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当现实与奇迹碰撞在一起

作者:高予清
来源:高予清(ID:gaoyuqingxl)

希望会带来奇迹,但脱离现实的希望,也可能会带来毁灭。面对生活中的不可能,是该放下,还是该坚持?


 01 

 

作为大刘的粉丝,《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我期待好几个月了。


原著是很久前读的了,其中的情节已经模糊,但电影刚开始,我便明白,这是在原著的外壳下,要讲另一个故事。


不止是故事不同,整部电影的价值观与原著也是大不相同。


大刘文字的内核是理性与现实,而电影的讲的是感性与奇迹。


电影把人放的很大,而在大刘眼里,人跟蚂蚁没区别。


电影散场后,深夜十一点,我走路回家,北方的冷渗进皮肉里,也让我心中的迷茫蒙上一层忧郁。

大刘的文字告诉我:看看宇宙吧,你真的没有那么重要,该放下的就放下。


而大刘的文字被拍成电影时,我似乎又被教育:只要相信,只要死磕,面对宇宙中的不可能,也能创造奇迹。


创造奇迹,是很有吸引力的事情,谁不想变得更独特,谁不想成为英雄?电影做到了鼓舞人心。


接受现实与追求奇迹,其实是我们常面临的两个选择。


接受现实,是要接受平凡;

而创造奇迹,是要饱有激情。


你更喜欢做一个平凡的人,还是更希望做一个激情澎湃的人?

02 



大刘的科幻小说极具现实感,其中的现实不仅是硬科幻带来的,而是他非常冷酷地承认地球在宇宙间,不过是一粒微尘,人类在更高级的智慧面前,不过是一群蚂蚁。

猪被杀死,因为凶手想吃鲜美的肉;

貂被杀死,因为凶手想要华丽的皮毛;

而蚂蚁被杀死,凶手没有任何理由。


这才是蚂蚁的可悲之处。


“ 我消灭你,与你无关《三体》中这句话,极具魅力,让我心服口服。


大刘的文字是冰冷的,恰如冰冷的宇宙规则。


《流浪地球》非常特别,人类逃亡,居然要带着地球,这是多么凄美、浪漫又暖心的独特故事。故事框架本身已经超越了大刘的理智。以大刘的个性来说,流浪地球不过是他冷静之外,偶尔的浪漫灵感而已。


他曾表示,如果地球发生环境灾难或星际危机,从科学角度讲,他百分之百会选择飞船逃亡,因为流浪地球方案会将大部分能量消耗在毫无用处的地球内部负荷上。


我并不是一个科幻迷,却把大刘的作品都看完了,因为我迷恋他冰冷的现实感。


 03 


我读过很多治愈系的心灵书籍,而真正疗愈到我的文字却是大刘的《三体》。

我常搞不清楚三体的故事到底跨越了多少年,一个个生动人物在我面前走来又逝去,走来又逝去,走来又逝去……


一代代生命拼尽全力,历经磨难,最后被轻易地幻灭为一场空。如此的轻描淡写。


读完《三体》,是不是该有一种虚空的无力感呢?并不是。读完后,你反而会有一种很爽的透彻感。


生命无非是一场虚无,是佛家的空字。


而《三体》讲的空,不止是人类生命的空,不止是地球的空,还有宇宙。整个宇宙都是一场空,宇宙也有出生和死亡。

这才是真正深刻的空。


连宇宙都可能会逝去,还有什么不能逝去的呢?


如果说这是一种绝望,但谁说绝望不会带来疗愈?


吃透了绝望,人才能从很多固执的痴念中解脱出来,才愿意修得空性,才能学会放下。

 04 


大刘冰冷的文字让我学会了放下。而他的文字被拍成影后,却在讲:要固,要有痴念,要拼尽全力,这样才有希望,有希望就会造奇迹。


这是两种全然不同的精神。


电影拍的不错,很会煽情,虽然我觉得有些煽情太假了,但看到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漂浮而起的眼泪时,我还是落泪了。就是这么感性。


电影刚散场,我不禁感慨,要有希望,希望会创造奇迹,会改变不可能。然后,我走入北方的寒夜,陷入迷茫。

希望会带来奇迹,但脱离现实的希望,也可能会带来毁灭。


面对不可能,毁灭不会走向电影英雄,英雄只会创造奇迹。而我只是生活中的凡人。


作为凡人,面对生活中的不可能,是该放下,还是该坚持?


是实事求是,还是要创造奇迹?

是接受平凡,还是要斗志昂扬?


05 


曾经,我是一个相信奇迹的人。即使全世界的人告诉我这样不行时,我还是会坚持到底,只要我相信,没有人能拦得住。


家人朋友都说我是一个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人。


因为固执,我的确创造了一些奇迹,奇迹让我相信,当你死磕到底时,连老天都会帮你。


但也因为固执,我也躺过很多次棺材。躺进棺材有多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但我从没有后悔过,因为我宁愿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愿中途放弃。


这几年,离开职场,离开人群,生活变得清淡,整个人松弛了很多,这让我几乎忘记,曾经自己是一个充满狠劲的人。

而电影《流浪地球》瞬间激活了我骨子里的鸡血精神。这真是一部打鸡血的电影。


鸡血让人活成英雄,而空性让人活成微尘。

鸡血强调活着,而空性无所谓生与死。


终有一天,世间万物,都会走向死亡。


死亡是最大的现实。


死亡到底是什么呢?

 06 


大刘文字时间跨度太大,读完你不得不思考死亡。


我认真想象过自己的死亡。


身体燃为灰烬,汇入大海河流,或者融入泥土,或者被某种动物吞进肚子里,也可能会长进树里。最终可能会变成空气。化作风雨。



人身会化作风雨,不是诗,是事实


无论最终我变成什么,我感受到的是,自己还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着。灰烬、水、泥土、融入其他生命体的细胞,以及空气,都还是存在着。


以量子的身体存在着。


在我看来,每一个微小的量子都是生命,所以,死亡不是消失,只是换一种形式存在。


生命漫长,我们不必每段轮回记忆都要记得,因为无论成为人身,还是化作风雨,我们都还是存在于宇宙中。


存在即是当下,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微尘是轻盈的,轻盈不需要携带记忆,微尘本身就是记忆。


灰烬就是微尘,多么的形象。想到这些,我浑身轻松,有一种踏实稳固的释然。


接纳自己如微尘般平凡,真的很幸福。是一种平和的喜悦,由内而外。


每次轮回,都像是一种回归,回到母亲身边,宇宙是母亲。就算有一天,母亲也会死去,但母亲还有母亲

宇宙之外,还有宇宙。我们总有安息之处。


 07 


终于走回有暖气的家,我身体恢复温度,心情也回到现实的日常,忽然觉得,大刘的文字是一个冷静的极端,而《流浪地球》电影中的故事又是一个奇迹的极端。


而我们凡人,可能都很难把握好极端生活。


以前我做事喜欢走极端,面对选择,或左或右,非黑即白,有点边缘人格体。如今,自己总算有了中间地带。


生活琐碎,过于冷静,可能会与梦想失之交臂。而钻进脱离现实的期待中不出来,可能会活在幻想中而不自知。


现实与奇迹也可以整合在一起。


过好当下,做自己喜欢的事,与喜欢的人在一起,就是最现实的奇迹。


拥有这样现实的奇迹,最幸福的事,就是做一个平凡的人。安静,自在。


一部科幻电影,让我的心灵随脚步一起,也进行了一番行走,也蛮有收获。

作者简介:清心,本名高予清,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咨询师,管理硕士,心理硕士在读,壹心理认证作者,豆瓣阅读签约作者。微信公众号:高予清(ID:gaoyuqingxl);个人微信号:qingpsy 

责任编辑: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