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是逃避么?我们如何走出996的泥潭

朝九晚九,一周六天班。

 

前段时间,996的话题上了网络热搜。

  

马云在与员工的内部交流中说,“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

  

这番话引发网友强烈吐槽,随后马云又发声:公司不应该强迫员工“996”,但“年轻人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吐槽方多数是认为资方不能置劳动合同法不顾,公然支持996的加班制度,一些上班族坦言受不了没完没了的加班,甚至主动辞职,那么,逃离职场,是一种逃避么?让我们仔细分析。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事实上,996热潮的背后,是职业认同和自我实现的问题。

  

如果公司愿景、激励机制能和个人梦想达成匹配,很多人996甚至007(24小时上班,一

周工作7天)都在所不辞,君不见许多创业者那么拼命?!

  

反之如果公司愿景和个人梦想不能匹配,甚至个人的身心健康都不能得到及时保障的话,一些人会消极怠工甚至用脚投票。 

  

“阿青”(化名)就是一名用脚投票的女孩子,她曾是一名设计师,用一些人的话来说,正当年,却做了职场的逃兵,但她乐在其中。

 

 

前两年,她从单位裸辞,一直持续到现在。前段时间,无意间她看到网络上“宅在家里的100种方式”主题分享,于是撰文分享《宅在家的方式不只100种》,包括但不限于下厨、看书、看电影、养花、画画、手工等。

  

她在网上晒菜品,又晒鲜花、绘画和手作等,不亦乐乎,她说,这两年是物质匮乏但是精神饱满的两年。

  

除了拥有丰富的生活方式,身体也在逐渐恢复,并且已经瘦下来20斤了。她自己很享受这种沉淀和收敛的时光。

 

对于一名还不到30岁的年轻人宅家不找工作,亲戚朋友多少会给压力,甚至男朋友也偶尔唠叨,不过阿青却不急。

   

辞职两年的日子,她装修婚房,做一些SOHO设计工作来勉强糊口。

   

开始,闲了一段时间觉得有点技痒,她开始找全职,找了1个月工作,陆续拿到几个offer,最后又都给拒绝了。

  

 

原因是,她发现所有的设计工作都很苦逼,比起程序猿的996,设计师可以说是9、24、6,9点上班,经常通宵加班,然后周六也可能要继续加班。

 

面试时,多数公司明确询问能否接受加班,有嘴上说不怎么加班的老板,朋友圈每天却发“凌晨两点公司的兄弟姐妹们还在奋斗,大家辛苦了!”。

   

阿青感叹,要找一份不加班的设计工作,真是难上加难。

   

升职通道也不易,阿青发现,在面试的多家公司里只有1家设计总监是女性,其他都是35岁左右的男性。

   

他们即使拿到两倍的工资,仍然一样每天加班到深夜,“我真的不想——做为钱卖命被客户指手划脚的苦逼设计狗”。

  

上班太苦,又因为之前得了容易复发不能劳累的病,阿青彻底断了找全职工作的念头。

   

她琢磨着从自己小文艺的爱好出发,开始做自媒体。她想过自己可以掌控的人生。

   

  

和阿青一样想的年轻人仿佛还不少,因为实在觉得加班太辛苦,但又不能不熬着。

   

每个城市的的哥最能见证加班者的辛酸。

 

 

 

推前十年,司机告诉我们:报社、网站这些都是很晚的,更晚的还有做项目的广告公司、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有的连续加了几个通宵班,清晨直接打车回家歇着了。

   

而最近几年,一拨拨的互联网公司崛起,加班人群的分布也开始变化。

  

的哥的姐们太知道应该去哪里“趴活”,在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里,永远有夜里随时回家的人,说不清楚是几点。

   

曾有一个女孩很崩溃:连续加班很晚回到家,犹豫斗争半天是要洗澡呢还是直接睡觉,如果洗澡,睡觉的时间就会少半小时。

   

也有很多的情侣或者家庭,因为加班面临分手,“回家越来越晚,男朋友明确跟我说,要不就换一个工作,不然就分手吧”又一个女孩很无奈。

   

魔都某游戏公司小衣也曾是加班专业户,和他住一起的父母很担心,父母做好等他的饭菜,常常凉了又凉。

   

晚上几乎没在九点之前回家过,有时候回家也继续工作,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休息过,“吃饭永远在外面吃,中午永远是快餐”做父母的,很心疼。

  

有一段小衣皮肤瘙痒,怎么也好不了,去医院检查说是过度劳累,免疫力低下。

  

 

  

对996的不赞同,让笔者想起了十年前的富士康跳楼事件。

  

彼时富士康公司连续发生多起跳楼事件,事发后公司曾召集心理学教授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

  

不过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潘毅在当时指出,自杀不仅仅是心理不能承受,更是对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满。

   

 “长期以来,我们过于牺牲一线员工的利益,将产品价格定得太低,这种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带来的低价竞争力,争取到生产订单之后再将低价压力转嫁到工人头上的做法,肯定不会长久。”潘毅当时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彼时包括潘毅等九位教授曾经发出公开信,请富士康调整九百元最低工资的规定,让一线员工在法定工作时间的收入,能够满足自己的基本生存所需,而不必不得不靠加班来获得更多收入。

   

潘毅还呼吁反思和调整对员工日常生活的类军事化、集中化宿舍管理体制,给员工更多自由的空间。

   

而如今对996的火热讨论,又逐渐聚焦到给员工提供更合理的待遇和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上。

  

上述996ICU网站称:按照劳动法规定,996 工作制下只有拿到当前工资的 2.275 倍,才在经济账上不吃亏。

   

很多人不愿加班的理由除了身体健康考虑,一些职场人士坦言是薪资的不对等,“加班也行,钱给够就行”。

  

互联网时代,传统经济和各行业的商业模式都受到极大冲击,网络永远online,但人毕竟不是机器,不可能永远激情饱满地online。

   

也许是时候根据互联网时代的需求,调整用人单位的用工管理、工作时间、绩效考核和薪酬发放、员工激励等制度。

  

有的全天候online的工作,也许需要的是招募更多人手,而不是让现有的人们拼命加班。

 

  

更多的弹性工作制在探索中。

  

中国三明治平台这两年针对全体人员实行不坐班制度。

  

因为创始人李梓新有一天反问自己:是不是必须让大家都来单位待着呢?这样会让大家得到更多成长么?仔细考虑,是不必的。

   

当然,大家仍然通过网络保持工作联络和沟通,一线工作人员每两周还有一两天时间到线下店铺轮岗值班。

  

也有的公司在用愿景和梦想激励着员工。T公司是一家运营自媒体的公司,通过新媒体课程吸引了一批年轻人。

 

 

 

看到年轻人玩游戏、熬夜刷手机等,觉得太可惜,于是他们建社群,带着年轻人早起打卡,每日报目标、晚上复盘检查等。

  

他们算不上知名公司,但大家都很卖命,因为有愿景、有激励,一些员工有股份。

甚至,笔者还见过在一些机构,有全职义工,他们干得甚至比专职工作还要拼命,他们疯了么?

  

曾经一位全职义工说:带我的老师很好,他从来不批评,都是鼓励和爱护,也给我们空间,各种工作都可以充分去尝试。这让我特别惭愧,总想着拼命做些什么好……

  

显然,如果,我们的公司都能像一个家庭,也像一个学校,那员工的卖力,也是理所当然,并且越干越欢喜。

 

综上,不想被动996的员工是心底的呼声,受不了主动辞职者,也并非逃避心理,而是对内心弹性的更大拥抱。

   

而我们每个人除了是职场人,也是鲜活的我们自己~

文字作者:若水  北大社会学硕士,中科院2020届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考核毕业,11年报社记者编辑经历,心理咨询师成长中。联络微信:jianlishen999
图片:若水的朋友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