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好人也会变成恶魔吗:斯坦福监狱实验|心理词条

阐述定义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在斯坦福大学1971年进行的一场模拟监狱实验。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环境可以逐渐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立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背景/来源


1971年夏,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和同事们在大学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的真实监狱环境,并且征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准备完成14天的实验。


志愿者被随机分成两组,12个人充当警察的角色,他们穿起警服,拥有一切真实狱警所拥有的权力,另外12个充当囚犯的角色。

囚犯志愿者被关在监狱后就不能自由行动,3个人住一个小隔间,只能在走廊放风,每个人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编号。


充当看守的志愿者,没有进行培训如何做狱警,只是被告知可以做任何维持监狱秩序和法律的事情。


一开始,津巴多教授认为自己的模拟监狱实验只是平淡无奇的两个星期。毕竟参与实验的人都是“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

看守为了验证自己的权威,面对囚犯的反抗,对待囚犯越来越严苛,经常不让他们休息,做各种卑贱的工作,想出各种方法来惩罚他们。

最终预计14天的实验在第六天被迫叫停,原因有两个。


一个实验组织者们从录像中发现,看守在夜间往往会对囚犯更加残暴,使用各种龌龊的手段折磨囚犯,因为他们以为半夜的时候没有人会关注他们的行为。


另一个原因是一个前来参观的博士,看到犯人被虐待,强烈抗议实验不能这样。


这个试验中的所有人,都被卷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管是虐待者还是受虐者,甚至于主持实验的教授也成了维持他那个监狱秩序的法官形象。

这个实验让我们看到了好人也可以变成恶魔。
  

相关科普

 

津巴多教授的实验,让我们看到,在实验的一周里,以往彬彬有礼的斯坦福大学生蜕变成了两群人:


扮演看守的学生们,表现出了虐待狂的倾向。扮演囚犯的学生们,不少人出现由异常的环境和心理反应所导致的精神障碍。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原本心理健康的看守一步步变成恶魔?而另外那批学生,又是如何被迫地接受了自己囚犯的角色呢?

在传统的善恶观中,坏人之所以恶,是他的性格、他过去的经历、他的信仰甚至是他的基因等等因素所导致的。

但是,斯坦福监狱实验清楚无误地展示了,人的行为并非全由性格、经历所支配。


斯坦福监狱实验中,最重要的结论就是,一系列无处不在的、微妙的情境因素,能够决定一个人对抗的意愿。强有力的复杂因素系统,组成了整个情境。


大多数普通的成年人经过引导,都容易盲目地服从非正义的权威。

 

当然,这个实验也经不起重复检验。


包括斯坦福监狱实验在内,很多历史上的著名心理学实验都被质疑或者出现了重复检验危机

 

案例分享


善恶之间只有一条细红线,好人也会受到社会情景的影响而作恶。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宣称人人都有成为恶魔的潜质,因为我们在社会规范面前“缺乏思考”。她把这种潜质,称为平凡之恶。


就像法西斯时期的纳粹分子一样,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这样的事情同样出现在2003年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狱警所犯下的虐囚行为。他们缺乏思考或者拒绝思考,这就让潜伏在人性中恶的本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网络暴力同样如此。当我们站在正义的制高点,去谴责那些做错事的人时,我们是否能意识到,自己就是集体作恶的一部分呢?


不知有多少人看过电影《搜索》?讲述的是都市白领叶蓝秋因为一件公车不让座的小事,引发了网络暴力。许多人只是看到电视台王牌栏目曝光她不让座的行为,就网暴她。却根本不知道叶蓝秋没让座,是因为她刚刚被查出患上淋巴癌晚期。

 

再比如,在学校里,有个别同学,可能因为智商稍微低一些,或是不善与同学交往,而受到同学们的孤立。甚至有的同学欺负他,其他同学也像没看到一样。其实大部分的同学对他并无恶意,可有时都会无意识地加入到漠视他的队伍里。所以,现实中的这种现象离我们也并不遥远。

个人见解


斯坦福监狱实验告诉我们,在特定的社会情景和系统性力量之下,每一个正常人都有可能沦为作恶者。


要想不让好人变成恶魔,我个人认为,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监督。


就像作为法官身份的教授,需要有强有力的监管及叫停设置。当我们进入了某个身份,不自觉地认同了这个身份,就像那些看守,如果在有效的监督之下,不允许虐待犯人。如果发生虐待犯人的行为,就如同触红线一样,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不被社会允许,那么可能会好很多。

 

2、减少滋生恶的土壤。

 

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和系统的产物。


津巴多教授在课堂上说:如果有很多坏苹果,那么就需要看看那个装着苹果的桶是否出了问题。 ”所以我们要关注外部环境是否容易滋生恶。


就像曾有段时间,某些权力部门因为握有相当的权力,产生了权钱交易。


有些贪官开始并不贪,只是送礼的人太多。这并不是为贪官找原因,而是当在某个小环境中,受贿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时,作为个体,想洁身自好也并不容易。所以当严查腐败的政策出台,环境越来越清明时,贪污受贿现象明显好转。

 

3、自己的思考能力。


我们手中,唯一能够对抗平凡之恶的力量,就是我们自己思考的能力。


提醒自己,除了理所当然的规范,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尝试与自己对话,这些思考使得我们获得良知,重新成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邪恶系统中的一环。

同时,永远不要高估自己。当我们处在正常环境的时候,大多数人会很肯定地认为“我绝不会是那个作恶的人”。但是一旦进入了角色或者那种情境,有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成为恶魔。

如对于一些未经验证的信息,甚至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随意的发表一些对当事人攻击和恶意评判的言论,因为匿名性,无意中加入到“网暴”中。


我们研究、认识斯坦福监狱实验,就是要尽力避免这种好人也会变成恶魔的现象出现。从多个方面,加强有效监管,去掉可能产生恶的情境,增强个人的自知力,从而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全、充满善意的世界中。


参考文献:
《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美】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年1月
《津巴多口述史》【美】菲利普﹒津巴多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1年3月
《心理学之书》【美】韦德﹒E .皮克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年2月

 

文:怡名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