册化的心理咨询——DSM系统、ICD以及CCMD系统将人类的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分成各种大类,你有怎样的表现我把你分到一个类别的障碍中去,是抑郁、焦虑还是精神分裂。然后针对不同的类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

而不同的咨询流派针对一些特定的表现也有一些特定的技术和手段。

CBT将人的心理问题的成因看作是非理性信念;

精神分析将心理问题的成因内在冲突或客体关系的问题;

以人为中心将心理问题看作是”价值条件“取代了个体自身的”机体评价“;

格式塔将心理问题的成因看作是个体对现象场地完整觉察出现了问题,存在主义将心理问题的成因看作是终极关怀产生的焦虑,等等。

这些理论观点都有其适应性,但都是概念化和有其局限的。

而心理咨询产生作用很重要的一部分——人和人真诚的接触和联结——是需要“撒进去的调料”(throw-ins)的,它是我们在互动中共同创造的对话,共同创造这段咨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某种东西就像是那顺手撒进去的调料一样,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了。

这就和我介绍对象时可能发生的故事一样,我会介绍我和Ta一起发生的故事和在这个故事过程中我的感受。

所以当前心理咨询出现了一个整合的趋势,各个理论流派就像是我们做菜的菜谱,我们照搬菜谱可能并不能做出最好的美食,在给某个特定的人做菜时照菜谱甚至可能弄巧成拙。

而那些顺手放进去的调料可能在某些时候发挥作用,这种顺手不同于随便,它需要菜谱的支撑和经验的积累,在此基础上的顺手是一种创造性的体现。

作者简介:曾旻Zeng,Min北师大心理学硕士,我们领教了世界的凶顽,又得知世界可以温存和美好。本文转载自知乎,作者个人主页:https://www.zhihu.com/people/minzeng。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