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欲期:“吃”的背后,藏着你的人际关系|心理词条

今天老师讲了一个饭桌上识人的故事,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老师应邀去参加一个直播活动,活动的主题是探讨何为浪漫。嘉宾们观点碰撞,意犹未尽,活动结束后,便一起相约夜宵。


席间一个嘉宾,开始主动分享自己的浪漫故事,越说越感慨,并要求在座的所有人都要分享,老师越听越不舒服,直接打断了他的自我沉浸:“原谅我不懂你的浪漫,但你的亲密关系应该很不好。”


分享故事的嘉宾不屑一顾,:“那说说你的浪漫?”老师不顾众人的起哄,一一阐述了自己对他的分析。一时间,喧闹的餐桌上鸦雀无声,只有这个嘉宾仍在不停地夹菜,斟酒,佯装无事地回应着:“少用你心理学那套唬人了!”

过了几天,这个嘉宾找到老师,想要做心理咨询。因为老师对他的推导基本全都准确,但老师当时的举动却令他觉得受伤以及愤怒。

 

老师说,一个人怎么吃饭,如何对待食物,反映着他小时候如何建立与母亲外界的关系。所以,从饭桌上最能观察到一个人的关系模式。

 

当下的关系模式,反映着内在的关系模式,童年的原生关系模式。婴儿期是我们最早与外界建立关系的时期,我们通过自己的嘴去生存、探索,也就是弗洛依德人格发展阶段之:口欲期。

 

01

概念阐述

 

众所周知,弗洛伊德的理论被称为泛性论。他认为,人天然就有性本能,而且性本能是生物性能量,会随着年龄不同,有不同的快感中心,因为这些快感中心的变迁,一个人的人格可以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口欲期(oral stage),时间是0-1岁,快感中心集中在口腔部位。


肛欲期(anal stage),1-3岁,快感中心集中在肛门部位。


性器期(phallic stage),3-6岁,也被称作俄狄浦斯期,这种翻译来自于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的故事。


潜伏期(latent stage),6-12岁,进入潜伏期,而更重视和同性交往。


生殖期(genital stage),12-20岁,也即青春期,一个人的心理和生理都趋向成熟,最终做好了生殖的准备。

 

口欲期,是指婴儿期个阶段孩子快感中心集中在口腔,吃东西和用嘴感知事物,都会给孩子带来快感。


人的发展是从零开始的,在这个阶段,孩子处于一种获取能量、不断滋养内心成长的时期。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用自己的嘴去吃、去接触,遇到什么东西都想吃掉。 

刚出生的孩子是“自我中心”的,或者准确地说,他们并不能区分自己和外部世界,加之成长完全依赖父母,如果能得到抚养者尤其是母亲良好的照顾和关爱,就会存在自己即世界、自己即上帝的错觉和假象,故而“吃”的手段除了满足自己对食物的需要外,还表达着“将被吃的事物与自身融于一体,真正使自己获得其滋养”的愿望。

 

比如,有些孩子即使喝饱了奶,也会将手放进嘴巴里吸允,并表现出陶醉和满足。当然,当孩子面对压力和感到焦虑时,也会通过吃手的行为来自我安慰。

 

针对口欲期的研究弗洛伊德原著中是这样描述的

 

精神分析通过大量的经验,考察的是产生于人体的各个区域和部位的组元本能,它们彼此相当独立地寻求满足,在我们可能叫作“器官快乐”(organ pleasure)的那种东西中找到满足。“性快乐”这个名称完全可能适用于生殖器所产生的器官快乐。

这些寻求快乐的冲动并没有完全被纳入性功能的最后组织之内。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被作为无用的东西通过压抑或其他某些方式而搁置一旁;它们中的一小部分则离开了原有目的,并用以加强其他冲动;还有一部分以些微的作用继续存在,以利于做些前抚动作并产生事前快乐。

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几个预备性组织的阶段被识别出来,而这些“前性器欲”(pregenital)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口欲期(the oral phase),因为与婴儿在母亲怀中吃奶的方式一致,嘴的性感区支配着这一生命时期的那些可以叫做性活动的东西。

 

通俗地说也就是婴儿时期通过嘴来获得类似成人性活动的快感弗洛伊德的这个人格发展理论其中有些观点很具颠覆性,到现在也没有被彻底接受不过,他提出的口欲期概念,已经是共识。安抚奶嘴的广泛应用,父母们不再限制婴儿吸允手指,便是最好的证明。

 

国内精神分析流派的武志红老师将口欲期的心理总结为三句话:

 

婴儿要用嘴吃东西,这是婴儿的头号需求。如果婴儿期,一个人常被饿着,那这个人长大后就容易成为一个严重的吃货。


婴儿需要用嘴感知世界,他们对任何东西感兴趣,都会往嘴里塞,这未必是要吞进去,而是要用嘴感知。


这一阶段的意象,就是婴儿的嘴与妈妈的乳房,这一对意象所构成的画面,有着无限的含义。

 

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我可以这样来理解,婴儿的一切人性,都会展现在婴儿的嘴与妈妈乳房的关系之中。


所以,是否顺利度过口欲期,影响着一个人的关系质量。

 

02

固着和退行

 

  • 固着和退行的概念

 

围绕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五个阶段,有两种经典的心理学现象:固着和退行。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说,一个人的心理按照阶段的顺序发展,有正常的向前发展,也有对应的障碍。常见有两种就是固着和退行,而这两种现象在口欲期最容易有体现。

 

固着(fixation),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某个阶段得到的满足太少或太多,都会导致这个人的性心理固着在这一阶段。也就是说这个人发展停滞在这个阶段,这个人会持续地寻求这个阶段的满足方式。

 

退行(regression),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高级阶段受到了挫败,就会退行到低级阶段,去寻求低级阶段的满足。

 

德国有位学者曾经提出一个观点,他觉得中国人关系特别融合,经常一起聚餐吃东西,但吃不完,所以他认为中国人似乎固着在口欲期,而欧洲人处在俄狄浦斯期,因此他们的心理发展比我们成熟。

 

看到这篇文章时,我心里很不舒服,也很失落,觉得是他们看不起我们。但在研究口欲期的资料时,我发现我们的个体独立性确实不如欧洲。


我们也常常自称“吃货”,这里面其实也有着口欲期的隐喻。所以如果你发现,一个人特别爱吃,那就可能是固着或退行在了口欲期。

 

  • 产生原因

口欲期的婴儿,他们最重要的就是吃,而这时比较好的养育,是按照他们的节奏去哺育。因为婴儿的新陈代谢很快,所以一天需要吃多次,而且间隔时间不能太长。

然而,有些抚养者,会觉得这样太辛苦,于是不按照婴儿的需求,而是按照大人的节奏去哺育,比如一天喂奶三五次。从营养上来讲,这也许是够的,但这会让婴儿经常陷入饥饿和口欲的匮乏中,并让他们感到自己与食物互为一体被滋养的假象破灭。

 

当他们发觉母亲的行动,尤其是母乳的供给不能由自己完全控制时,他们会本能地以哭闹、咬母亲的乳头等方式发泄自己的焦虑和愤怒,如果得不到反馈缺乏足够的关爱,婴儿就会感到自己是多余的、不受欢迎的,内心将充满焦虑与恐惧。


基本焦虑得不到满足,导致婴孩产生所谓的“口欲期固着”,即不断地在未来的发展中,寻求对这一时期严重缺乏的关爱的直接或替代性满足。

顺利度过口欲期则是认识到他们自己无法阻止断乳和母亲陪伴程度的减少,但母亲的关爱却不曾消失,于是他们将体会到“母亲与我是不同的,她不受我的控制”,并借此完成对人我的区分,并开始形成“自我”的概念与意识。

 

  • 行为表现

 

口欲固着和口欲退行的行为,是非常常见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具体表现为长期吃手、啃指甲、咬人、洁癖、狭隘、怯懦、酗酒、抽烟、唠叨等。比如NBA球员勒布朗·詹姆斯就有在赛场上吸吮手指的行为。

 

很多人都有的加班过劳肥,其实也可以高度概括成一种口欲期退行。因为不断加班带来的压力,让我们通过吃东西来缓解。在高级阶段遇到了困难,于是便在低级阶段寻找安全感。

 

不仅仅是对食物的贪婪,有些饮食障碍也是因为固着在口欲期,因为婴儿饿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等到有机会吃的时候,他们就会狂吃,像吸血鬼一样贪婪。


但是,因为严重没被满足,婴儿对奶水或奶水替代物,又会有恨意,于是会有吐奶行为。长大后,便会发展成一种催吐,或者严重的饮食障碍。饮食障碍的背后是对关系的恨。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餐桌上一个人对待食物的表现隐藏着他对母亲对其他人的看法也就能推测出他的关系

 

03

口欲期的心理表现


长期固着或退行在口欲期会影响一个人的深层心理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很难有爱别人的能力而这项能力决定了一个人亲密关系的质量


我们可以从关系的维度去探索口欲期主要的几项行为表现。

 

1. 存在感


这种存在感是一种本能的存在感,也就是说作为独立的自我能不能活下来。

口欲期的存在感是一种混沌状态的存在感,分不清自我与他人的边界仍然处于世界即自我的阶段


因此固着或退行到口欲期的人不能够区分“我”和周围的环境长期处在这样一个状态中,他的现实检验就会出现问题即无法识别什么是客观的。如果现实检验出现问题,情绪调节就相当困难。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最典型表现便是边界不清晰极强的控制欲而对于食物他们也是想要越多越好哪怕自己并不需要因为吃东西能弥补现实世界失去的快感

2. 基本信任

当一个婴儿被妈妈抱在怀里的时候,他会体验到这个世界是欢迎他的,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有了这样一种对妈妈的信任,他就可以扩展到对他人的信任,对社会的信任,心理学上把这种信任称之为基本信任。

 

而固着在口欲期的人因为需求没有被很好的满足对妈妈的信任无法建立也就投射到外界环境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他没办法建立与其他人的信任,所以他会无尽的抱怨,他的抱怨就像婴儿的哭闹一样,希望得到妈妈的安抚。


为了掠夺性地取得储备,他们对待他人的基本方式是敌对、抗拒,而这种敌对,由于他们内心未能完成的成长过程,不是以成熟个体的方式体现出来,而是哭闹抱怨,甚至不光明的手段。

抱怨是一种把别人看得过于强大、把自己看得过于弱小的反应,也就是婴儿时期。当抱怨不被满足时,他们对世界的信任再次降低。

 

3. 关系焦虑

 

如果一个人连基础的信任都很难建立在情感关系中也会将自己婴儿的状态投射给对方没有你,我活不下去,失去你,我就会死掉。

 

有些人恋爱初期确实有这样的情感依赖,恋爱一段时间后,成人部分会起作用,两人会回到正常的情感关系。如果一个人在关系中总是保持婴儿般依赖的情感,最后就会做出破坏关系的事情来。

 

试想,婴儿怎么可能有真正的性欲,又怎么可能不把婚姻、爱情与对父母的依赖混为一谈? 

 

所以固着在口欲期的人总是会发现自己在强迫性重复某一种依恋模式直到他自己克服为止

 

04

如何帮自己度过口欲期

 

当我讲到老师的故事时身边的朋友不约而同都会发现自己没有很好的度过口欲期,或许正如那位德国学者所声称的大部分中国人都可能固着在口欲期

 

姑且不谈这个观点是否偏颇但如果我们在自己身上发现了固着或退行至口欲期的表现现在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满足自己口欲。因为我们知道了,只要能让自己和食物提供者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关系,这就是一个好的命运原型。

 

1. 正念进食


学会在满足自己口欲的时候,慢慢去吃,去体会自己吃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感受,是否曾经有着对食物的匮乏感或是恨意,当我们慢下来,才能去关注身体的真实反映,是身体还是情绪仍然想要多吃快吃。

当我们意识到了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不仅仅是吃东西广义的口欲吸烟喝酒唠叨抱怨等等我们都可以慢下来去感受到底是谁在需要,很多时候都是我们的情绪需求我们如果想要发生改变就需要去寻找新的快感替代方式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心理对应着行为,如果能把行为加以改变,那么对应的心理特质就会变化当行为的第一步开始迈出口欲期的心理也就慢慢在改变

 

2. 学会独立


独立的意义就是建立自我的认知自我的思考自我的路径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自我时也就会重建对世界的认知从而摆脱小时候束缚我们的那层躯壳长出真正的肉身和灵魂


也就不会在如今内卷的社会里迷失方向,从一个渴望被管束的婴儿成长为真正的自我。

我们仍然可以去做一个吃货,但是要做一个有觉察的吃货。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性欲三论》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3月第2版第1次印刷
2.《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作者:武志红 2017年8月14日
3.《童年与社会》 作者:[美] 爱利克 ·埃里克森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8年1月
4.《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作者:[美] 奥利弗 ·詹姆斯 江西人民出版社


文:叶紫苏苏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