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20世纪中期,美国一些学者出于对当时影响最大的两个心理学派别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不满,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

 

这个理论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由于这一心理学流派的出现,打破了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双雄称霸的局面,故这个流派也被人称之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关于这一流派,人们的大多印象里只有马斯洛和罗杰斯。

 

然后呢?似乎没了。

 

01

马斯洛和他的自我实现论

 

“我喜欢不断开垦荒地,而不是从旁边走开,我喜欢发现,而不是去改进。”—马斯洛

 

早些时候马斯洛还是一个对行为主义极度热衷的人,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推移,他发现了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和格式塔心理学学派,这些理论让他怀疑起行为主义的主张,他渐渐的对行为主义没有了之前的热情,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他彻底放弃了行为主义学派,开始寻找新的方向,就如他所说的,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开垦出了另一片花园。

 

马斯洛的主要思想观念为需求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

 

1)需求层次论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精神主义和行为主义的主张。

 

精神主义分析学派一直强调人的本能,自然性和情欲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人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

 

简单来说,精神分析学派强调的是人在进行欲望的自我拉扯。

 

而行为主义论认为个体一切行为的产生与变都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关系,换句话说,这个学派把人当做一个工具。

 

但是马斯洛就不同了,他往往擅长在流行的思想里找到自我的观点,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要基于需要,人是一个独立自由,自我完善的个体。

 

他的层次结构图最底层是生理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需要,即使自我实现在需求层次中位于最高层,但是这并不是成功人士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去追求它的权利。

 

正是因为如此,需求层次论成为了自我实现心理学的精髓。

 

2)自我实现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是在需求层次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相对于其他学派来说,马斯洛在这一点上有了新高,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就钟爱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原因吧。

 

什么是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向更好的自己成长,提升的内在动力,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完成对自我的实现,强调个人都有的内在意识,能够对自我问题进行自知,集自我反思反馈,从而进行自我实现,换句话说,就是你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和潜力,最终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

 

这个理论如何在生活中理解?

 

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比如说我们开车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车上会开GPS,这个GPS就是我们的才能和潜力,最终的目的地就是我们的自我实现。

 

02

罗杰斯和“以人为中心疗法

 

“当我接受了现实的自己,我就发生着变化。”——罗杰斯

 

如果询问心理学专业的男神是谁?

 

肯定会有一部分人说是罗杰斯。

 

他的“以人为中心疗法”,在现代心理咨询中仍起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以人为中心疗法又称为“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咨询”。

 

在罗杰斯的心理治疗中有一个经典案例。

 

一位母亲因为儿子的乖张行为而登门求助,罗杰斯询问了情况,并做出了相应的检查,认为症结所在,是母亲对孩子的拒绝态度。


此后,罗杰斯一直想让该母亲认识到自己拒绝的方式和对孩子的影响。但是长期交谈下来做母亲并没有获得相应的领悟,就在双方想要放弃的时候,作为母亲就开始说话了,接下来的十几天之内,他一直不停的在说与丈夫的不合以及颓丧的心理感受。


十几天后,这位母亲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最终她变得越来越实诚,对待孩子也越来越温和。 


罗杰斯是通过这个例子体会到,正是当事人自己知道鞋子在什么地方卡脚应该朝什么方向走,什么问题最关键?什么体验被埋于心底?

 

这个例子和现代心理咨询中的倾诉有同样的作用。

 

从这方面来看,罗杰斯的疗法为后来心理咨询师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03

个人看法

 

从历史变革上面,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是现代心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的出现是偶然也是一场必然。

 

就我个人来看,我是比较喜欢这个流派的,有两个益处:


一,它看中的是人自身,而非任何精神症状,可能就相对于精神分析流派来说,很好的把“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这两个职业分开来,毕竟咨询师适合倾诉,如果在面对人际关系家庭问题或者其他时候,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是我个人认为该流派的自我实现理论,其实在什么时候,都能够起到一个激励作用,成为你自己,这比什么都好。

 

其实人生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愿意去认真直视那个真实的自己,很多的病症是因为自己放不下,得了心病,宁愿去吃药。

 

这其实是不利于自身发展的。

 

尽管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在发展上有不足,但是就那个时代来说,都是一种进步。

 

最后,祝看这篇文章的你,成为你自己。

 

原创:林微¥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