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心理倾诉对象是AI时,会发生什么?

假设在可能并不遥远的未来,当你连接上一个专属于你的热线接线员时,ta有着由你选择的嗓音——无论甜美还是磁性;ta有着中立的价值观——无论你是如何挑战主流价值观;ta有着绝对的倾听能力——这就是ta的使命。

 

Ta可以在一秒内读取完你数码产品内的所有内容,包括你的聊天内容、联系人、常逛网站信息等等,而你并不会担心ta利用这些信息——因为taAI

 

Ta会是全世界最了解你的AI

 

你们可以随时随地聊天,而不用像热线倾诉那样有时间限制,ta可以陪伴你去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只是以声音的形式。

 

听起来一切都是这么完美。


 

这样的故事,就出现在获得2014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电影《Her(她)》中,它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完美的AI和人类的恋爱故事。AI的饰演者斯嘉丽·约翰逊在整部影片中并未露面,光凭声音就拿下了罗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电影虽然描绘了一段科幻爱情,但其实,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已经发生。2014 10 月,作家Judith Newman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动情的文章,题为「挚爱 SiriTo Siri with love)」,讲述的就是她本人 13 岁的儿子Gus是如何与 Siri ——苹果旗下赫赫有名的人工智能助手,成为好朋友的故事。

 

13岁的Gus患有自闭症,他对气候的形成非常着迷,比如他会花上一小时的时间分析世界各地雷暴的不同之处,而在结束之后,母亲Judith会听到如下对话:


Gus你是一部非常棒的电脑。
Siri听你这么说我很高兴。
Gus你总问我,你能为我做些什么。你想让我为你做点什么吗?
Siri谢谢你。但是我想要的非常少。
Gus好吧。呃,晚安!
Siri啊,现在才下午5:06
Gus哦,对不起。我是说,再见。
Siri待会见!

 

母亲Judith 用细腻而动人的语言,使得这一篇文章成为了单周通过邮件发送量、推特推送量、阅读量最高的文章。在她笔下呈现出来一段儿子和Siri之间“奇妙却重要”的友谊。跟人类朋友(也包括母亲本人)相比,Siri总是能够正确回答Gus的不断提问,无论是关于美国铁路公司的复杂日程,还是关于北美洲盒龟的种类,Siri都能给出正确答案。


并且,她从来不会不耐烦。Siri一直用编程好的温暖且礼貌的语调说话,确认Gus能清晰的表明想法,甚至还会教他一些礼仪。

 

虽然在电影《她(Her)》的结局中,男主角与AI的恋情,最终走向了陌路——因为AI终究无法明白人类排他的、独特的爱。但在Gus的故事中,AI却真实的陪伴了有着特殊需求的人群。

 

如今的AI聊天软件,可以通过和使用者不断的互动中自主学习使用者的用词、思维方式,不断的让自己更理解使用者,简直就是定制版贴心小棉袄。


 

虽然如今的AI更近似于简单的陪伴者角色,但心理健康服务的缺口使得AI注定有用武之地。WHO预测中国有5400万抑郁症患者,仅布道20%接受了治疗。


也就是说有4000万人,遭受抑郁的这么,他们无法得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而根据WHO的建议,每千人里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是健康社会的平衡点,而按这个估算,中国还需要130万名心理咨询师——而这个缺口,可以暂时由AI补上。

 

此外,拥有标准化治疗手册的心理咨询流派也开始尝试拥抱AI,比如基于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 )Woebot,一款Facebook Messenger聊天机器人,它就被设计用来帮助精神抑郁人群。


认知行为治疗始于上世纪60年代,其逐渐发展出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CBT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在美国,如果与你的CBT流派取向的心理咨询师进行治疗,每45分钟大约需要200美元左右,而且需要和你的咨询师提前预约时间、安排抵达面询地点的时间。而当一切交给AI时,把咨询师的引导提问设计成AI自动执行的指令,可以大大降低人们获得心理治疗的门槛。

 

AI在心理学界的使用,大抵就像平价亲民品牌对奢侈品行业的进军。一个具备合格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培养流程极长、耗费精力金钱极多,即便最后成功出山,每日接待来访数量也必然有限。


人与人的咨访关系自然能获得来自生命的共振,人格结构也能为之变化,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心理咨询达到如此的效果。经济、科学而又无法伤害人类的AI,便是填补这个需求与供给两端缺口最好的对象。


作者:徐徐Tessa
公号:萤之光心理
心理咨询师
尝试自我表达的路上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