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心理学流派科普

亲爱的读者,你好!

最近热映的一部心理学电影《心灵奇旅》,豆瓣评分高达9.4分,你有看过吗?

这是一部美国著名导演彼特·道格特和凯普·鲍尔斯的巅峰之作,其英文原名叫《soul》,先后多次被评为78届金球奖最佳动画电影等多项奖项,可以说是心理学届的经典影视巨作之一。

《心灵奇旅》金句:

火花不是人生目标,当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火花就已经被点燃。

看过这部电影你可能会问:

”通往人间的幸福列车那张车票——火花到底是什么?“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每个人来到地球生活都需要找到一种“召唤”和“火花”,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一生中所要去追寻的东西,而我们使命的完成,就是要活出这种召唤。


电影的主角22号,是一个无名的失落灵魂,它的火花是什么呢?它又有怎样的的“使命召唤”呢?对于这种对火花和召唤的本体性探索,正是心理学的研究核心。 


也正是今天我想和你讨论的主题: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01

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

电影主角22号是如何发现自己的火花的?

是当它意外的进入乔的身体那一刻起,第一次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的、第一次品尝着可口的披萨、第一次抚摸着柔软的树叶…….这些普普通通的事物,之所以能够在它的心中留下深深印象,是因为他们曾被活过的体验赋予着生命的意义。

通过主角22号的亲身经历,我们知道了:生命的意义是活出来的

正如影片中所说,火花并不是我们的人生目标,当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起,火花就已经被点燃了。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天生都具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潜能和资源,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也正是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所在。

著名心理学家霍妮在《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一书中,通过“橡树种子”的形象比喻,来为我,来我们定义了人本主义的具体内涵:

你无需——事实上也不能教会一粒橡树种子长成橡树,但是,如果给橡树种子一个机会,它内在的潜能就会使它成长为一棵高挺的橡树。

同样,只要给予人类个体一个机会,他就能发挥出其特殊的人类潜能,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

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那颗“橡树种子”。

而心理咨询师就好比甘甜的雨露、璀璨的阳光…….

众所周知,外界的客观环境是无法决定种子的成长的姿态,能够决定种子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还是弱不禁风,完全取决于种子内部的强大基因群。

所以,心理咨询师能不需要手把手地使用高科技进行干预与指导,只需要耐心的等待,充分相信种子拥有茁壮成长的潜能,适当地提供促进性的安全环境足矣,剩下的交给时间去安排。

在“人本主义”下,心理咨询师就是我们的心灵陪伴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高高在上的老师、医生这种特殊的职业身份,他们跟你我一样,与来访者平起平坐的另一个同样带有创伤的真实的人。


他们的职业道德,就是用一段相互信任的关系,帮助来访者看到自己身上那些可以解决问题的能量,帮我们找回面对人生困难的力量


所以,心理疗愈的人并不是咨询师


而是我们自己,心理咨询师唯一能做的,就是快速与我们产生“共情”,建立一段短暂且深远的信任关系,以此来帮助我们发现生命的意义,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火花。


02

人本主义流派的演变


通过《心灵奇旅》这部电影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本主义的核心理念所在。

(1)共情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种态度

共情精华所在,得力于共情性倾听

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不需要借以心理学学术技巧、思维方式来干预和指导来访者,只需要静静地听来访者的倾诉,主动地进入来访者的主观世界,利用他的视角、他的思考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用心感受来访者的生活点滴,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要试图去评价、评论这种体验与感受。

(2)创造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环境


想要激发来访者的自我实现的潜能,首要做的就是:信任。


相信来访者拥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利用心理学的背景资料,通过沟通交流给他一个温暖、尊敬、认可的外界环境。努力地为他创造一个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环境,才能使自我结构与经验协调一致。


(3)真诚: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基础


心理咨询师需要和来访者建立一段真诚的亲情关系,而非医生与病患之间的专业关系,也不是一种表演过程。只有真诚的融入到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才能更有效果的帮助他,激发自己的自我实现的潜能。


所以说,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


必须要做到“人本”。


“人本”不仅仅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学理论,随着心理学在我国境内不断发展与传播,逐步形成一种流派,也就是今天心理学文献中提及到的“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流派源于上个世界五十年代初期,当时世界上主流的两大心理学流派——“精神分析流派”和“行为主义流派”,就在两大流派势均力敌的竞争之时,“人本主义”流派迅速横空出世。

它的出现,可以说是得罪了两大流派。

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同时也批评弗洛伊德为首的“精神分析”流派只关注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的心理。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与演变,人本主义的哲学理念和治疗手段得到了大范围应用与推广,目前逐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思想、一种内在性格。今天的“人本主义”更像是一种运动,一种革命,是一种尊重人性,对“简化的”心理治疗过程的一种反抗


03

人本主义的对我们的启迪


人本主义的终极奥义,教会我们: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显然,生命的意义就是,成为自己


那么,我应该如何成为自己,追求属于我们的幸福人生呢?


我想,“人本主义”教父,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建议,会给予我们肯定的帮助。


(1)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无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忘怀一切。


它意味着一种不带有青春期自我意识的体验。


在体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以个体的存在,每一个个体完完全全成为一个人。这就是我们自我实现的时刻。

(2)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们需要真诚的倾听身边每一位人的倾诉,真诚的与ta建立社交联系,与其友善沟通,以对方的视角、思维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理性的看待身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做一个诚实、有责任担当的好少年。

(3)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


知道自己不善于做什么,知道自己的潜能是什么?——这些也是构成发现自己的一部分。


(4)学习放弃防御。

我们需要弄清一个人的底线,如他是哪种人,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对于他是好的或不好的,他正走向何处,以及他的使命是什么?等等一连串的细节问题。

向一个个体展示他自己——这意味着心理病理的揭露,这意味着对防御心理的识别,以及识别后找到勇气放弃这种防御。这样做是痛苦的,因为防御是针对某些不愉快的事建立的。

但放弃防御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神经症与人的成长》霍妮著;
原创:萌洋洋同学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