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问题,一个心理学概念就可以说清楚。

很多人都会觉得,人际关系问题,是一个很复杂,很难搞清楚的问题。

有时候你什么都没做,却“祸从天上来”。

有时你明明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却被别人曲解成另一个意思。

有时你明明不想怎样,面对某些人,却总是不自觉就那样了,最后导致关系很不舒服。

有时你很想靠近别人,却被别人理解成恶意接近。

有时你很想远离别人,却又总是待在人群里不敢离开。

关于关系中的种种,你的,他人的,你们之间的,像这样无数个排列组合,能把人际关系弄得变幻莫测,不知所以。

这些关系中的现象,其实都可以用一个心理学名词来概括和形容:投射性认同。

01


投射性认同是心理学精神分析领域的一个名词,它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个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一些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操作,它是一个人内心在应对外界时产生的各种心理冲突时所采用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所以,投射性认同,首先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种自我保护机制主要是为了让个体在遭遇外在环境时,不受到内在不舒服感受的影响。

这里的保护机制只针对个体的内在感受而言的,所以在关系中,很多时候个体为了顾及自身的感受,可能就没办法再顾及到别人和环境,这样可能才导致了在关系中的问题。

其实处在关系中的个体,是一个左右为难的处境。当个体感觉遭遇到对自身的一些威胁时,他会不自觉启动这些应对策略。而当他这样启动之后,他没办法顾及别人,顾及关系,而导致关系受影响时,个体其实也会因此苦恼。

所以,投射性又是怎样在关系里运作的呢?

02


先把概念解释一下。简单来说,投射性认同是一个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行为模式。

可以拆解成以下三个方式:

a.投射了如此多的你自己在另一个人身上,以致于你对他或她产生巨大的曲解。

b.刺激他人使他产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如,苦难的恋爱伙伴)

c.刺激他人使他产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表现得像那个曾经使你感觉如此糟糕的人一样。

这三个方式初看比较难以理解,因为那是内在的运作模式,也是我们很难察觉的。

上面说到,防御机制都是为了排除自身不愉快的感受的,所以投射性认同这个防御机制是采用了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投射到别人身上,也就是说,本来是你内在感受到的情绪,但你认为是别人的。

03


比如,你可能是一个虚伪的人,你看到很多人,都觉得别人虚伪,那是因为你把内在这种虚伪但自己又不太愿意承认和接受的部分,投射到别人那里,好让自己感觉自己很真诚,自我感觉良好。

现实中,有很多人看别人不顺眼,看什么都觉得有点问题,都能找出哪里不好,哪里有问题,那就是他内心的投射。他内心有着很多跟那些不舒服的感受相关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在他那里是忍受不了的,所以他在面对现实,面对外界的时候,总会找到地方投射出去,这样他内心就舒坦了。

这是一种“问题都是外界的,我什么都很好”的幻想。

这就是情况a.投射了如此多的你自己在另一个人身上,以致于你对他或她产生巨大的曲解。这种曲解放在关系中,是很容易遭遇问题的。通常会在比较近一点的关系里出现,因为互动比较多,比较容易发生投射,这种投射也容易在现实层面出现反应。

比如大学里的寝室关系。

女生A,她很喜欢打扮,很喜欢买一些品牌的东西,护肤品或者衣服,而同在一个寝室的女生B,她可能家境没那么好,穿着很朴素,消费都是基本保障生活的。然后,这个B总是被A嘲笑很土,穷地方来的乡下女孩。

这里面有两种可能。

A想体验自己内在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把低人一等的贬低感给了B,而对A来说,她这么做,很可能是来自于她内心的自卑,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个已经站在优势位置的人,是没必要再对比她差的人进行贬低和攻击的,她唯一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她要通过贬低别人的自尊来维护自己的自尊。

但是很多人都会不理解,她条件本身很好啊,她怎么会自卑?其实自卑感是一种内在感受,有时候跟外在的条件没有多大关系,不是吗?考上985,211的高材生,自卑的比比皆是。并不会因为一种身份,就能让他自信。而一个自信自足的人,是不需要靠外界的一些东西来标榜,衬托自己的。

一个人的行为,肯定跟她内在的动机有紧密关系,只是别人不容易察觉。

04


那么另一种情况,也可能是这样。B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差,家庭环境不好,即使考上了好的学校,面对其他条件比自己好的人,就会很自卑,觉得别人都会瞧不起她。

这种自己不够好的感觉,一直都在她内心,所以在寝室面对A同学跟她之间的巨大差距,她感觉更自卑了。这种自卑感是她一直不愿意感受到的,所以她投射出去了,让A接收到了,导致A讨厌她,嫌弃她。

这种情况就是c.刺激他人使他产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表现得像那个曾经使你感觉如此糟糕的人一样。

B的内心会有这种自卑感,被别人嫌弃的感觉,是她曾经遭遇过的,或者在她的内心幻想过的。所以她让A再次重演了她内心曾经经历的这个过程,完成了她的投射性认同。

这两种情况的区分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

如果A是一个遇到比她差的人,都会做出这样的反应,那么这种投射很可能是来自A。如果她只是对B有这种感觉,对其他条件差的人,不会这样,那么很可能是来自B,不是来自A.

反之亦然。如果B遇到比她条件好的,都会产生出这种关系反应,那么这个源头很可能就是来自于B的。如果B只是在遇到A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那么这很可能是来自于A的。

05


但现实情况往往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大多数情况下,不管是来自A,还是来自B,因为你能被投射,也就是说,因为A可能在自卑感上也有缺陷,遇到了同样有自卑感的B,两人相互投射,完成了这样一个投射性认同的关系模式,导致了她们关系的紧张和不和谐。

这种相互投射的模式,就是b.刺激他人使他产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

因为A可能也有自卑感,然后B的自卑感可能不断地刺激她,让她再次强烈感受到一种自卑感,导致她不得不把这种自卑感投射出去,而B对自卑感也是很容易接收到的,所以就完成了一次投射性认同。反之亦然。

所以,这种情况下,两人都是谁都看谁不顺眼,谁都难以接受谁。因为她们都难以接受各自内心的那种不愉快情绪。

这样来看待关系,其实就好理解多了。投射性认同,是一个搞清楚,问题到底是来自谁的很有效的概念,至少它给出了一个解释,和一个方向。知道怎样去理解自己,理解身边人的反应模式。

能够察觉出问题在哪,即便问题不解决,内心清晰了,世界也就太平了。

文:王璐  (来源:公众号“不吐不快部落”)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