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黑洞”,还是“发光体”?

在讲述这个理论之前,请大家先来听我讲两个小故事。


01


在我大学的班级里,有个姑娘叫小青。小青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姑娘。她长着一张大大的、圆圆的脸,笑起来的时候,两只本来就不大的眼睛眯成两条缝。


是的,小青就是那种一扔进人堆就再也找不到了的姑娘,但就是这个姑娘,却成了班里最受欢迎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小青说话总让人觉得特别舒服,大家伙儿都喜欢和她在一起,不管是谁失恋啦,考试没考好啦,遇上什么烦心事儿啦,都愿意来找小青说一说。


经过小青那么一开导,原本蔫儿吧唧的人也能变得再次生龙活虎起来。小青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每个人内心阴暗的部分,让你忍不住想靠近。

 

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究竟是什么能让小青拥有这么大的魔力,让大家都喜欢她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容我再和大家讲另外一个小故事。

 

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班有个特别美丽的女孩子,明眸皓齿,简直可以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我姑且先叫她小黄。小黄姑娘不但貌美,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据说家庭背景也很好,她爸妈从小就是把她捧在手心长大的。


这样的姑娘,老天是发了一手多好的牌啊。可能正是因为自己条件的优越,黄姑娘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动辄对送上门来无事献殷勤的男生们呼来唤去,颐指气使;对待女同学也常横挑鼻子竖挑眼,冷嘲热讽。


久而久之,男同学们寒了心,知难而退;女同学们对她也是避之不及。慢慢地,小黄姑娘就成了孤家寡人一个,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貌不惊人的小青姑娘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而让有着倾城之貌的小黄姑娘沦为了孤家寡人呢?在这里,我要向大家普及一个心理学的理论,叫做“黑洞”和“发光体”。


02


“黑洞”本来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密度极大的天体,光都无法逃脱它的引力,这种天体一片漆黑,就像一个黑色的洞穴,所以被称为“黑洞”。



那么,如果用黑洞来形容人,他们会是怎样一种人呢?


这种人似乎永远不满意别人做的事情,和他们见面前必须做好被挑剔、打击、责备的准备,久而久之,只要和他们在一起的人就会觉得自己的能量完全消失,他们仿佛就像“黑洞”一样吞噬周围所有的能量。用最近比较流行的话来讲,就是“被吸食”,你所有的能量都被这个人吸食掉了,吸食完之后,他神清气爽,你遍体鳞伤。


大家想一想,在自己的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人存在?而且,ta极有可能是你身边很亲近的人,比如说,你的父母、领导、伴侣等等。故事中的小黄姑娘就是这样一个“黑洞”,将身边的人越推越远。

 

 “黑洞”特质的人让人远离,那么,是否有一种与“黑洞”完全不同的人,能吸引别人靠近自己呢?


当然有,故事中的小青姑娘就是这样一种能够吸引别人的人,这种人我们称之为“发光体”。你跟他相处的时候,会感到温暖而充满力量,生活在这种人身边,你感到幸福,因为生命如此有价值。他们就像太阳那样,温暖人心。

 


03


那么,在生活当中,为什么会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人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语言在无形中影响着你。

 

第一点是:这两种人的语言焦点不同。


“黑洞”的语言焦点放在了负面的地方,很难看到别人做到了什么,只关注别人没做到什么,很少给予肯定和鼓励。


“发光体”的语言焦点放在了正面的地方,他们会关注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上,而不是这个人做不到的事情上,他们从不吝惜肯定和鼓励,并且相信你能够做得更好。他们还能在你身上看到连你自己都看不到的资源。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考试考了99分,有“黑洞”特质的父母轻则质问“这么简单的卷子,为什么没有拿到满分?缺的那一分去哪儿了?看看,又是粗心!说过你多少次了这么还是不改呢?”严重的恐怕已经一巴掌下去了。


不要觉得夸张,在我教过的学生里面,真的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孩子,这个爸爸打他的时候嘴里说道:“打的就是你不长记性!”


那么,这个孩子会怎么样呢?


孩子心里会想:我做对了那么多你怎么看不到?你只死死抓住我做错的那一题不放,在你眼中我就这么差吗?”


久而久之,孩子会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因为不管他取得怎样的成绩,他都达不到父母的高标准,孩子会越来越想逃离这样的爸爸妈妈。

 


而具有“发光体”特质的父母会怎么说呢?


他会说:“宝贝,这次考试你拿了99分,整张卷子只错了一题,已经很棒啦!比上次有进步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做错的那题,看看要怎么做,下次才能做得更好。”


听到这样的话,孩子会怎么想?他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会爱上学习,和父母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大家有没有注意,同样针对的是孩子考试的事情,“黑洞”特质的家长问的是“为什么”,你为什么没有拿到满分;而“发光体”特质的家长问的是“怎么做”。


当人被问“为什么”的时候,比如被领导问“你为什么上班迟到”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被责备,那么接下来,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找借口,因为堵车,因为闹钟坏了。


“为什么”这个词把对方引入了一个负面框架,他对事情的关注点就成了从过去找借口,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对的,于是就会产生对抗情绪,然后带来更多的负面问题,进入一个负循环。

 

所以,聪明的人不问“为什么”,而是问“怎么做”问“为什么”你只能得到一个答案,问“怎么做”你将得到一个方法。


想象你的领导问你:“我留意到你今天上班迟到了,以后你怎样才能上班不迟到?”


当领导这样问你的时候,已经假设你是一个有能力不迟到的人,为了证明你是有能力的,你会积极思考不迟到的办法,并且落实到以后的行动中,“怎么做”这个词呢,把对方引入了一个正面的框架,他对事情的关注点是从未来找到方法,从而来解决现在遇到的问题,如此便进入了一个正循环。

 

可见,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语言,我们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不信,我们再来看三个不同的连接词—-但是、同时和虽然。当我们用不同的词将想法或体验连接起来时,这些词会引领我们注意体验的不同侧面。

 

如果有人对你说“今天阳光很好,但是明天会下大雨”,你听到的是什么?


明天会大下雨,一个神奇的“但是”让我们忽略了今天阳光很好的事实。


那如果是用“同时”来连接这两个相同的表达呢?——“今天阳光很好同时明天会下大雨”,那么我们会同时听到今天阳光好和明天会下雨这两件事情,它们被强调的程度就是相同的了。


那如果用“虽然”来连接呢?“今天阳光很好,虽然明天会下大雨”,那我们更多注意的是今天阳光很好这个信息,而把明天要下大雨的这个事实遗忘到背景当中去了。

 

上周的时候,我有一个个案向我抱怨她和男朋友一同跟随旅行团出游时发生的事情。据说那天天气很热,在他们登山的时候,这个女生因为体力稍微弱一些,所以落在了队伍的后面。


而她的男朋友呢,看她走不动,于是便帮她拿了包,然后自顾自地走在队伍的前列。


女生特别委屈,因为她看到别的情侣都是手拉手走在一起,就她一个人孤伶伶的,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于是立马拿起手机,一个电话拨过去,男生刚一接电话,不等他说话,女生直接河东狮吼道:“你死哪里去了?就不能等我一下吗?”


这场旅行,可想而知结果是怎样了。故事讲到这里,还没结束。


事后,女生意识到自己说话有些过分,于是跟男生道歉说:你这两天帮我拍的照片很不错,但是你爬山的时候为什么要丢下我一个人往前走?”


男生一听立马就爆炸了:“你那么慢,为什么一定要等你?我帮你拿包已经很不错了!”


于是,一场战争又打响了。


在这里,大家听一下女生道歉时说的那句话你这两天帮我拍的照片很不错,但是你爬山的时候为什么丢下我一个人往前走?”


你们听到了什么?


“但是”后面的内容,前面的表扬他的话都被这个“但是”一笔勾销了。


如果我想请大家把“但是”换一个词,从而改变整个事件的效果,你们会怎么换?


换成“虽然”,你这两天帮我拍的照片很不错,虽然你爬山的时候丢下我一个人往前走。”这样就突出了“虽然”前面的内容——你这两天帮我拍的照片很不错,这就是一个表扬的句式了,是不是?

 

以上我们所讲的是“黑洞”和“发光体”语言焦点的不同,语言技巧的使用这是两种人的第一个区别,那接下来呢,我们来说一说“黑洞”和“发光体”的第二个区别。

 

它们的第二个区别是黑洞只对事不对人,发光体能透过事情看到人,在他们眼里,人永远比事情更重要。


比如说:你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你可以借由自己父母的反应来判断你的父母,是一个“黑洞”还是一个“发光体”。


黑洞的父母只看到事没看到人,只看到摔碎的杯子,没看到瑟瑟发抖的孩子;


而“发光体”的父母会首先关心孩子是否受伤,会安慰因为犯了错而不知所措的孩子。在这种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孩子,他一定会感到格外温暖和幸福。

 

所以,为了自己的人生幸福,我们都要做“发光体”,不做“黑洞”。那么,如果正巧我们自己就是这样一个黑洞,那我们要如何来做出改变呢?

下一篇文章,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如何从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黑洞”转变为人见人爱的“发光体”。

文:林溪  (作者微信公众号:心有灵溪笑嫣然)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