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作死,一边自救:当代青年“朋克养生”生活实录

文 | Monana
来源 | 华东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微信公众号ID:xlzxecnu)
原文标题:“一边作死,一边自救”:当代青年“朋克养生”生活实录

“敷最贵的面膜,熬最晚的夜”,“一边暴饮暴食,一边吃健胃消食片”,“喝奶茶睡不着,褪黑素少不了”,“雪糕太凉所以要吃红枣口味”,“睡前刷手机一定要开护眼模式”……


这些行为要是被爸妈看到了,难免一番说教,但在年轻人中却十分常见。

 

有一个词准确形象地概括了这种“一边作死,一边自救”的生活方式——朋克养生。

 

为什么朋克养生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会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你可能会说,还能为什么,生活所迫呗。的确,丁香园和《健康报》联合发布的《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中显示,在60后至90后这四个群体中,90后群体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分最低,进行定期体检的比例也最高。但是,在今天的文章中,小丘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朋克养生的背后究竟暗含着人们怎样的心态?

当代年轻人有着更多选择的自主权,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生活的失控感。忙着赶作业错过了饭点,晚上回到宿舍,你只能点一份油腻的外卖来充饥;夜深了,躺在床上回想被各种信息塞满的一天,你选择通过刷手机的方式来放空自己,开始又一次的报复性熬夜;好不容易到了周末,社团里却约着要去轰趴,为了显得合群,你还是去了,拖着疲惫的身体又嗨了一个通宵……这样的经历在年轻人身上并不罕见。

 

有时候,我们并非是完全出于自愿,而选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是在被外界牵着鼻子走。就拿报复性熬夜来说,虽然熬夜是人们主动选择的,但进一步探究其原因,便会发现这和白天生活的满意度密切相关,我们报复的,是被外界剥夺的时间和白天的生活不如意。

 

根据控制感补偿理论,个体处于低控制环境中会产生焦虑感,从而驱使个体采取行动来重建对生活的控制感。人们希望自己可以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无奈于现实中的重重阻碍,因此处于渴望健康却难以做到的焦虑之中。这时候,朋克养生作为一种折中的、易操作的行为模式,恰恰可以缓解这种因失控而带来的焦虑。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年轻人总是执着于“作死”后的“再抢救一下”。有时候,自救只是为了缓解我们的健康焦虑,获得一些心理上的安慰——至少,我没有放弃自己。从这一角度来看,朋克养生其实是年轻人在快节奏、高压力生活下发展出的一套独特的应对策略。


另外,朋克养生与传统养生的区别之处在于,前者往往是通过购买养生产品实现的。因此,朋克养生的流行,也离不开消费主义的催化作用。

 

前段时间,我在某知名公众号看到了一篇有着10w+阅读量的文章,叫做《胖的真相难道是穷?》。虽然标题引起极度不适,但我还是按捺不住好奇点了进去。文章首先展示了《Nature》的一项调查结果——80%的肥胖率增长发生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随后对该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虽然内容不无道理,但是“胖的真相是穷”这种表述,确实有贩卖焦虑的嫌疑——它将健康与阶层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消费主义抓住的便是这一心理,为自己的产品塑造出一批批“精英”代言人。精英们喝水要喝依云,睡前要吃褪黑素,熬夜之后要敷SKⅡ面膜,每天还要服用来自世界各地的保健品,像日本的深海鱼油、新西兰的胶原蛋白、澳大利亚的葡萄籽……诸如此类的宣传有很多,以致于让人们产生了使用这种商品就可以实现自我提升的错觉。在当代社会,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无病无灾,更多的是精致、体面的生活方式。年轻人们购买养生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满足对“自我提升”和“阶级提升”的渴望。

 

读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长舒一口气:“我就说嘛!朋克养生是年轻人的通病,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不是我的问题。”

 

事实并非如此。诚然,生活压力大、节奏快是人们选择朋克养生的关键因素,消费主义也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朋克养生与个人的自律性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既然知道No Zuo No Die”的道理,为什么我们还要在“作死”的边缘反复试探呢?

 

因为我们在做出某些不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时,往往可以获得即时满足。即时满足着眼于当下,是人们追求享乐的本能体现。

 

有一次,一个朋友约我去吃火锅,这是一家我心心念念许久的店,但是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最近有些上火,不适合吃辛辣刺激。可一番纠结后,我还是选择了满足口腹之欲,不过我在点餐时,安慰性地多点了一壶菊花茶,美其名曰“清热去火”。

 

由此可见,所谓的“养生”行为,为我们追求即时满足提供了庇护。寻求快乐是人类的本能行为,克制欲望又需要耗费较多的自制力,朋克养生在其中找到了一种平衡,使得人们既可以放纵欲望,又不用担心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这或许是年轻人们选择朋克养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太多让人欲罢不能的“快乐陷阱”。(毕竟,火锅那么好吃,不是吗?)

或许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毕竟学业和工作上的压力不会消失,生活的节奏不会变慢,消费主义的浪潮也不会停止,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在这个充满“快乐陷阱”的社会里,主宰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被欲望主宰。Keep有句著名的口号叫做“自律使我自由”,当我们拥有了抵抗诱惑的能力,也就拥有了对生活的掌控感,实现了真正的自由。

 

我们需要意识到,“朋克养生”并非真正的养生,或许最后那一下“自救”真的有用,但这终究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传统的养生来源于道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遵循天地四时的规律,休养生息。

 

由此看来,养护身体还是要从日常做起,“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才是健康的不二法宝哦!


小丘说


即便是不得不熬夜,也要时刻注意身体的保养和护理,不要朋克养生养着养着,反而把自己养垮了喔~

参考文献:
[1]郭昫澄 & 郭永玉.(2012).社会情境中的控制感. 心理科学进展(11),1860-1868.
[2]张睿 & 杨力超.(2020).健康焦虑的建构与反思——消费主义嵌入下青年人的日常养生实践. 中国青年研究(10),87-93.


公众号简介 | 华东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微信公众号ID:xlzxecnu)关注·接纳·成长,小丘带你聊温暖科普,搞有趣事情!
排版:小鲸鱼   Claire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