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破茧成蝶前的涅槃

照常的朋友聚会。茶余饭后,大家又聊起了孩子的话题、工作的话题。

朋友A依旧坚持:要想从根本上来个家族的“脱胎换骨”,更换社会阶层,首要目标是孩子要学习好,学习好了,才能考个好本科,才能上个好研究生,才能考上公务员。当了公务员,才能端上“铁饭碗”,享有大众眼羡的“特权”。比如各种优厚的福利待遇、占用稀缺资源等。

像咱们这样,单位说把你开了就把你开了。咱们的房子、车子哪样不是靠咱自己辛辛苦苦挣出来的?再看咱们同学中的公务员,房子是单位分的,家里别人送的东西就吃不完,用不了,工资根本没地方花。在外面,别人见了都是点头哈腰……

“我倒觉得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好研究生,这个是必须的。因为有了这些,才有能力去选择自己想选择的,才有权力和资格去选择你自己想要的。学历是块敲门砖嘛!”也许是看到朋友A说着说着,来了情绪,朋友B没等他说完,不由分说的插嘴道。

“我孩子前几天问我,说想换个工作,现在这个工作不想干了,问我有什么看法,我说,你自己的事,你自己看着办吧!”朋友C不知所以的说道。

“呵呵,听着这么熟悉的话语,感觉你们都已内卷化了。”朋友D打趣道。

“你说什么?”一直没有说话的两个朋友不约而同的把头转向D。

“今年的网络流行语啊”,朋友D用手指划动了一下手机屏幕说到。

“什么意思?”大家异口同声问道。

朋友D一向涉猎广泛,每次聚会总会带给我们一些意料不到的,吸人眼球的新鲜东西。

“就是……”朋友D又用手指划开了手机屏幕,看了一会,抬起头来:“拿C他们单位来说吧,你们单位一直技改,但可能会有一天,无论你们再怎么想办法,动用一切能用的资源,采取一切措施,可是你们的生产能力都不可能再提高或者收效甚微,这个时候就说明出现内卷化了。”

“那咱不能更新换代吗?”C问道。

“可以更新换代,但现实是还没有可用的更新换代的产品。”听朋友D说完,大家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你说这个,和我们小老百姓有什么关系?”朋友A有些急躁的问道。

“我刚才听你们说的话,以前说过好多次了。我在想咱们的说法是不是也需要更新升级一下?呵呵,老说这些,那帮小仔子们更和咱没什么说的了。”朋友D开玩笑的说道。

大家似乎明白了什么,又好像没太明白什么,一时无语。

“老说这些,那帮小仔子们更和咱没什么说的了”,这句话倒是触动了我了解“内卷化”的好奇。

回家后,立马上网一查究竟,“内卷化是怎么回事”。


1.熟悉又陌生的内卷化


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是社会学术语。


思来想去,觉得社会或文化模式的内卷化,其实就是人类合力作用的一种泛化、外化的变相表达。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一切都是由个体人的一切活动组成的。因此,可以说社会或文化模式的内卷化就是某个区域人类共同的内卷化,也是代表社会或文化模式的团体的内卷化,最根本来源就是作为社会最小组成单位—-“个体”人的思维活动的内卷化。


如此看来,只要活动主体是“人”的领域,都会出现内卷化,存在内卷化。包括人自己本身。


同样,如果一个人或一个领域打破“内卷化”,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人,一系列的领域打破“内卷化”。


细品“内卷化”的内涵,大家有没有觉得和以前熟知的“发展瓶颈”雷同呢?


也许“内卷化”是“发展瓶颈”说法“内卷化”后的一种理论和说法。


2.为什么会产生内卷化呢?


2.1人是群居动物和社会性动物


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人类能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到今天,无疑得益于人类选择了群居。而群居时间长了,自然免不了要打交道。人类又创造了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的出现,促进和便捷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大家共同齐心协力做些事情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共同的生存安全需要、生存发展需要,最终促成人类达成一致,共同行动做一些事情,为自己为他人,于是便形成了早期的人类社会。


2.2自然界的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不仅不同物种与物种之间有竞争关系,同一物种之间也有竞争关系,竞争的目的为了能比别人活得更长久些,能最终生存下来,繁衍后代。人类也不例外。


人类和其它动物之间有竞争关系,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关系。虽然不可否认的是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合作关系。


不同于其它动物的是,人类有了语言和文字,人类不再仅满足于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会追求更多的需要,这些需要会推动社会发展,也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或泯灭。


2.3人的群居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不仅自己内卷化,也会受别人和社会的影响而内卷化。反过来,也影响别人和社会内卷化。


这种影响既有助于个体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与外界同呼吸、共命运,也有助于推动一件事情的发展,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把它发展到极致。


不可否认的是,在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时,个体的一部分自有特质可能被“同化”,或者因为与“现实”不符而受到压制或部分抑制。


如果个体不对自有的,与多数人不同的部分进行压制或部分抑制,意味着对已有的否定和背叛。否定和背叛,意味着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危险。这会让个体和沉溺在“内卷化”中的人都感到不安和防御。


某些公权力部门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团伙受贿等,背后就是这些因素在起作用。


2.4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一方面“逼迫”着人加入“内卷”队伍,另一方面又“逼迫”着人想方设法抵制“内卷”,突破 “内卷”。


不“内卷”有可能面临着被孤立、被抛弃,能否生存下去。而不抵制“内卷”,也同样面临着能量消耗,被拖进自己不可知的、无法控制的“黑暗深渊”,被先冲出“内卷”的人超越的风险。


双十一活动的兴起、推广,双十一活动牵扯到的商家、买家,作为身处任一角色的你,有没有感觉到想“内卷”,又想突破“内卷”呢?


2.5内卷化也是所有事物发展都遵循的规律。


生存带来竞争,竞争带来资源争夺,双方经过反复争夺,一方占得上风后,会引来他人的跟随、推动、发展。


发展到极致,为了生存,又产生新的竞争,如此周而复始,每一周期的终点,同时又是下一周期的开端。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


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从猿成为了现今的“人”;代步工具从马、牛、驴,到了今天的汽车、飞机、宇宙飞船。


由此说来,作为群居动物的人,作为社会化的人,或由人组成的社会、国家,以及由人主导的事务、领域,遭遇“内卷化”几乎是必定无疑的了。


3.如何突破内卷化


由内卷化的成因可看出,内卷化对人类来说,是件好事,当一件新生事物兴起时,我们渴望得到大家、社会的认可,卷入,共同推动发展。


由内卷化的成因可看出,内卷化对人类来说,也是件不那么好的事,某种程度上它无疑会同化人们的特质,固化人们的思维,让人们对突破它,心生畏惧。


比起如何避免内卷化,我们可能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内卷化带来的消极影响。以下几点供大家探讨:


3.1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内卷化。


从内卷化的定义可以看出,内卷化是我们实现更高,更好发展的必经阶段。出现内卷化,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实力,已经来到了下一步“发展”的门前,就等着找到“钥匙”,打开那扇门而已。


可以说,内卷化其实是对我们过去一个阶段,做得还不错的肯定。


3.2保持平和的心态。


站在“门前”找不到“钥匙”,打不开门,对急于进门的人来说,确实很让人焦心。但此时的焦心,可能会让我们意识范围变得狭窄,反而影响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对问题的客观判断,妨碍我们尽快找到“钥匙”。


3.3个人层面:


多学习,多了解自己,觉察自己;多接触外界,包括人、事、物等。增加个体的客体经验,避免自己陷入“内卷化”中而不觉知;接触外界,可能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说不定哪天就会有个“苹果”砸到你头上,就像牛顿被苹果砸中,发现万有引力一样。


3.4社会层面:


从教育入手,舆论引导、营造一个包容性的、评价标准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氛围和社会文化,对“另类”、“异类”给予一定的时间包容和空间包容。有可能“另类”、“异类”是打破“内卷化”的攻坚力量。


从心理学角度讲,问题是成长的邀请。对个人、社会、国家,以及各行各业来说,内卷化何尝不是发展的邀请呢?

原创:心玥诚服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