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敏感:“你太敏感了,应该坚强一点”| 心理词条

一、阐述定义


林妹妹的婉约娇弱、才华横溢令很多人心疼不已,也有很多人因林黛玉的敏感多疑、难以伺候而无感甚至反感。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碰过的杯子,林黛玉是绝然不会再碰的;宝钗有玉,宝玉也有玉,于是黛玉讥讽宝玉;周瑞家的奉命送花给黛玉戴,当得知其他姑娘也得了花,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她把宝玉惹了,自己会气哭到二更;她自己又是体弱和过敏体质,动不动就生病……


在生活中,你是否会觉得自己有时候跟林妹妹差不多呢?是否经常会在自己的内心受到情绪困扰的时,不仅得不到期待中的亲人和朋友的安慰,还会听到对方说“你怎么像林黛玉一样敏感娇气?”“你太敏感了”或者“你应该坚强一点儿,别那么敏感。”


你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话,你感觉到委屈和不被理解,你不禁代入对方的角度自问:“我敏感吗?”


以下,是一项自助工具,请根据自觉诚实地回答这份“高敏感人群自查清单”里的每一项描述。

1.你似乎比别人体验到更强烈、更深刻的情绪和感受。

2.你在人群中常常有一种被淹没的感觉,很想抽身出来。

3.你对喧闹、拥挤、否定很敏感,常常感到需要逃离。

4.你有很强的直觉,能捕捉到人和环境的细节。即便别人没有意识到,你也能感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5.你非常小心谨慎、考虑各种可能的结果,因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决定。

6.你非常专注认真。

7.你十分关注细节,或被人认为是个完美主义的人。

8.你十分尽责。

9.你有清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10.你非常重视社会公平,并且常常为弱势者发生。

11.你对环境议题敏感,会因为人类对地球做的事感到深深的痛心。

12.你总是能看到大局。

13.你在过度刺激的时候会忽略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以至于感到疲惫、筋疲力尽,或相反——感到焦躁不安,无法入睡。

14.你容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别人说他们跟你在一起会感觉好一点,你则会感到很耗精力。

15.你对爱自己很纠结,倾向于照顾或拯救别人。或者你正遭受或曾经遭受低自尊的痛苦,感到自己不够好。

16.你是一个天然的给予者,对与人划清边界感到很纠结,这将使你成为牺牲品,或很容易被别人操控。

17.当你被批评、评价、背叛、欺骗、隐瞒时,会感到相当受伤和沮丧。你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或者你会感到自己将无法完全忘却它。

18.你感到建立合适的友谊是很困难的,或者你因为你的伙伴无法理解你的敏感而有过一段失败的关系。

19.你经常在情绪化的时候体会到“身体不是自己的”(解离),或者感到自己被隔离开,或者产生做白日梦的感觉。

20.你曾借助酒精、药物或者食物来应对自己的情绪敏感。

21.无论是灵魂伴侣、高敏感人群、心理治疗师或医治者,当他们真正懂你的时候,你会感到他们仿佛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你感到自己被看见、被理解。

 

上述列表里的这些感觉,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伴随着生命的诞生就开始了。从小,你对生活的体验就比别人要深刻,你从外界接收到的反馈也跟别人不同。你有时候会自我怀疑,有时候会想要不这么敏感,但是,“高敏感”不是一种心理失调或疾病,而是一种天生的气质特征,甚至可以说是造物主赠送的礼物。


“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敏感族)是距今约二十年前,美国心理学家伊莱恩·艾伦(Elaine N.Aron)博士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天生具有敏锐感觉的一群人。


“高敏感”人群的神经系统与众不同,他们大脑内的感知和和信息处理过程拥有心理学定义上“感觉通道高敏感”的特征。


“高敏感”这个词并没有核心本质的规定性定义,它是一个描述性定义词汇,符合以上列表中大多数现象的人格特质就可以称之为“高敏感”人格,而人格的遗传因素要大于环境影响因素。研究显示,高敏感人群与意识、移情和自我—他人加工相关的大脑部位比非高敏感人群更加活跃。

 

二、“高敏感”人群面临的挑战


“高敏感”特质的人,在整个人类中,约占20%的比例,高敏感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具有外向性格,这表明,高敏感不等于是内向。


高敏感人群一生下来就与其他孩子不同。


婴幼儿时期,有一些宝宝对于触觉格外敏感,衣服上有个线头或标签,他们就会觉得不舒服。衣服上弄到一些污渍,有时只是沾上一些水,他们就坐立不安,直到养育者帮他们更换后才能安静下来。这样的宝宝特别容易受惊吓,对其他孩子来说非常有吸引力的声光电玩具,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会引发巨大恐惧的怪兽。白天遇到特别兴奋的事,这样的孩子晚上会持续兴奋,很难睡着。食物方面,他们有特别挑剔的口味。


高敏感的孩子是传统说法里“不好养”“很多事儿”的那一类。


如果养育者本身是高敏感族,或许会比较容易理解自己的孩子,但如果这个妈妈在小的时候因为高敏感而备受指责,而成年后亲密关系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由于这类儿童会消耗大人巨大的精力,所以难免会在某些时刻怪孩子“很难养”“很难搞”“很任性”。


高敏感宝宝会很敏锐地觉察到周围人的情绪,会因为没有满足妈妈的期待而自责痛苦,也会因为要满足周围人的期待而压抑自己的“高敏感”去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严重的会出现意识解离症状。


学龄期的高敏感人群,最突出的特征是对自己的完美主义要求。因为很在乎父母和老师的感受,而体现出 “得失心”比较重的外在表现,环境对其的评价信息,会被其“过分”加工,这样的孩子,似乎没有其他孩子那么单纯和快乐。


学校集体生活也会给这类孩子造成困扰,一方面他们具有更强烈的同情心和共情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外界声光信息在高敏感者身上会格外强烈。高敏感孩子显得有点“不合群”,而受到同龄人的排挤,甚至遭遇霸凌。


高敏感人群并不会因为身体的成熟而免疫,成年后,因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会感觉到更大的压力。


社会神经学家比安卡·阿赛韦多等人的研究发现,面对任何种类的强烈情绪的人脸时,高敏感人群相比其他人群,不仅共情反应更激烈,而且镜像神经元系统更活跃。


当遭受批评、评价、隐瞒或被骗时,高敏感人群很容易封闭自己,他们从这些经历中恢复所需要的时间更长。

虽然高敏感人群常常因感动而流泪,并伴随积极的情感,如快乐、善良和爱,但是他们也会面临更多消极情绪,不得不跟内疚、羞耻、恐惧、受伤、失落、无价值感、嫉妒、愤怒等情绪作斗争。


高敏感人群从童年起就觉得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不仅仅是思考和行动的方式,还包括他们的三观,所以,无归属感始终困扰着他们。


高敏感人群在建立友谊或恋爱关系时,因害怕被评价为“情绪化的”而不得不掩盖真实的自己。时间长了,他们会因为感受不到真正的链接而选择结束关系。


高敏感人群对疼痛极其敏感,容易出现慢性疲劳、纤维肌痛或失眠。过敏、不耐受、肠道易激综合征和消化问题也常常遇到。


高敏感人群一般都是善良的人,做个好人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往往难以接收自己“黑暗”的一面,这会导致他们压抑他们自认为消极的情绪,从而无法表达愤怒。

 

三、科普

“高敏感”是一种天赋


高敏感的人具有更强的同理心,在做一些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时,会更多照顾别人的感受。


高敏感型人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以感知到事物之间的细微的差别,对信息进行深度的加工。高敏感型的人拥有活跃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外部世界给予的任何信息和刺激,都会触发大脑里的各种概念、想法并建立联结。


因此,高敏感的人通常拥有较高的智力和辨识力、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高敏感的人对世界的感受更丰富,这种类型的人群从事文学艺术类工作时,会有很不俗的成就。


高敏感型人群拥有更强的责任心,给人可靠的感觉。他们对世界充满探索欲望,他们有丰富的内心,跟这样的人一起生活,他们会带你一起感受世界和生命的美好,他们的生活绝对不会乏善可陈,他们有仪式感,注重生活细节。


高敏感型的人总是能够轻易看透事物的本质,他们也擅于提前将一件事的前因后果过滤一遍,因此,他们的危机意识更强,更能规避潜在的环境风险,有时候甚至表现出令人惊讶的第六感。


以林妹妹为例,她富有同情心,怜惜掉落的花瓣,亲自做了一个花冢;她才华横溢,大观园里经常饮酒作对,黛玉的诗作每回都是上层之作;黛玉见微知著,作为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却能留意到大观园的财务状况,提醒“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黛玉在亲密关系中的自我意识,也是高敏感人格的一个显要特征。林黛玉曾和宝玉说过“我为的是我的心”,脱离了封建社会女性的附庸观念,即便是在现当代社会,有这么深刻的意识也是很难得的。她自尊心强,人格独立,眼里揉不得沙子,爱得纯粹。

四、个人见解

给高敏感型人群的建议


高度敏感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格特点……只有在糟糕或者异常的情况出现时,它的优势才会转变成明显的劣势,因为那些不合时宜的影响因素让我们无法进行冷静的思考。


没有比把高度敏感归为一种病理特征更离谱的事。如果真是这样,那世界上25%的人都是病态的了。


——荣格(C.G.Jung


高敏感的人一定要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当外界给到一些常见的不那么积极的评价时,要告诉自己,我只是比他们更敏锐而已,我是正常的,我是具备更多天赋的。接纳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还涉及到养育者的形象和影响,如果内心没有住下一个好的客体,高敏感者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苛待自己。


停止完美主义倾向,停止内耗。高敏感者对自己有高于常人的要求,有些是养育者设定的,有些是自己在某些时刻的下意识要求。由于这种高要求,高敏感的人容易高自尊低自信,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这个时候,要适当放下来自自己和亲人朋友的期待与高要求,告诉自己,即便是做到及格也很好,列一个清单,将迄今为止自己取得的好成绩写下来,提醒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


高敏感的人内心常常住着一个担心被抛弃的小孩,因为担心自己不够完美而不配得到爱,因此常常处在慢性的焦虑和紧张中。让自己恰当地放慢节奏,定期远离人群,回归当下的身体和内心,告诉自己,现在我很好,我很安全,我可以保护自己。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请专业的咨询师帮忙,CBT取向的咨询师一起工作,放下对家人的期待和要求,培养安全的关系和好的客体, 治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高敏感的人要为自己设立安全的环境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诉求,比如:我很累,我想停止工作,我休息一下,我想独处一下,我想你对我更关注一点,等等。当一段关系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耗时,不要因为顾虑每个人的感受而强迫自己,而是要尽快从这种关系中脱身。保护自己的能量场,避免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更多消极情绪。



【参考文献】

[1].(日)长沼睦雄著;萧云菁译 《开启高敏感孩子的天赋》[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09
[2].(丹麦)伊尔斯·桑德著;李红霞译 《高敏感是种天赋》[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09
[3].(英)梅尔·柯林斯著;黄维锋 《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02  
[4].“高敏感综合征”,360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9373659-9712126.html
[5].海绵 知乎:黛玉的敏感:从红楼梦人物谈高敏感型人格 https://zhuanlan.zhihu.com/p/71016203

文: 美美陈  (上海大学文学硕士;壹心理心理作者;阅读和作文课老师;个人公众号:Dear陈)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