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真正地爱自己,才是得到他人爱的前提 | 咨询室故事

沉思良久,提笔写就,这次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小爱的故事(以下故事为多名来访案例改编合写,名字均为化名)。

 

小爱和其他的来访有些不同,她是一位举止得体,温柔端庄的中年少女,在来访的填写栏,并未写出明确的来访目的,这也成为我们咨访的开端。

 

三两的寒暄之后,她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我并未急于打开话题,而是给予温暖的微笑,尽量让她可以放松下来,打开自己。

 

又过了一阵,她很郑重地问:

WILL,你能帮我个忙吗?

 

恩。

 

你能不能帮我分析下,我的妈妈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虽然有些意外,但我并未表现出特别的惊讶,而是让她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她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大致说清,原来,自从她弟弟和弟媳有了二胎,她的妈妈就开始和弟媳一起照顾孩子。

 

她弟弟由于在外地工作,无法照料家庭,而母亲可能由于每日家务及带娃的辛苦,老人的情绪最近经常会产生严重的起伏,对周边人莫名地发脾气,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是很好。

 

我深知,虽然小爱说的是自己的母亲,但她进咨询室的目的,一定不是简单地求助判断,自己的妈妈是否得了抑郁症,更何况,单纯从她提供的信息来判断没来现场之人的情况,既不合理也不科学。

 

那你妈妈这样的表现,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呢?

 

小爱很疑惑地看着我,可能她本以为,咨询就是一问一答这样简单,自己并没有任何问题,是自己的妈妈出了问题,家人都不愿意理睬。

 

经过几番梳理和澄清,小爱终于发现,可能,问题并不是发生在自己妈妈身上,或者说,不仅是妈妈的情绪出了问题,自己也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可能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妈妈就应该为弟弟带孩子。”小爱说。

 

原来小爱出生于一个北方家庭,父系和母系家族普遍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父亲因为母亲第一胎生的是女儿,对家庭的关心日渐稀少。小爱养成了从小听话懂事的习惯。

 

后来家里如获至宝地有了男孩,全家人似乎都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连小爱也似乎受到这种家庭氛围的转换的影响,从而倍加努力地学习,为家人分担家务,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优秀。

 

听着小爱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倔强,坚强的女孩,发愤图强,一边完成自己的学业,一边还要为家分担,尤其还要一起参与到对弟弟的照料之中。

 

随着咨访的深入,小爱理解了原生家庭对自己从小到大的影响,自己和母亲都成了“重男轻女”的“帮凶”,沉浸其中而不自知。

 

可小爱最终还是无法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北方,奔赴遥远的南方发展,并有了自己的家庭。

 

持续了一段婚姻并有了自己的“前世小情人”后,她又日益无法忍受丈夫对家庭的冷漠,各种鸡毛蒜皮的摩擦,双方原生家庭的碰撞,一个人丧偶式带娃的艰辛,种种的冲突终于升级,她最终选择了离婚,并一个人带着儿子重新回到了北方的家乡。

 

这一幕幕如同影片中的蒙太奇,却是真实而深刻的人生经历,我听着小爱的诉说,让她宣泄内心压抑良久的情绪的同时,也给予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引导。

 

让她自己逐渐清晰,有哪些中间信念需要修整,以利后续更加顺畅与洒脱地继续自己的人生。

 

实际上,她已经很优秀了,不是吗?曾经的她,既要担负起自己的学业,又要分担家务,还要一起来为弟弟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我让她看到自身一直以来的闪光点。

 

而今,她已经长大,当小爱把内心各种的思绪与抑郁和盘托出后,泪水也终于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我默默地递上了纸巾,让她能够在这样的情绪中,安静地一个人待上一会儿。

 

后来,经历过几次的咨询,小爱终于发现,原来自己内心,一直以来,有一个核心信念,那就是,自己是配不上被爱的。

 

随着咨访的深入,我逐渐地可以,更多地看到,小爱心中情绪的自由抒发与流动,多次的咨访,让她慢慢可以相信,原来自己也是值得被爱的一个人。

 

谢谢你!

 

至今我还犹记得,我和她最后一次咨访时的情景,虽然也有几分不舍,但咨询师所要做的,不就是让来访可以遇到未知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吗?

 

所以,咨访的结束是来访人生新的起点。

 

我可以再提个要求吗?

 

恩。

 

我可以抱你一下吗?

 

迟疑了片刻,最终我还是委婉地拒绝了小爱的要求。

 

我们还是握手吧。

 

看着小爱远去的身影,我长舒了一口气,也送上自己深深的祝福。

 

也但愿万千女性,都可以更爱自己,因为唯有真正地爱自己,才是得到他人爱的前提。

作者:威尔·莱克特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