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社交尴尬:没有梗,我们之间就无话可说了吗?

作者:一下冷静
编辑:未未
来源:微信公众号:社会学了没(ID:socialor)


不难发现,在闲逛各种网络平台的时候,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梗,文字对话、表情包和图片各种形式都被网友们信手拈来。

活跃在干饭一线的人,就凭着自己的曲库素养和文学素养,创造了一堆的干饭口号:


“此后余生,能让我放不下的,也就只有筷子了。”


“吾日三省吾身,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啥时候去吃?”


还有网友搜集了一些最近流行的梗,写成了小作文,乍一看还有点让人晕眩……


整点778,真是绝绝子,好吃到跺脚脚,今日份仙女营业啦 今天和集美去买奶茶啦 救命我真的哭死 呜呜呜这家店的奶茶真是歪歪滴艾斯 啊啊啊啊啊啊 冰淇淋也是绝绝子鸭 我暴风吸入 好吃到跺jiojio 路上还看见一个普信男 无语子 真下头 不过 嘻嘻嘻 回来遇到一只小狗勾 呜呜呜太可耐啦 不管啦 今天跟集美也是在逃公主的一天呢好想谈一场双向奔赴的恋爱呜呜呜


热衷于斗图的网友每天孜孜不倦地制造和搬运着各种梗图,简直让人笑不活了。


玩梗也不分认识了多久,哪里有对话,哪里就有梗。

看来,这届年轻人的社交生活里已经少不了玩梗,要总结起来就是:玩梗一时爽,一直玩梗一直爽。


01

玩梗这东西,真让人上头


“梗”也被称作黑话,简单点说就是笑点的意思。玩梗的人,通常都是带着三分薄凉,三分讥笑和四分漫不经心,一开始可能并没想到自己会在玩梗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玩梗首先是因为受到了刺激,对,就是受到了刺激。周围的视觉或听觉刺激如果重复多次,或持续时间较长,就能引起有机体的兴奋。比如,第一次听到reader“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我内心想的是:简直难听到爆炸……


第二次再听到这旋律:嗯我好像会了。


第三次:给我个前奏,我能把整首都唱下来,太洗脑了哈哈哈。 



同时,当周围人都在玩梗,刚开始我们可能觉得有点生硬和难以接受。群里室友发的“你不要抱怨,抱我”,朋友圈初中同学发的“懂自懂”。额,反正每个字都认识,合起来听不懂就对了。


朋友从很早开始就给我发yyds,比如乐乐茶玫珑绿豆沙yyds,炸年糕yyds,贵州酸汤yyds,所有一切好吃的食物,她都会以“×××yyds”的句式向倾情我推荐。一开始我的表情是这样的:


后来当面问她,她说的yyds到底是啥意思。朋友向我解释了一番,我表示懂了,之后也能尝试着用yyds向朋友推荐我喜欢的东西,两个人的聊天顺畅了许多。


其实,在玩梗的时候,大家都默认:懂我的梗,就是懂我的内心。互相之间抛的梗,都能心领神会,并迅速接上,形成一种情感认同。


网络平台上,“姐妹”“集美”是女生之间常用的梗,认同这个梗的人,很容易就建立起“一声姐妹大过天”的友情。这或许就类似于朋友聚会、公司聚会里无酒不欢的现象,“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在喝酒助兴、聊天玩梗的过程中都能让人表露出更自然、更即时的情感,同时也能够帮助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02

玩梗玩出了社交尴尬是一种什么体验?


玩梗玩得好,就能愉悦气氛,迅速打破僵局。但频繁玩梗,或者不合时宜地玩梗,可能真的会让对方生气。



这位网友的“鬼能看出你在玩梗”,应该足以表达愤怒了。 


在玩梗失败后,有人开始反思:“和一个什么梗都不懂的人聊天,他会听得莫名其妙,你有点尴尬,有时候还要解释半天。不过这也不能算对方的问题,知道Ta不懂梗就别老用梗呗。聊天嘛,表达清楚才是最重要的吧。我觉得,不同对象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不得不说,这位网友简直就是正道之光。


虽然自己爱玩梗,但别人可能听不懂,或者不擅长玩梗。这时候就需要尊重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要频繁地玩一些别人连听都没听过的梗。如果实在想不到替代的词,可以向他人进行简短的解释,便于对方理解。否则,整场下来你可能只是在自我愉悦。


有些人甚至对玩梗颇有抵触心理,有网友直言:“玩梗玩得人与人之间都不能正常沟通了,尤其是有些时候有人会拿一些很严肃的事情来玩梗,就让人觉得无语。”所以你看,人就是这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所以玩梗需要分场合,而且适度玩梗很有必要。直频繁地玩着某个梗,无论别人问什么,得到的回复都是”get”或者”soga”这样的封闭式回答,这样一来,两个人之间的沟通也就无法再深入下去了。还有一些低俗没有底线的梗更是少玩为妙,因为它已经远远超出了“这只是个玩笑”的范畴。 


总之,爱玩梗的人和不爱玩梗的人都各有各的理由,社交尴尬大概就开始于两者之间都互相不能理解和尊重对方。如果每次聊天,我们在谈话形式上陷入“到底要不要玩梗”的困境,那么形式之下真正的情感表达和意义阐释这些更重要的东西就可能会被我们忽视。


“我不玩梗,你非要我玩”,或者“我每每玩起梗来,你就表现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哪比得上“最近过得好吗?”“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这些问题来的重要呢? 


参考文献:
1.陈钢.符号互动理论视角下玩梗互动行为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20.2.
2.王子健,李凌凌.网络“梗”文化的意蕴内涵与传播逻辑[J].青年记者,2021(14):109-110.
3.赵光亚,元丹.网络时代“梗”文化的实践逻辑与动因探究——以B站虚拟社区为例[J].东南传播,2021(05):84-86.
4.雷雳.互联网心理学:新心理行为研究的兴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一下冷静,编辑:未未,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会学了没(ID:socialor),泛社会知识社区~理解社会,探索自我。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