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也有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者吗?

01

一位朋友,主业是经营一间贩卖咖啡用品的店。

朋友代理许多主流的咖啡磨豆机,其中包括知名的几大手摇磨豆机品牌。

昨天,朋友公开抱怨:「我最怕遇到完美主义的人。」

有些买家对产品吹毛求疵,包括一些合理的、并非瑕疵的部分,也会提出许多质疑,进而取消交易。

有句话说「嫌货才是买货人」,这句话诉说对于真正的买家,他们往往会对产品有很多好奇和疑问,因为他们想要买,所以对产品有更多好奇心,甚至会做许多功课,问许多专业的问题。

在这种基础上的完美主义,和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不同。

差别在于,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者,他们对用最完美的标准对待别人,但往往用不完美的标准对待自己。

真正能把事情做好的完美主义者,则是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举凡知名的运动员、艺术家、企业家等在人群中,致力于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他们基本都有这种特质。

相反地,某些人老把「我是完美主义者」挂在嘴边,但他们的意思更像是「我对别人很挑剔,你要小心啰!」

遇到这类人,无论是跟他做生意、交朋友,还是干点什么事,都会让人压力重重。因为他们好像是天生的纠察队,看谁都能举出一些毛病,但问题他们似乎看不见自己。

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牵涉到一个概念,「客体关系」。

02


当我们开始怀念下雨的声音,我们会同时忘记下雨带来的不便吗?

当我们想念一个人的同时,我们会同时忘记对他的仇恨吗?

人是复杂的动物,更是矛盾的动物。而矛盾似乎对人的影响,远胜过复杂。

就像计算机里的CPU,现在的CPU架构比过去复杂,但是只要CPU内部的结构没有矛盾,复杂也无妨,反而是一种进步。

人的关系就在矛盾中,呈现出自己与自己的碰撞,再以各种形式呈现于外。

有些人在矛盾中过完这一生,这个「有些人」包括你我,因为从存在哲学的角度说,没有人不在矛盾之中。人必须在化解矛盾的张力中去完成自己,然后他会在过程中意识到,人到死之前都无法实现完整的自我,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再会读书的一个人,也无法看尽一间图书馆的书。

拥有永恒的时间,是完美存有的前提,但人不是这样的存有。只有神,神本身等于永恒,神才是完美的存有。

人不可能成为神,人也不可能跟神作战。

人跟万物作战,也跟自己作战。

作战并不是一种野蛮的状态,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要经历许多战役。从爬行到行走,就是一场和身体、环境和自身意志力之间的战争。

除此之外,人们在和幻影作战,这个幻影被某些治疗师称为「客体」。

客体不是不存在,而是以幻影的方式存在。

既然存在,就能和人产生作用力。可能相吸,可能相斥。有些人追求心灵的平静,某个角度就是在寻求与客体之间的平衡。

人天生有了解自己的欲求,观察身边的孩子,孩子从小就会照镜子,仔细端详自己。在孩子还没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之前,他也会好奇的看着和他照面的脸庞,眼手并用以仔细辨识这张面孔。

但就像希腊哲人赫拉克利图斯所言,「我们的眼睛能看见万物,唯独看不见我们自己。」

你可以仔细想一想,我们的眼睛能看见所有人的眼睛,但我们只能通过镜子看见自己的眼睛。但明明我们和自己的眼睛距离是那么的近。

我们的心灵之眼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一面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心。

这面镜子就是客体,所以客体指的不是他人,也不是某位咨询师,或者一面具体的镜子。客体本身是我们一种想象的作用,通过这种作用「创造」一面心灵之镜,藉此帮助我们实现对自己的洞察。

03


人对自己的原初认识,通过客体而展开。成长过程,某种程度就是在为一个人打造一面「客体之镜」。

我们可以参考白雪公主的故事,故事里有个非常美丽的王后,每当她问魔镜:「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是谁?」

魔镜都会响应:「美丽的夫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就是妳!」

王后原本并不忌妒白雪公主,还照顾白雪公主成长,直到白雪公主越来越大,越长越标致。

某天,王后问魔镜:「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是谁?」

魔镜告诉王后,答案是白雪公主,这才引起王后想要杀死白雪公主的背后动力。

某个角度来说,白雪公主的情节,很可能是古代欧洲人对人类心理状态的隐喻。

当我们处在风华正茂的人生高峰,我们看待生活,包括看待我们自己都会特别有自信。我们觉得未来充满希望,我们认为眼前的困难迟早会有出路。

但随着年龄步入中年,衰老开始一点点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体征,这时我们对自己的肯定与认同也随之动摇。

这时,当我们问自己:「这工作,我真的能行吗?」、「这个人,他会接受我吗?」等问题,我们不再那么有自信。

我们问自己,回复我们的,正是我们心中的「魔镜」。

因此王后想要除掉白雪公主,不能简单归咎为忌妒或仇恨。王后一开始听到魔镜的回答,她肯定是错愕的。

就像有些人年时,一晚上不睡,仍旧可以精神奕奕的去上班。但打某天开始,他发现熬夜一天,补三、四天觉也没用。又像某些人,原本运动从来不拉伸。但某天他发现,只是爬个楼梯,膝盖都会无比酸痛。

诸如此类的信号,都会让内心的魔镜告诉我们:「你没有那么好。」

这个「你没有那么好」,是对自我认识的敲打,换句话就是「我对自己的了解是错的」。

一旦我们接受「我对自己的了解是错的」这一点,我们所有原先发自内心的判断都会被撼动。这包括我们对外在世界的判断,对他人的判断,对未来的判断等等。

04


对他人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者,他们谈不上真正的完美主义,因为真正的完美主义必须建立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接受现实,是个体独立生存的能力展现,也是心智成熟的象征。

以毕加索为例,研究人员用机器分析毕加索的画,发现上面层层迭迭的颜料,意味着毕加索一遍又一遍的重新修改上色。如果他画了几笔就跟自己说:「这样就够了。」那么他就不会继续修改。

但毕加索清楚眼前的进度并不完美,他得接受眼前这个现实,然后不断的去修正,好使现实和他脑中对作品的完美构想最终合一。

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者,他们只想改变外在的事物,却不想改变自己。因为他们和内心那面镜子之间产生了某种阻隔,他拒绝倾听内心的声音,因为内心的声音所响应他的,跟他想听见的并不一致。

罔顾现实,无法成就健康的,对一个人人格有建设性的完美主义。他们只会用不断挑剔,表达不满,就像婴儿一样去展现他们的自我。

但就像婴儿,这种状态是脆弱的,因为他们无法靠自己去实现对现实的改造。

批评总是滞后的,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的状态。毕竟别人想理他们,他们才有机会发表批评。

市场上,碰到这种买家会让卖家十分困扰。因为跟他们讲道理,说实情压根没用。因为对方并不接受事实,对方只想听魔镜说出自己想听的话。可是他们内心的魔镜,他们不听,他们只好拿他人当镜子,希望别人说出自己想听的。

这也可以做为某些人心智是否成熟的判准,如果一个人总是只想听见赞美自己的声音,总是只想听见自己想听的声音,那么其他人跟这个人相处,其他人的真实自我都会被抹灭。

跟这种人在一起,无疑的会让身边的人很疲惫,毕竟一个健康的关系,彼此能够互相尊重,让彼此皆以自己本真的模样活着。

05


遇到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者,该怎么办?

我想这要看你和那个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如果你是卖家,你有权力不卖东西给他,让他去找其他「镜子」。

但如果这个人是我们的家人、朋友或其他重要他人,事情往往没那么简单。

可至少我们能做一件事,就是提醒自己:「他说的是他想听的,不等于他说的就是实情。他口中的我,也不等于真实的我,而是他希望我成为的样子。」

那么我们便能提醒自己,我们没有过错,也没有满足对方的义务。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多少能避免因为对方的投射,引发我们不必要的自我责备。

然后我们便能更加冷静的审视眼前这个人,彼此的关系,以及我们怎么做。

文:高浩容(公众号:容我说;台湾哲学谘商学会监事,著有《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你好,光明村》等著作。)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