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你的孩子听你的吗?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有时候会变得剑拔弩张。说教、打骂,用家长身份威逼利诱,这些我们惯用的,屡屡奏效的法子突然失灵了。脾气再好的爹妈,也会为了孩子的油盐不进而大发雷霆。

以前,在遇到问题时,我会和孩子坐下来,面对面地,心平气和地交谈。但是,随着他不良习惯的增多,我的批评、指责、唠叨和说教声不绝于耳。

渐渐地,他拒绝和我交流,甚至在我要和他讲道理的时候,干脆就堵着耳朵不肯听,甚至扯着变粗了的嗓音冲我大喊:“我不想听!我不想看到你!”那一刻,我只想去找根棍子,狠狠地揍这个小子一顿。

今天,在看《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这本书的时候,给了我非常多的启示,我开始反思,我是否应该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

首先,这本书破除了我的一个错误认识,就是沟通的目的。曾经,我学习家庭教育,学习心理学,为的都是让孩子能乖乖听话。确实,也起到了很不错的效果。我也一度暗自庆幸。

可是,这本书的作者在书中强调,我们必须放弃任何形式的控制。

孩子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心智的成熟,能力的增长,他对世界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生活,会有自己的理解和安排。这个时候,作为父母,我们对他们的影响在日渐消退,即使学习了沟通技巧,也不会总能到自己想要的,相反,我们要逐渐习惯放弃对孩子该做什么的影响。

父母应当为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感到高兴,同时,为自己在帮助孩子在健康的道路上前行而感到快乐。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01

倾听


倾听是父母最欠缺的养育技能,但它恰恰是沟通的首要因素。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12个帮助父母提高沟通技巧的建议,这是一群十几岁孩子列出来的清单。虽然这是外国孩子的建议,但看完后,你会发现,这些同样适用于中国。青春期孩子与父母的问题,全世界都是差不多的吧。

1、不要长篇大论地说教

2、说话要简短而亲切

3、不要以高人一等的口气对我们说话

4、听我们说——不是要说服我们

5、不要说了一遍又一遍

6、如果我们有勇气把自己做的错事告诉你们,不要发脾气,不要反应过度

7、不要打探或盘问我们

8、不要在另一个房间里大叫,并期待我们赶紧跑过去

9、不要通过说“我把这件事做了,因为你没有时间”之类的话,试图让我们感到内疚

10、不要做你无法兑现的承诺

11、不要把我们与兄弟姐妹或朋友进行比较

12、不要跟我们的朋友谈论我们

这些建议几乎和我儿子对我提的一样,尤其是前面五条。我想,在孩子眼中,我可能也是个坏习惯“屡教不改”的妈妈呢。

02

放弃权利之争

使用有效的沟通语言


你有没有和孩子这样说过:

别跟我那样说话,小丫头(小子)!

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怎么能这样跟我说话?

或许军校会教给你更尊重权威。

我的孩子不能这样说话。

如果我打你一顿,你就会对人更尊重了。

这些是作者列举出来的父母说出的话。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

这些话其实是在向孩子警告:我是你的父母,你必须听我的。

可惜十几岁的孩子已经不会再买账了,他们急不可待地要向你宣示他的主权。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争吵,很多时候,都是这种权力之争。

有效的沟通语言能帮助孩子感受力量,而不是陷入争斗。

作者给出了几个具体建议:

我们做个交易吧。比如“你打扫房间,我开车送你去电影院,怎么样?”

我们商量一下。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你周五晚上有什么打算,然后,我会告诉你我的计划,看看我们是否能找到两个人都能接受的事情?

这样比较好。

嗯,我想知道我做的什么事让你这么烦?

哇!你真的生气了!

我需要去做一个“暂停”,直到我们能尊重地对待彼此。

闭上嘴倾听。

你知道我真的爱你吗?


03 

“我感到”和“你感到”句式

“感受”这种东西很奇妙,不管你看见还是看不见,它都在那儿。

如果你看见,并接受它,它就会乖乖的跟你走。如果你看不见,或者是假装看不见,甚至试图去消灭它,那么它就会象一头小怪兽一样,不停地折腾你。

诚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人们很容易将说出感受变成了找借口、解释、攻击。

这时候,运用“我感到——因为——我希望——”有助于你更好的识别,并将感受表达出来。

例如:

我感到很烦,碗还没洗好,因为我喜欢看到干净的厨房,我希望你在我开始做饭之前,把餐具洗干净。

你的成绩单上得了个a,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知道你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你打你弟弟的时候,我真的感到很生气,因为我讨厌暴力。我希望你能想想表达你的感受的其他方式。

当你用“我感到”句式为孩子做出榜样时,你就是在帮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并以尊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你感到”这种句式,则有助于认可他们的感受。

例如:

你讨厌我命令你去做事情,并且感到很生气,因为我没有尊重你的时间和兴趣,你希望我能给你更多的提醒,或者让你去选择,对吗?

文中举了一个例子,对我来说非常实用,因为我才遭遇类似情况。

妮娜15岁的儿子不想上钢琴课,并且说,如果妈妈强迫他去,他会去上课,但拒绝练习。他还说,他想改学吉他。

一开始,妮娜试图说教,但毫无效果。于是她决定试试“你感到”句式。

她说:“我感觉很糟糕,因为我没有倾听你,并且又说教了。我想再试试,一遍我能更多了解你的想法。你说你为我学了8年钢琴。你对此一定感到很生气。”

儿子说他学吉他是因为想组建一个乐队。此时,妮娜克服了想说教的冲动,对儿子说:“你对改学别的感到很兴奋,并且期待组建一个乐队,我很理解,我也认为以你的底子,学其他乐器都会很容易。”

在得到儿子进一步确认后,妮娜说:“我知道你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你想让我帮你找个吉他老师,我很愿意。”

这个例子中,妈妈放弃了想要改变孩子想法的做法,也许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继续学习钢琴,但是却保护了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并给予了孩子去安排自己人生的力量,同时学会承担责任。这些,比弹奏钢琴更加重要。

每次我儿子闹情绪不肯上我给他报的课外班时,我们之间除了争吵、谈条件,几乎没有其他有效沟通。这次,我也来试试这种方式吧。

原创:此心安处♥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