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陌生人相处如坐针毡,当众发言紧张冒汗:“社交恐惧”的背后,隐藏着最深的自恋 | 咨询室故事

01

“因为社交恐惧,我把相亲约会搞砸了”

对一些人来说,社交是秀场,但是对一些人来说,社交是刑场。


鹿先生是后者。


不过好在他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他来咨询室求助了。


鹿先生今年28了,在事业单位工作,生活虽不说大富大贵,但也是平平淡淡。


他每天上班完就回家追番打游戏,从来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


他在繁华都市过着“隐居生活”。


他父母曾经也对他的性格很满意,逢人就说儿子孝顺顾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鹿先生的父母开始着急了。


他们发现儿子上班回家的两点一线的生活似乎阻隔了他谈恋爱的可能。


于是他们建议鹿先生和同事朋友多出去玩玩,去认识更多的人。


鹿先生尝试了,但是他发现每次陌生人接近他时,他都觉得如坐针毡、如芒在背;


每次当众发言他都紧张到手心冒汗、面红耳赤;


他觉得别人的交头接耳,都是在悄悄嘲笑他的发言愚蠢而又多余······

这些失败的尝试也让他更加抗拒社交了,他当时觉得自己可能只是不适合多人场合的社交。


但是直至那一次相亲,他觉察到自己对社交的恐惧很不正常。


他父母在帮他张罗对象的时候相中了一个女生,把照片发给他看之后,他自己觉得还不错,于是同意见面了。


但是当他见到女生那一刻,紧张到讲话结结巴巴,每讲一句话脑海中就抑制不住想:我讲这句话是不是很可笑很不合时宜。


甚至到了约会中途,他因为恐惧到喘不过气,而不时找借口去上厕所放松自己。


这导致了原本约好的吃完饭去看电影的计划都搁浅了。


那次约会之后,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他说:“我简直就是个懦夫,连简简单单的和别人约会聊天都做不到!”


其实,鹿先生不是懦夫,他只是患上了社交恐惧症而已。


社交恐惧症别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是神经症的一种。


它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各种社交形式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社交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社交功能。


鹿先生对于社交活动的过度焦虑惧怕、无法控制回避行为无一不在证明着他是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

02

社恐也有可能是另类自恋


社交恐惧症的发作诱因因人而异。


而在和鹿先生的咨询中发现,他社交恐惧症爆发的个人诱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高敏感人格


鹿先生是高度敏感人群,他对事物细节的感知能力极其强大,也能够轻易地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


高敏感度本身并不是坏事,因为高敏感的人往往都擅长观察、共情能力强。


但是鹿先生的高敏感却阻碍了他的正常社交生活。


因为鹿先生高敏感的表现在于他进行社交时会尽量去留意每一个人。


这意味着一件事情:他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读取和处理信息,这很容易让他能量耗竭。


除此之外,鹿先生的信息收集也天然倾向于收集那些不利于自己的信息。


这所带来的后果是他在心中记下的全部都是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会导致他对于自己的社交能力的自信程度大幅下降。


2. 过度自我关注


在咨询中发现一个问题,鹿先生在谈关于他的社交细节时,他所能描述的几乎都是关于自己:


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些什么

别人看到自己的时候有什么反应

别人对自己说了什么

自己出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想法


但是鹿先生完全没有关注和自己无关的社交细节,他几乎记不住别人的互动细节。


他还认为别人的情绪出现问题一定是因为自己的话语行为不够妥当得体而造成的。


看似鹿先生不断地谴责自己社交能力有多么弱,自己有多么自卑,但其实他是一个“过度关注自我”的自恋者。


他内心有个极其自恋的想法:大家的反应都应该符合我的预期,大家的所有情绪反应也是因我而起。


这种完全与现实不相符的不合理信念所带来的就是他自我的迷失。


不合理信念(irrational beliefs)是我们内心中不现实的、不合逻辑的、站不住脚的信念。


即那些绝对化的、过分概括化的、极端化的思想认识。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没人会按照你的预期行动。


于是他的自恋被狠狠摔碎成了自卑。

03 

社恐的自我拯救之路


我主要通过以下这些方式给鹿先生提供帮助:


1、与不合理信念作斗争


鹿先生的过度自我关注是他认知世界中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


所以如果要让鹿先生能够彻底从社交恐惧中走出来,必须要让他重塑合理信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了两步走:


1)识别不合理信念


鹿先生在形成自己合理信念上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是:了解自己哪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它对自己产生了哪些影响?


比如鹿先生需要了解和别人讲话的时候,都下意识担心别人在讲话后对的评价,这是的自动思维,担心这些时,就会容易思绪混乱、讲话结结巴巴,会变得很紧张很害怕。


当他有自我觉察的能力时,他才有自我改变的可能。


我在平时建议他用自动思维监控表来进行自我觉察:


       
       

2)与不合理信念做辩驳


在了解到鹿先生的不合理信念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和他的不合理信念做辩驳,让他意识到自己信念的局限性。


比如,鹿先生在那次失败的相亲中,他的信念是“我必须在这次约会中做得很好很棒”,但这导致了他过度的紧张让约会变得很失败。


所以我问他:“你为什么一定要做的很好很棒?”


他说:“只有做得很好很棒了,我才能给赢得女生的喜欢。”


我继续问道:“只这么一次接触你就能赢得女生的喜欢了吗?”


他沉吟了一下:“好像不是,但是我只有做得很好很棒才有机会赢得下次和女生出来约会的机会。”


我问道:“所以你做得不好不棒之后,女生再也不给你联系的机会,把你直接删了吗?”


他说:“那倒没有,偶尔会聊聊,但是不知道聊什么,我也没敢再次约她。”


我继续说道:“所以即使你已经做得这么糟糕的时候,你依旧是有机会的是吗?”


他说:“是的。”


我说:“那么是否意味着你现实的结果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差,你希望自己做得很好,但是也不一定非此不可,是吗?”


他释然松了口气说:“是的。”


其实整个辩驳的目的是让他意识到他现在的个人情绪状态是受到信念所影响的,当他树立了合理认知,他的躯体困扰、情绪困扰也会消解很多。


如果各位没有能力咨询或者平时遇到类似不合理信念时,你可以参考下面的RET自助表,和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做辩驳:


       
       

2、善用高敏感


在处理鹿先生不合理信念的同时,我们也在鹿先生的“高敏感”上做文章。


高敏感其实不是坏事,只是鹿先生用错了地方。


我和鹿先生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让他变得不敏感,反而是继续“保持高度敏感”,只是高敏感使用对象不再是自己,而是别人。


我建议鹿先生试着用他所特有的高敏感去觉察别人的情绪。


鹿先生很快就从中获益了,当他试着用高敏感去觉察周边人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能够轻易地分辨别人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是享受的还是苦恼的,他能够轻易洞察别人的需求。


但是其中需要注意两点:


1)不将别人的反应轻易和自己关联


鹿先生在一开始有惯性思维,当觉察到别人情绪时,他会下意识认为别人的情绪和自己有关,他需要负责。


但是我和他反复强调,别人的情绪时别人的情绪,你可以看见,但是你无需负责,你所需要做的是先学会成为一个“没有感情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当他建立了这个认知时,他忽然觉察到自己似乎没有那么累了。


2)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共情与理解


鹿先生对于情绪感知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困扰的是,如何将他所感受到的合理表达出来。


我教了他一个共情公式:


“刚刚我看到你……(事件细节)”+“我感受到了你好像……(情绪)”+“如果你觉得可以的话,能和我说说你发生了什么吗?(确认情绪,引导分享)”


当他运用这个公式去和别人沟通时,他发现别人经常夸他细心、“懂我”,他也渐渐地在这个小改变中重拾了信心,开始信任自己的社交能力。


甚至随着鹿先生高敏感能力运用的娴熟,他在女生一次工作崩溃的时候,给到女生很好的支持和陪伴。


也终于成功和女生一起约着游乐园走了一遭,这一次过程很满意,双方很开心,主要是鹿先生变得越来越开放了。


我建议他坦承和女生说自己关于社交方面的紧张和焦虑,也表示了他因为女生的原因正在努力让自己变放松,女生在听到时并没有嫌弃,反而是表示了支持和开心。


他那次约会回来和我说:“没想到自己也能因为社交恐惧而收获快乐。”


是啊,毕竟谁能抵挡得了,一个人为了自己所做出的向上和积极的改变呢。

就像鹿先生一样,社交恐惧是我们很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毕竟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大多都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以及商品房中长大,孩童时期的社交能力并不能被很好地锻炼到。


这导致了我们在社交方面的抗挫折能力是需要提升的。


但是,它可以是问题,也可以是你的成长空间。

作者:何景钊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