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太太到底错在哪里——全身享受还是全心付出?

全职太太这个“职业”,一直备受争议。

 

我们姑且称之为“职业”,是因为大多数居家的女性,并没有享受当“太太”的待遇,空有其名。

 

倒是“全职”名符其实,但又得不到正名。

 

01


近日,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因反对她的学生当全职太太,上了微博热搜。



记者采访时,张校长发表感慨:“(你的)家庭那么困难,我们把你供到现在,你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


“你看男的在外面找小三……时间长了你和他没共同语言,你被社会所淘汰……”


“指望他们养你啊?你有能力的时候,男的还能拿你当回事,没有能力连花盆都不是了。女人靠努力……”


从张校长这一番话里,可以看出她对女人当全职太太的强烈反对,她认为,女人要是没能力,指望男人养活你,是不可能的。


张校长这样说,是有背景原因的,她所在的女子高中,是为了当地贫困家庭设立的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气愤的是,国家花大力气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应该埋没自己的价值。


我相信,这才是张校长想要表达的。


社会对全职太太的态度和待遇并不那么友好。甚至包括全职太太自己,都可能以为自己是坐享其成,吃了亏受了累,还看人脸色要讨人好。


你以为全职太太真那么好当?


当了全职太太,就意味着享受?


那得看她当的是啥事也不干的全职太太,还是做家务带孩子的全职太太,在家是只管享受,还是全职保姆角色。


张校长反对全职太太的视频推上热搜后,当事人黄付燕回应表示理解。她说大学毕业后去了上海闯荡,结婚怀孕后比较焦虑,就辞职跟着丈夫回了他的老家贵州。


给学校捐款时,他们的儿子还不到一岁。


据黄付燕说,他们当时也就捐了2000块钱。可能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老公也不是什么有钱人,她只是为了带孩子才辞职的。


像黄付燕这样的全职太太,是“全职保姆”型,这种类型比有钱有闲只负责躺玩的享受型全职太太占比更大。


她们选择全职有错吗?错在哪里?


只负责享受的全职太太,错在没有预估风险。


只负责付出的全职太太,错在没有得到回报。

 

02

 

全心付出的全职太太,在家里往往都是“一把手”。做饭、洗衣、带娃、打扫卫生全包。

 

她们任劳任怨,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孩子带得高高兴兴,把老公服侍得周周到到。

 

然而,这些琐碎杂事往往都不起眼,每天要花大量时间重复,却又不容易看到成绩。

 

于是,家里人说,你每天不就带个娃吗,多大点儿事?!


外面人说,你每天不就做个饭吗?多轻闲啊!

 

然后,你把家里和小孩及老公收拾得清爽利落,却把自己忙得灰头土脸了,别人还一脸嫌弃,说你跟社会脱节了,跟老公没共同语言了。

 

就像张桂梅校长所说,弄不好,他跟你带一小三回来报答你。

 

老公这样报答你还不算,其他闲杂人等,也说风凉话,说你想在家享清福,活该被抛弃云云。

 

你们说,这是不是全职付出型太太的错?!

 

那么,家里条件良好,不用带孩子做家务的全职太太,她们的错就显而易见了,就如张桂梅校长说的那样,起初还能给老公当个模特儿,最后会连花盆都不是了。

 

相对来说,全职付出型太太,可能受到的待遇还要高点,毕竟,家里那一块,她一人操心完了。

 

可能有人会问,带个孩子需要全职在家?

 

没带过孩子的这样问,可以理解,想象中,也就给他点吃的,给他点喝的,陪他玩一玩,照看一下他。

 

带过孩子的人,一定知道里面的辛苦,其中滋味不必细说。

 

这里重点说说,全职妈妈的心理健康和抚养方式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很多人生了小孩,会因此患上产后抑郁或产后焦虑,有的人从怀孕就开始。就像黄付燕所说,怀孕后有些焦虑,她才辞职。

 

有些产后妈妈因为自身原因和各种压力,无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己需要人照顾和关心,无法顾及到孩子,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影响都很大。

 

3岁之前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并不懂得,妈妈与他是分开的两个人,妈妈的喜怒哀乐,他都以为是自己的,妈妈与他分离,他可能会感到自己活不下去了。

 

萨提亚亲子导师林文采博士提出,0—7岁的孩子有5个心理营养需求。其中,有2个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心理营养,就是妈妈给的,这2个心理营养分别是:

 

1、0-3个月,无条件的接纳和生命至重。


婴儿在这个时期的需求,是被妈妈无条件接纳,饿了就得给我吃,哭了你就得抱我。我是你生命中第一重要的人。你是我的重要他人。


2、4个月-3岁,安全感。


妈妈情绪稳定,父母关系良好,能带给孩子安全感。


如果孩子这两个心理营养没被满足,孩子就会一直寻找能够无条件接纳他的重要他人,没有安全感,在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没有价值感等等。

 

所以,妈妈在孩子三岁前选择全职,是没错的。

 

03

 

选择当全职太太,既要付出代价,也会得到价值。

 

代价可能是失去自我,失去老公;价值是给了孩子一生的安全感,给了老公一个舒适的家。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用她的前半生体验了全职太太的遭遇,老公出轨,自己全线崩溃。然后开始振作,重启了她的后半生。

 

而罗子君的扮演者马伊俐,几乎遭遇了与罗子君一样的待遇。

 

她在《圆桌派》中谈到:女人不工作,她本身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跟老公能流动,在一块儿有话说,两人特别聊得来,这样的婚姻是不会出问题的。如果不交流,没有共同语言,这样的婚姻就很难持续下去。

 

所以,不工作不是问题,不交流才是婚姻卡壳的关键。光交流也不行,还得会交流。

 

《三十而已》中的顾佳,当全职太太期间,家里家外,全是她说了算,丈夫没有话语权,没有决定权,顾佳付出过多,控制过多,最后还是被林有有钻了空子。

 

有时候过度的付出,却是过度的侵入,男人并不领情。

 

这种付出,只有三岁前的小孩需要,如果孩子大一点,你还这样包办,只会害了他。而拿老公当孩子养,更是错误之极。

 

看到许多职场妈妈,既要带孩子做家务,又要工作不拉下,真是辛苦。

 

在工作中,领导会认为她们没做好工作;家庭中,家人会埋怨她们没有顾好家里。

 

她们的苦,谁又能体会呢?

 

近几年,留守儿童一直广受社会关注。

 

他们的妈妈,等孩子出生不久,就把他们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自己出去打工。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自杀、犯罪、偏差行为、心理障碍者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了相当大的隐患。

 

即使妈妈没有外出打工,也会出现另一种留守儿童,就是妈妈在家,但是严重忽视孩子的存在。

 

所以,看到孩子,陪伴孩子,非常重要。全职太太看起来毫无价值,实则她们的隐形价值超大。

 

奇葩说曾经谈到一个话题——高学历女性做全职太太浪不浪费?

 

正方辩手陈铭说:“社会国家花了巨额资金投入科研,培养博士硕士,为了希望这些高学历人才能够推进国家的经济科学进步,毕业了回家当了全职太太,只顾个人家庭的发展,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我想请问,社会不是由人组成的吗?

 

没有个人家庭,哪有国家社会?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自家不顾,等着孩子心理出问题了,交给社会帮忙教训?

 

这不是更花费更多的社会资源吗?

 

她们为国家作贡献,是贡献的现在;她们为家庭作贡献,是贡献的未来!

 

所以,个人的观点,还是孩子3岁前,妈妈可以选择全职在家,并且还要保持情绪稳定。

 

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再外出工作。

 

04

结语

 

台湾中央大学教授洪兰在TED演讲中说:

 

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


当你教育一个男童,你教育的只有这个男童。可你教育一个女童,你教育的是整个家庭和下一代。


拿破仑说,一个孩子行为举止的好坏,取决于他的母亲。母亲的文化水准决定这个民族的未来。


所以我们今天跟各位讲,与其花钱去教儿子,不如栽培你的媳妇。

 

怎么样,全职太太有错吗?

 

有错,错在她们不懂什么时候选择当全职太太,什么时候该出去工作。

 

错在自己的全心付出后,社会还不理解,不宽容!

 

错在不知道自己的伟大,还要委曲求全,一面承受辛苦,一面内卷化自己!

 

—— END ——

 



文:曾沥仪  (心理督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壹心理昵称燕归来,优质答主,心理作者。微信名仪生平安(IDzly2263),微信公众号暂停更新。)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