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故事
李纯风是高三(2)班的学生。
李纯风这个人,有点不修边幅,头发长长的,也不怎么修理。虽然老师要求所有男生的头发前面不能遮住眉毛,后面不能超过衣领,但是李纯风依然能够严格地执行标准又把发型保持得很帅,引起高三年级不少女生的青睐。同班其他男生给李纯风取了一个绰号“发疯哥”。
李纯风的“疯”,不仅表现在发型上,还表现在对待作业的态度上。
李纯风做作业,完全凭自己兴趣。
高三同学都在课室里做晚自习,李纯风嫌人太多、房间里面闷,经常一个人跑到楼顶吹风,高兴的时候还哼着歌。
同班的男生以为李纯风去楼顶背书,还偷偷摸摸上去偷窥,发现李纯风还真的是在楼顶吹风—啥也没干,傻乎乎地看着远方。
李纯风个子很高,篮球打得挺好,有时候晚上,一个人拿着篮球在操场上投篮。
大家都在课室里读书做作业,就他一个人在操场“哐哐当”的投篮,显得很不合群。
别看李纯风这么懒惰,可是他的学习成绩总是排在班级前三,年段前十,基本上保持在年段3-5名的样子。
同学们也很纳闷:“我们累死累活,起早贪黑读书,没日没夜地读,也不见得成绩有多好,怎么这个李纯风,一点都不需要看书,整天打打球就能够考到前三呢?难道他是超级高智商吗?”
有几个和李纯风要好的同学去问他:“欸,疯哥,怎么不要复习功课啊,有什么读书的武林秘籍吗?教一下我们呗!”
“哪有什么秘籍,我就是上课前预习,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记笔记,然后下课完成课后作业,没有什么困难的。对了,同学们有不懂的习题拿来问我,帮助同学们答题的时候,也是我做作业的机会啊,帮助同学的时候也是我自己疏离思路的时候,懂了吗,要多帮人!哈哈。”
“李纯风这样的学霸,真是天赋奇才,老天给的好命!”一个同学不由得叹息。
这位同学是邵勇,邵勇的读书方法,可以说是典型的高中生学习方法:特别勤奋。
邵勇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操场拿起英语或者语文课本,找操场的一个角落摇头晃脑背书。到了上课时间,邵勇准时出现在课室,正襟坐着,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认真听课,至于有没有听进去,听懂了多少,只有他自己知道。下课后,邵勇马上记录老师讲课的重点,书本上记满了笔记。
邵勇生活非常规律,“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教室、饭堂、宿舍。好像他非常忙碌非常认真的样子。
可是,邵勇的成绩一直都不如意,在班级里面排到中等偏下的位置。
班主任王老师找邵勇谈心:“邵勇,你要注意学习方法,别死读书,读死书。”
“王老师,什么是学习方法,我觉得自己方法很好的啊!”
“要注意归纳、总结,而不是只知道读书看书做作业。你不反思,作业做得再多也没用啊!”
“哦,知道了,谢谢老师。”
邵勇也不知道是真的知道,还是假的知道。好像也会开始做归纳了,不过那个归纳的逻辑,只有他自己理解,别人完全看不明白。
在李纯风看来,什么归纳总结,那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还需要花时间去整理吗?
在邵勇看来,什么归纳总结,还不如认认真真做几道题实在,还需要花时间整理什么?
结果,李纯风如愿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而邵勇,不出所料,“二本”!
高考放榜那天,邵勇大哭了一场。感叹自己命不好。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读书,只考了一个“二本”。
02
对高中学习的反思
事实上,在当今高中的学生中,李纯风和邵勇代表着两类学生群体。
一群人读书轻松,代表人物:李纯风;一群人读书困难,代表人物:邵勇。
是不是有人天生就是会读书呢?是不是有人天生就是不会读书?
学习费劲的学生,通称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
什么是学困生呢?
我们比较认同华东师范大学沈烈敏教授对学困生的定义。沈烈敏(2008)认为,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学生学习方面存在认知、技能缺陷或者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得结果是学习成绩差。
如果给予学困生一些干预,随着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或者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可以较大改善,并且能够持续稳定地提高学习成绩。可以认为,学困生是一批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学生群体。
学困生的问题不是智力问题,而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认知障碍。
03
怎么才能让
学困生转为学霸呢?
总结学困生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包括:兴趣缺乏、意志薄弱、方法不当、态度不端正、归因不当。
外因包括:教材、教育方式、家庭原因、社会因素。
从内因方面分析,虽然有5个原因,但是归纳起来,还是要从学习方法上去想办法。
以高中数学为例,为什么有些学生初中数学很好,但是进入高中数学很差呢?
我们得分析高中数学为什么难学!按照日内瓦学派的研究方法,我们需要对高中数学、初中数学进行比较。
1、数学语言形式不一样。
初中数学的语言比较直观,而高中的数学语言比较抽象。
初中数学有什么内容呢?
初中数学语言所涉及的有:
-
几何证明
-
坐标轴
-
解方程等
这些数学内容学起来简单、通俗、易懂。
举一个例子:
长沙市某楼盘准备以每平方米5000元的均价对外销售,由于国务院有关房地产的新政策出台后,购房者持币观望.为了加快资金周转,房地产开发商对价格经过两次下调后,决定以每平方米4050元的均价开盘销售。求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
答案: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根据题意,得5000(1-x2)=4050.解得x=0.1
所以,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10%
这种问题比较实际,也比较直观,考生套用一个模型、一个公式,就能够回答问题。
而高中数学语言抽象程度明显增加。
高一的学生要学习内容包括:
-
抽象集合
-
一些函数语言
-
图形语言等
一开始进入高中,数学就将难度大大增加了。数学语言难度提升是很多高中学生从一开始就很难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主要原因。
我们来看一道题:
这道题非常抽象,要学生掌握三维结构,并且对坐标系的概念要非常熟悉。
2.从认知思维方式不一样
对于初中的教学,教学可以采取单一、机械的方法。教师只需要把数学解题的方法告诉学生,学生按照老师的解题方法去做作业,一般都能够取得好成绩。
比如前面那道数学题。学生知道等比例降低的模型,就会做题了。
不论是楼价问题,还是汽车价问题;不论是升价,还是降价,都只需要采用简单的数学模型。
而高中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了。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指的以下几方面:
1) 拥有观察、实验、比较、猜想等能力
2) 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3) 能够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 运用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以上四点是高中数学思维的重点,但是老师很少讲解这四点思维方式,而是讲解试题。许多学生也没有能力掌握以上四点思维方式,产生学习障碍。
一些初中学习很认真的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数学的概念和定理,但是通过这些机械的记忆,没有办法真正思考和理解题。
还有一些很刻苦的学生采用题海战术,大量做题,依赖于传统的固定的解题方式和思路。也许短时间有效,但是如果考试出现超常的难题或者变形题目时。学生常受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不愿意去寻找有效的解题方法,如此下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受到了阻碍。并且考试成绩非常不稳定,忽高忽低,受出题因素影响太大,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情绪。
3.从内容丰富程度不一样
高中数学的知识量多了很多。如果不采取更加高效率的学习防腐,学生可能会不够时间学习,导致每天学习功课要到半夜甚至更晚。然后第二天精力又不够,听课效率低。这样会导致恶性循环。
由于知识量大了很多,以前初中靠老师讲课做题的模式,转化为需要自己独立学习和思考,学生独立性的要求增强了许多。
知道了初中和高中数学学习的差异,我们也要明白,高中的数学学习,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希望各位家长,不要动不动就说:“考试不好,肯定是懒,下多点功夫,不就行了吗?”
没那么简单哈!
各位家长收入也不高嘛!也许孩子可以顶嘴“收入不高,就是你懒,多加班,不就行了吗?”
成人、孩子其实都不容易。各有各的难处。
要想学习好,无非就两点:
-
找准方法
-
花点时间
04
怎么找准方法呢?
前面已经讲了很多,就拿数学功课来说,要有数学思维能力。
1、会观察会实验。这就得有一些好奇心和动手能力了。要鼓励学生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去研究实践。
2、会归纳、演绎、类比。归纳法与演绎法是人类理论思维过程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贺业明, & 丁萍,2008)。我们要运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来认识世界,把握客观真理。
什么是归纳?从实例中总结一般规律。是从个别判断到不必然 、一般性判断的推理方法,是从个别中认识一般的方法;
什么是演绎?从一般规律去推理实例,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也就是从已知的某些一般原理 、定理 、公理或概念出发,推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什么是类比?比较比较,多视角看问题。
3、会表达。很多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不交流不表达,这样不好。学习要和同学一起学,大家交流解题思路,互相探讨解题方法。不要担心自己不如别人,也不要担心教别人会影响自己学习。学会阐述观点能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学以致用,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应用,导致学习和生活的分离。这样不容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认为学习没有用处。
数学是一门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一个人的数学意识和素养息息相关。
比如:“甲店,手机促销,买一部手机1000元,每增加一人团购立减50元,最低680元。乙店,买10送1。用函数的方式,解题,看看是哪个店更优惠!?”这种数学思维方式,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