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学人”眼中心理学的未来

 

记得自己在刚开始学习心理学时,曾经参加过一个俱乐部的活动。

 

在那个活动中,有一个即兴演讲的主题,名称是“如果不考虑现实因素,你最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

 

当时的我想都没有想,就冲上了台,说出了自己心中一直的一个答案。

 

我说:“我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让更多人了解到更多科学的心理学知识,破除关于心理学的“神秘”的偏见,让大家都能够了解到,心理学在生活中会带给人们多么大的帮助。”

 

这也是我对于心理学未来发展的一个美好的期盼。

 

 

我想,每一位学习过心理学的“心理人”,都一定听过这句话:


“心理学拥有一个很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很短暂的历史。”

 

这个短暂的历史,是在说,心理学正式的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历史还很短暂。

而漫长的过去,便是从古至今,人类对于“自我”,“灵魂”,“意识”,与“人性”,从未停下过的探索。

 

从人类开始演化出文明的那一刻起,这些问题,就一直在我们的思想中、血脉中、文化中不断传承。

 

不分种族,不分地域,探索我们自身,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而也正因为心理学成为科学的历史短暂,大多数人对于它的理解,还停留在“灵魂、意识”等这些难以求证,甚至容易与“神秘”联系到一起的印象当中。

 


而今天的我,已然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但却发现,要为心理学正明正名的这条道路越发的任重而道远。

 

让我不禁时常去思考,我期望,未来的心理学,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1、 人人都能接触学习到科学的心理学知识

 

为何现在心理学知识,没有更多地运用在平民百姓日常的生活当中,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大家甚至都不了解这个学科究竟是什么

 

所以要运用它更是无从谈起

 

虽然,现在已经有许多媒体、自媒体,在立志于做心理学知识的科普,但始终是处在“关心的人更容易看到相关的内容,而其他人,却始终接触不到”的状态中。

 

很多时候,不是大家不关心,而是,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获取相关的知识。

 

甚至心里对于心理学有什么用,都没有一个相关的概念。

 

若人人都能对心理学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知道其对于生活、对于关系、对于自身的成长都有着巨大的用处,能够解释和解决生活中许多的困扰,大家又怎么会拒绝这样的知识内容进入到自己的生命当中呢?

 

2、“心理疾病”去妖魔化

 

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人都知道,也已经很习惯于,当身体感觉不舒服时,去医院检查,通过吃药手术等方式去治疗身体上出现的症状。

 

而心理上的这些症状与身体上的症状并没有什么不同。

 

人们不会因为自己感冒了这件事而觉得不好意思,但是却会因为自己有抑郁症,而感到羞耻。

 

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家对于心灵上的“小感冒”,不够了解。

 

当我们不了解一件事情是如何发生,可以怎么改变的时候,这件事就会变得无比可怕。

 

所以,其实现在很多真正需要心理援助的人,都还藏在人群中,他们不敢暴露自己的症状,不敢让人知道。

 

只能在一个人的时候,默默痛苦。

 

而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能够像我们今天对待体上疾病的态度,去对待心理上出现的一些小“状况”。

 

我想整个社会的幸福度都会得到一个非常大的提升,社会上的恶性事件,或许都会少许多吧。

 

3、心理服务平民化

 

我曾见到许多真正需要心理援助的人,因为自身经济条件与现实原因很难接收到专业人士的帮助。

 

也曾经听到有人抱怨过,说心理咨询是否只是为富人服务的一个职业。

 

这个行业的现状的确会有这样的一些情况。因为一个咨询师在自身成长的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而进入行业之后,所有的个人成长与督导都还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

 

而因为这些限制,从业人员们,也需要维持自己的生活,所以在行业中,咨询或是学习的价格一直很高。便形成了这样的循环。

 

而这样的门槛,也确实将很多家境平凡,但需要相关干预的人,拒之门外。

 

希望,将来整个行业的发展能够普及平民化,或是像美国一样,将心理咨询(认知治疗)纳入医保的范围当中

 

同时,降低行业的学费门槛,提升考核门槛。让大家能够有更多的渠道,去学习,让更多有天赋有热情的人能够有机会走进这个行业。

 

门槛降低了,那么最终面向群众的价格才有可能降低到令大家能够接受。

 

 


以上三点,是我对未来一段时间,关于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期盼与思考。

 

当然,心理学的发展才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我相信,“心理学人”们,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地在探索,在付出努力。

 

任何一个学科的存在,都不会仅仅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最终总会落到,这个方向能够为我们人类,带来什么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向着未来,加油吧!

 

原创作者:本草纲苗
公众号:歪头看世界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