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一直在内耗?”

当陷入到过度的焦虑、压抑等困扰中,我们往往是无力的,内耗的,难以集中注意力做我们想做的事情。

 

那么这种内耗背后的模式到底是什么呢?以一个真实案例和大家分享(为了保护隐私,案例做了文学化处理)

 

一位90后男士,在一家跨国公司负责项目经理。他遇到以下挑战来求助:

 

他常常体验到沮丧、无助的情绪困扰,在亲密关系中如此,在工作中也是如此。

 

他无奈的说:“为什么我一直在内耗?”


他负责某个项目运营的时候,自己也想多和顶头上司汇报进度,或者多多沟通联络感情。可是往往见到上司就会感受到很不自然,莫名其妙就会紧张,不知道讲什么好,同时很担心自己说错话或者说不适合的话,那样会感觉自己很傻。


他一直在工作中非常尽职尽责,看着同级别的经理和顶头上司谈笑风生,沟通起来那么自然和亲密,自己好生羡慕。而自己因为这个小障碍,常常是做了好多事情,但不太会去沟通和汇报,好像并不受上司到重视和认同,感觉好挫败和无助。

 

这位男士经受这样的困扰已经有十几年了,那么他情绪困扰背后到底是什么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大师贝克的观点来看,我们困扰背后由浅入深有三种模式:


自动化想法:在某一情境中,大脑自动化出现的想法,如:看到堵车了,我们告诉自己“坏了,今天要迟到了。”


中间信念:我们从原生家庭或生活经历中学习到的规则、信念和假设。如:我对你好,你一定要对我好。


核心信念:潜意识最深处我们对生命和对自我的信念或信仰,


如:我不好/我做不到!

 

那么这位男士内在模式是:

 

看到顶头上司一瞬间的想法(自动想法):


千万不能说错话,也不能讲不适合的话,一定不能出错。


内心更深处的信念(中间信念):


如果说错话,犯一点错误,那么我就是一个非常蠢的人。


内心最深处的信念(核心信念):


我很不好。

 

核心信念一般与我们曾经童年的经历,原生家庭的经历有巨大的影响,一般会压抑在我们内心深处,压在我们的潜意识记忆深处。那么这位男士潜意识压抑的记忆是什么呢?是什么影响了他的核心信念?

 

把来访者导入到浅层潜意识状态,来访者说出了内心深处的一个秘密:


12、13岁的时候,父亲来学校接自己放学,自己好像不经意的和班主任笑嘻嘻的开了一个什么玩笑。父亲突然勃然大怒,当着很多人,打了自己一个耳光,让自己跪在地上给老师道歉。


父亲告诉他:“你真是太蠢了,怎么能对老师说出这样的话!”


一想到这件事,来访者感觉到全身发抖,连呼吸都感觉好沉重,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是那种恐惧还是深深的笼罩着他整个心灵。

 

从此,他好害怕自己犯错误,害怕和长辈或者权威人士说话,也不敢主动和自己的领导沟通项目进度。感觉自己只要一犯错误,或者别人否定或批评自己,就会觉得自己好蠢,好傻。

 

后来通过陪伴这位来访者在潜意识中和父亲对话,释放和重新塑造了他曾经对父亲的恐惧、压抑和愤怒。同时,我们一起讨论,重新塑造了他的自动化想法、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他学会了对自己更符合现实的看法:

 

有的事情我很擅长,有的事情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练习。如果我做的一些事情不符合别人的标准,那也不代表我好蠢,不能等同于我就是一个不好的人。


我的行为不等同于我的价值!

 

当他的内在模式发生了变化以后,他的情绪从过去那种压抑和无助的困扰中走了出来,虽然在不顺利的时候,还会感受到遗憾。


但是他兴奋的说:“这一切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被深深的挫败和无助所吞噬,像掉到一个黑漆漆的无底洞里。再也不像过去那样会彻底被情绪卡住,无心做其他事情,现在会很快从低落中恢复过来。”

 

在面对职场、情感和生活中的挑战,他越来越发现自己内心有足够的空间可以面对和接纳那些不好的情绪,同时更有自信和勇气应对挑战。整体上他变得对自己更加接纳和信任,积极和乐观的情绪越来越多。

 

“性格决定命运”,对我和我的来访者,心理陪伴最终的目的地就是改变性格的过程。这个改变具体就是改变一个人怎么想,怎么感受,怎么做,专业上称之为:认知模式、情绪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改变。


这是一个性格和心灵重新塑造的系统而伟大的工程!

 

那么当你陷入情绪困扰中,你内在的模式是什么呢?很高兴看到你的回应。

 


作者:高晓墉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