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内卷了么?| 内卷化效应怎么破?

诉说: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会有些紧张和期待,两年后工作习以为常,或有焦虑,或有伤感,小说也不常看了,回到宿舍常常感到孤单,无知心朋友。

看过一些老职工因为工作失误被老板骂,我同感卑微,心里总会想着若是这样骂我,我一定辞职。

当听到亲人过得不好的消息,我的心像是拧干的毛巾,皱皱的很难受,我不喜欢金钱,但是我需要它。我想考证,来安慰自己,我该怎样做自己。

—1—

内卷化效应让自己像瘪了的气球随时漏气

最近,有壹心理的朋友在探讨工作久了,如何面对内卷化效应的困惑。


我的基本意见是:努力的人,正在积极摆脱内卷化效应,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内卷化效应】就是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水平稳定,不断重复,进而自我懈怠,无渐进式的增长,无突变式的发展,对即将到来的变化没有任何准备,完全缺乏应变能力。

中央电视台记者到陕北采访一个放羊的男孩,曾留下这样一段经典对话:

“为什么要放羊?”

“为了卖钱。”

“卖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呢?”

“生孩子。”

“生孩子为什么?”

“放羊。”

这段对话,就形象地为这种“内卷化”现象做了注解。

看了你的描述,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你有紧张和期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到孤单,看到老职工被骂觉得感同身受,当听到亲人过得不好,会难受。随之而来的写的是想金钱,想考证,因为自己需要它,它能安慰自己。

从中感受到你似乎就像一个曾经吹满气的【气球】,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慢慢地瘪了下来原来的活力都慢慢地消亡。因为看不见未来在哪里,该怎么努力,变得有点“丧”,只好凭着自己的一口气坚持,如行尸走肉般生活在这世界上。

—2—

前行的动力是你摆脱内卷效应的发动机

一个人充满了爱,他会觉得身边的人都爱自己。反之,当一个人充满了焦虑或不安,他也会把这些思想和内容投射到外界,认为世界是危机四伏的。


心理学上有种防御机制叫【投射】,指的是把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放到客观世界中,就像【投影仪】一样,让一种事情拥有我心里的内容。

这样的认知,会让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感到焦虑,担惊受怕,胡思乱想。

比如你可能把自己投射成“工作失误的老职工”,或者是过得不好的亲戚,过度地投入了自己的感情,过分地感同身受,让你感受到了危机。

比如半杯水,乐观的人认为“还有半杯水”,悲观的人可能认为“只有半杯水”。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可能缘于每个人的生理遗传、社会环境和家庭养育模式,可能也和你目前所处的工作环境有关。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有焦虑,有虚弱也可能代表着你有危机意识,还有前行的动力,并没有被“内卷化效应”所淹没,你还努力地想着金钱,想着考证。

焦虑是你的资源,是你摆脱现在心理状态和现实情境的发动机。


而你很好的觉察,让你没有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没有灵魂地活着。你的主动求助,可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这些,可能都是你内心里的发动机,在驱动着你燃起内心的火种


—3—

活得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从你的描述中,我看到你已经在认知和行为中,明确地感受到【金钱】和【考证】的重要性,这可能都是你努力的目标方向和措施,也是你摆脱内卷化效应的【动力】和【火种】。


只要你保全了它们,或许在前行的道路上,会发现更多不一样的体验。

觉察即是疗愈的开始,你已经觉察到了这种模式,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通过练习【正念冥想】的方式,更加敏锐地发现这种状态,了解这种模式可能正在影响着你。

当你看到,改变就已经悄然发生。

如果有时间的话,你还可以通过【调整认知】【理解情绪】【改善行为】,来改变这种模式。面对现在的焦虑,你可以学习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创始人所著的《控制焦虑》,这是一本助人自助的书,或许在认知理念、情绪感受、行为目标等方面,给你一些借鉴和思考。

比如你可以觉察到自己的天花板,突破思维的墙,不成为挨训的老职工,而是通过考证等努力,成为受人敬仰的老板——这既可以赚到你所需要的钱,也能达成你的小期待。

你还可以自立门户,通过干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自己活得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你有勇敢求助的心思,又有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只要行动起来,十年后,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你。

原创:心理圈圈主~洗心岛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