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拖延了,从这5个方面解读24小时,你会效率倍增

关于时间管理,你是否有这些经历?

 

一项工作开始阶段,你是奋斗者一族,你清楚知道行动背后的价值,并且付诸了行动。


继而,你把自己悄悄变成了理想一族,给自己列了待办清单,但越来越力不从心,越来越缺乏行动力,以至于不得不一再失控,你的状态越来越糟,变得只肯空想,不愿行动,最后,自己成了最不想成为的逃避一族。

 

 

但更可怕的是,你任由自己持续处于这种阻碍成长的循环中,难以自救。

 

同样的时间,为什么人们活出了不同结果?

 

 

 尹慕言,提出了“时间唤醒教练”理念,也是一位“终身成长”理念的践行者,在《掌控24小时:让你效率倍增的时间管理术》一书中认为:“我们即将开启的24小时时间之旅,就是从唤醒时间的那一刻开始的。当你能感知到时间并与时间共舞时,时间才能真正为你所用。”

 

这本书以一天24小时的不同时段、不同场景为时间管理入口,从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直到晚上,告诉我们在每个时间段所对应的场景中,如何破除认知障碍,建立正确观念,以获得成长与突破。

 

01

唤醒早晨——

美好的一天由你开启

 

 

本杰明·富兰克林每天早上都会问自己“我今天又会做什么特别棒的事?”

 

你也可以尝试一下,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每天早起后,先唤醒自己的时间:接下来要面对的一天,将是最值得纪念、最重要的一天。我要全心投入在这24小时里,看看会有什么惊人的变化。

 

然后,你可以选定自己工作规划里面的启动项进行第一步,越简单的一小步,越容易完成获得成就感。这一小步行动甚至可以小到不可能失败。

 

假如,你计划将起床时间从7:30调整为6:00,那么,建议你先从比平时早起15分钟开始。通过几周训练,你的身体和意识就会习惯新的节奏。。

 

我们还可以学会主动提升每一天的品质:“早上出门的时候,看见路旁的树发芽了,感觉真好。”或者是这样:“来到公司看到大家热情洋溢的笑脸,这种感觉很美妙。”

 

有时,生活中的一些小点滴就能使人感动,让人品味到幸福,甚至帮助我们达到巅峰状态。就如同《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戴维· 梭罗所说,“去影响每一个日子的品质,那就是最高的艺术”。

 

02

专注的上午——

利用巅峰时段全力以赴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新年的第一天、一个月的开始、每周的开始或者是生日、纪念日当天等。这些日子像“时间地标”那样,给你带来了与众不同的高精力体验,给我们注入新的活力。

 

在我们一天的24小时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时间地标”,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这些时刻,充分利用精力最好的波峰时段和巅峰状态,大大提高时间利用率。

 

经过统计和分析,我发现自己的高精力周期主要集中在4个时间段,分别是5:30~7:30 、10:30~11:30 、15:30~17:30以及20:30~22:30。

 

那么,在早餐和上午的“新起点”时刻5:30~7:30 、 10:30~11:30,我完成最难做的工作,而且是全力以赴去完成。

 

这样既在这个时间点给自己强大的心理暗示,还能帮助你保持良好的状态,迅速切换至专注模式。

 

另外,人们在完成一项任务时,通常有两个时间点动力最足:第一个时间点是刚刚开始的时候,第二个时间点是马上到截止时限、冲刺的时候。

 

比如我写作,刚开始一旦有灵感,就快速在一张纸写下结构纲要,字体不需要工整,只要自己能看懂,顺着思路只要不断,就一直写下去。好处是可以快速闪现大量素材。

 

你也可以按照这个规律,结合自己的工作,设计你的新起点时间。

 

03

修复的中午——

小憩是为了更高效工作

 

在经历了一上午的高能量专注输出之后,你需要一个短暂的午间休整。

 

英国睡眠教练尼克·利特尔黑尔斯提出:人的睡眠每90分钟为一个周期,入睡45分钟后就会进入深度睡眠阶段。按照这个睡眠周期,午睡超过30分钟,人就开始逐步过渡到深度睡眠,处于这个状态的人被唤醒,不但不会感到疲劳有所减缓,反而会觉得更困乏,不利于精力恢复。

 

所以,最佳的午睡时长在15~30分钟最为合宜。

 

戴维·丁格思把午睡分为两种类型:主动型和被动型。

 

你身边一定有一些人在有意识地主动休息,这类人的午睡就属于主动型;而另一些人忙忙碌碌,通常累到睡着,这类人的午睡多属于被动型。

 

主动休息比被动休息更能帮助我们恢复精力。

 

随着现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属于睡眠严重不足的“特困生”。如果你的睡眠时间不够,那么除了午间休息,如果有条件,白天主动小憩一会儿,也是必要的修复精力方式。

 

除了中午之外,一天之内还可以多次这种小憩。

 

04

协作的下午——

信守承诺协同完成任务

 

 尹慕言在《掌控24小时:让你效率倍增的时间管理术》一书中告诉我们:上午你是成为一个独立且强大的超级个体,并善于和自己协作,下午则是更好地与他人协作、与机器协作、与时代协作。

 

想做成一件事,一旦有过多的人对这件事负责,也就意味着没有人负责。

 

管理心理学有个责任分散效应,又称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 群体中的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减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时往往会退缩,这件事很可能会无疾而终。

 

所以,协作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每个人的任务范围,这一点至关重要。

 

在此期间,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尽量确保每个人做且做好一件事。

 

 

尹慕言在《掌控24小时:让你效率倍增的时间管理术》一书中,提倡我们建立“一契一约”的机制。

 

一契一约就是契约机制。“契”是公司和员工之间, 或管理层和员工之间达成的共识;“约”则意味着员工对公司和自身,或员工对管理者和自身,主动作出的双向承诺,形成双方的一种合作行为。

 

一契一约关键是检核标准要公开透明,而且取得双方的内在认同,尤其是履约方的内在认同,这样才容易信守承诺,协作完成。

 

另外,我们需要尽可能和上级、同事乃至下属约定好一些必要、大家彼此认同的中间节点,避免最后一秒发现问题,再急急忙忙地返工。

 

我们在中间节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会带来积极、正向的反馈,有助于增强信心,还能激发我们完成目标的持续动力。

 

05

增值的晚上——

保持进取,同时与自己和解

  

你有没有周末晚上拼命熬夜,白天却睡到日上三竿才爬起来,结果发现越睡人越乏,头也越痛。

 

短期补充睡眠,虽然可以缓解困倦感,但无法真正修复熬夜对身体和大脑的损耗。

 

有的经常熬夜的人周末大睡一场,以为可以弥补欠了一周的睡眠债。

 

但你知道吗,经常熬夜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头痛、失眠,还会出现易怒、焦虑,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发生猝死。

 

如果工作日确实非常劳累,非要在周末或假期睡个懒觉,建议你最多比平常晚起床2小时。

 

2小时后,如果你还是困倦,那么你可以选择先起床,再利用“精力修复术”阶段性补觉或小憩,帮助自己恢复状态。

 

 

你可以在固定的时间起床,固定的时间睡觉。

 

当你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后,身体才能学会在相应的时间做出相应的反应,大脑机能才能保持最佳状态。

 

广义地说,休息不一定只是睡觉,切换状态也能达到休息的效果。比如,投资自己,按照提升计划,阅读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复盘整理整个一天的感悟和收获……这些都是不错的休息和缓解方式。

心理学家加利·巴福说过:“一旦觉察到时间有限,我们就再也不会愿意过‘原来’那种日子,而想活出真正的自己。这就意味着我们转向了曾经梦想的目标,将一种新的意义带入我们的生活。”

 

管理时间,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功课,需要我们日复一日去迭代与修炼

 

原创:昆仑云曦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