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是只拴不住的 “ 怪兽 ”

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场景出现:

——和上级讨论方案时,他对你的意见不认可,甚至否定、指责,你会热血上涌,郁闷地想要爆粗口,因为这个方案是你熬夜做出来的!


——和老婆相处时,因为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不统一,你企图说服她,可她却处处与你抬杠,她不在乎你的感受只想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时,你会烦躁、瞪眼,会想,你为什么不听我的?!我是丈夫,你应该听我的!


——孩子不小心打翻了饭碗,还弄得一身都是菜汁,你批评了他几句,他还不服,嫌你管教得紧,身心疲惫的你因此想暴揍他一顿!甚至在愤怒的同时,有力的手已经落在孩子的身上。你在愤怒地想,你为什么不理解我们工作赚钱的辛苦?你看不见父母起早摸黑的辛劳吗?!


心理创伤这个并不神秘的“怪兽”,

让我们慢慢揭开它的面纱,它到底从何处而来?


这些场景是否似曾相识?处于这些场景中的你,何曾不想控制一下自己愤怒的情绪愤怒的双手,可是忍着忍着,就在那最后一刻,终究还是没忍住。


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你的内心有一只受伤的“怪兽”,它不断地提醒你,当年我曾经如此受伤,被父母家人惩罚,那种痛那种无助那种绝望,特别是因为惩罚带来的压抑,在父母的权威之下,一直无法表达,现在我终于有机会表达了!


来看看,什么是心理创伤。


心理创伤在精神病学上,创伤被定义为“超出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创伤通常会让人感到无能为力或是无助感。提到心理创伤,我们就会想到战争,洪水,地震、火灾及空难等等,其实心理创伤远远不只是这些大事件。大多情况下,创伤的发生都是突然的、无法抵抗的。但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长期经历到的忽视、情绪虐待、躯体虐待或者暴力,都会促进心理创伤的形成。


心理创伤最早引起学者和有关人士的关注的,是从越南战争回国后退伍的老兵,虽然他们的生活已经恢复了平静,可是他们的体验好像每天总是在战场上一样,不断地会闪现战争的画面,死去战友,杀戮的场面,枪声喊声等等。睡眠紊乱,情绪非常不稳定,对生活没有快乐感,每天生活在过去的回忆中,而且是片段性,零碎的。后来,心理学家对这些退伍的老兵进行心理干预,并提出一个诊断名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此后,对心理创伤的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


1989年,哈佛心理学家诺·泰尔Terr提出将心理创伤分为两大类,即I型创伤和II型创伤,前者是指发生在成年期的一次性创伤,它包括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适应障碍等,其特别是一次性的、短时的。后者则是指具有持续时间较长的、反复发生的、非一次性、开始于童年期的复杂情况——依创伤的严重程度不同,环境中存在的与引发创伤相关的元素,会导致大约1/4(交通事故)甚至半数(性暴力)受害人长期陷入受到创伤引发的负性情感的侵袭之中。用外科术语讲,心理的创伤不会自然愈合,常常会遗留很多并发症。

 

创伤之“兽”,总是无意中撕裂你脆弱的心房?

而另一面,它何尝不是对你个性的磨砺?


过往的负面的记忆总是让人不愉快的,谁都不想去拨动那根据伤痛的“弦”。但很多时候,我们越是不想去触碰它,它却像拴不住的“怪兽”一样,时时冲撞着我们的心门。


我们想着,睡下吧,睡了就有美丽的梦,有梦就有远方。


可是,让人恼怒的是,这只创伤的“怪兽”却常常来干扰我们的美梦。它撕裂了你的美梦,还在你面前展现了血淋淋的大口,以致于你根本无法拒绝它。深夜了,原本想一梦到天亮的,却醒来泪流满面,枕边都是你被“怪兽”撕碎的记忆和伤口。无数次我们都想不要它,你不要出来,就在你该呆的记忆深处呆着吧!可是,不管用,“怪兽”你越是提醒它,它越是出来。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过一段“关于情绪的魔鬼”的视频。城堡里住着国王和情绪的主人。情绪的魔鬼时不时来骚扰、攻击城堡。情绪的主人总是不想要愤怒的负面的情绪,于是打它、咬它,可是这只魔鬼却越变越大,最终魔鬼并未被干掉,而自己却被折磨得精疲力竭。国王回来了,看见这只魔鬼,就开始招呼它,安抚它,抚摸它,称其为兄弟。神奇的是,魔鬼乖乖地蹲下来,听话地任国王抚摸。最后魔鬼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终于消失。情绪的主人恍然大悟。


创伤这只“怪兽”也一样,如果你和它是对抗的、拒绝的,它必然会越来越大,以致于经常出现在你的生活中、记忆中、睡眠中。如果你能接纳它,包容它,安抚它,它就会乖乖地呆在远远的地方,仅仅是温顺地呆着。


当我们采取不正确的方法来对待心理创伤——和上级讨论方案时,他对你的意见不认可,甚至否定、指责;和老婆相处时,因为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不统一,你企图说服她,可她却处处与你抬杠,她不在乎你的感受只想表达自己的意愿;孩子不小心打翻了饭碗,还弄得一身都是菜汁,你批评了他几句,他还不服,嫌你管教得紧——这时,如果你不能平静地接纳,曾经受到被父亲(代表上级、权威)的责骂、母亲的苛责等造成的创伤的冲撞,就会形成愤怒、抑郁、烦躁的情绪,而无处排遣。反之,接纳的“姿势”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领导不同意我的意见是因为他为我好,是为了我的上进,是对我的磨练,是在锻炼我的成长;老婆与我抬杠并不一味顺从,说明她是有主见的人也是有情趣的人,是磨砺我的表现;孩子打翻了饭碗只是他的不小心并不是故意的,如此,则可以顺利度过创伤对你的影响,转而去接纳,进而变得平静。事实证明,采取合适的正确的方法,你可以做情绪的主人,做创伤的主人,而不是被创伤和情绪主宰。 

“怪兽”时现,让你对他人的积怨无处藏身。

而另一面,如果你能接纳消化,它何尝不是你如影随形的朋友?


我们总是想走出过去,不再受到过往事件的侵扰。可现实告诉我们,要做到是如此的难。在某些与过往类似的场景再现时,“怪兽”总会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而让你内心的积怨无处藏身。在过往的原生家庭造成的创伤中,儿时的我们总是受伤的。父母对你的责难、打骂,长期下来,我们接收到的是什么?


除了伤害,还有更可怕的,就是一种行为方式的认同,即“向攻击者认同”。成年后,我们变成了那个攻击者,因为我们投射了自己的童年,投射了自己的伤害,因而,积怨、创伤的“怪兽”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特别是在情绪或事件的临界状态时,它就会“爆炸”出来。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想去摆脱它,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一个2岁的小女孩,少不更事,在阳光下看见自己的黑色的影子,吓得哇哇大哭。我想,那个影子就如小孩内心的可怕的“怪兽”一样,她想甩开它,可是怎么也甩不开,越跑越甩不开。她唯一的办法是,安静下来,坐下来,或者到阴影下,自己的影子自然就消失了。

在II型心理创伤中,当下的创伤事件只是一个“扳机点”。研究表明,两者在症状学、影像学、治疗和预后上都有很大差别。比如在急性期后,II型创伤出现分离症状的频率高,且更多地表现为以内疚、羞愧为主的症状群,常与抑郁紧密相关,可导致缺乏自信和自责,表现出麻木退缩或行为轻率,持续的羞愧,也可导致易激惹、愤怒发作和暴力行为。前者是向内攻击自己,后者是向外攻击表达愤怒。


最近进入大家视野的张扣扣案件牵动了网民的神经。1996年,张母被邻居王正军用木棒打死,“我全程目睹了”。此后22年,王家人始终没有就此事与张扣扣一家沟通。在张扣扣看来,王家并未因打死自己的母亲而心怀愧疚,“王家对我家的态度一直是蔑视的,王校军还挑衅我。”


2018年2月15日,农历除夕,张扣扣在自家楼上观察到王自新、王校军、王正军和亲戚都回到其家中并准备上坟祭祖,张扣扣戴上帽子、口罩,拿上事先准备好的刀伺机作案。在王校军、王正军上坟返回途中,持刀先后向两人连戳数刀,随后赶往王自新家,持刀对坐在堂屋门口的王自新连戳数刀,致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抢救无效死亡。


张母的死,对其造成了20多年的创伤,但却没得到救治和疗愈。这些年他辗转多地打工,多次被骗。学挖掘机被骗学费、被战友多次骗入传销组织……生活、工作的不顺利,使他不再相信任何人。生活让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变得扭曲、变形。他说:“我妈不死我的命运不会改变”


面对法律,张扣扣否认自己是因为对社会不满才选择行凶。在自行辩护阶段,他表示:“我坚持我的观点。如果我妈不死,我的命运也不会因此改变,所有的一切都是王家造成的,并不是我对社会不满,对工作不满。”


这个案例带给人们很多的思考,张扣扣的作案确实是惨忍的甚至无法饶恕,但是张母的死又有谁来帮助他度过人生中灰暗的22年呢?这到底只是他个人的过错吗?


现实社会中,以强凌弱、欺凌弱小的事例太多了,而政府和社会治安力量在很多地方仍然不足,甚至对黑恶势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期间,王家能登门道歉,能给予赔偿,相关部门、组织能给予张扣扣更多的温暖和关爱,事情也许远远不会发生到如此地步。邻居王家的不道歉让积怨越来越深,社会的不反思让创伤越来越重。

创伤的“怪兽”不止一次造访他。张扣扣的父亲张福如的证言表明,2018年2月初,张扣扣曾说过要找王自新一家,想整他们。他当时劝阻了张扣扣,“不敢干啥错事”,父子俩为此还大吵一架。父亲并没有理解他失去母亲的痛苦,而是以大吵一架的方式来阻止他内心的“怪兽”。

然而,量变到一定程度,质变是一定会发生的。也许他内心说了无数次“算了吧,放过他们”,但是创伤这只“怪兽”在不断地提醒他,“不能放过他们,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们,他们让我20多年的美好人生给毁了,让我忍辱偷生,负重艰难,放过他们你就是孬种!”这20多年里,并没有专门的人员对他进行心理辅导,进行心理帮扶,度过人生的劫难,特别是内心的劫难。因而,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皮亚杰的“创伤模式”(认知角度)认为,这一创伤模式是一种脱节的模式,很多时候是陷入抗争和逃避的矛盾之中。它既有被其他(认知)结构同化的倾向,也完全有可能被卷进一种慢性的疾病的过程。人们在应对创伤的模式中,包括精神创伤发生以后有组织的感知觉和行为,实质为一种抗争与逃避脱节的行为结构,大量的感知觉和认知上的歪曲,泛化焦虑等情绪化倾向。


对张扣扣来说,母亲被害的创伤是巨大的,如果没有专门的心理帮扶,只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甚至是不可能疗愈的。他无法接受这只巨大的创伤“怪兽”,更无法去接受它、安抚它。而从案发的时间来看,20多年了,他必定是曾经犹豫而彷徨的,否则不会在22年后才把当事人杀了。这是他对母亲被害的一种无奈的抗争,无数次的抗争与逃避冲突,导致最后事件的爆发。


而在这20多年中,如果有专门的组织帮扶,帮他度过内心的愤怒、抑郁、压抑、抗争等,顺利接受母亲被害的事件,这也必然成为他今后人生的巨大的内心的“财富”,容大事者,成大事


但是,这显然失败了。

 

责任编辑: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