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出圈的MBTI,会是下一个星座式标签吗?

作者:Olivia.F
编辑:Zene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在和F(Feeling,情感)类型的人相处的时候,感觉像是在月光庭院里和天使们嬉戏玩耍;而晚上去到T(Thinking,思维)人的房间时,就像和尼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充满干练的氛围中对话。”

在今年韩综《MBTI inside》的单独采访环节中,一位嘉宾用上面这段话形容了与F和T两类人相处的感觉,F会更重视人的感受,而T会更重视事理间的逻辑。

这两种人格分类,以及这档综艺的名称与节目效果,都出自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测试

节目组首先基于面向全网的MBTI 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选取了16位最具代表性的嘉宾出演这档社交观察类节目。

不同人格类型的嘉宾会被分到两个房间参与活动,进行对比观察。在面对同样的情境任务时,不同人格类型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一目了然。

“这就是生活中的我!那个东张西望的样子也太真实了。”当看到与自己人格类型相同的嘉宾做出和自己相似的行为时,屏幕前的观众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而看到与自己相反的人格类型时,评论中往往会带着疑惑和惊讶:“I(Introvert,内倾)人的房间好安静,大家不说话不会觉得尴尬吗?如果我去应该会迅速活跃气氛。”

如今,MBTI在各大社交平台广泛流行,不少博主直接将自己的人格测试结果写在个人简介中,用四个字母概括自己的性格偏好。

这一幕似曾相识——星座曾在许多网友的自我介绍中起着类似的作用,甚至有人根据星座选择朋友和伴侣。

然而,因为缺乏科学依据,星座被越来越多的人质疑,MBTI又将何去何从呢?

MBTI是什么

MBTI,全名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布里格斯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分类模型,以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为基础。

荣格认为人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分为了三种维度:外倾E和内倾I,思维T-情感F、感觉S-直觉N,在此基础上,布里格斯和迈尔斯母女在MBTI中增加了一个维度判断J-知觉P将人格从四个维度进行分类:

  • 注意力方向(人的主要精力来源):E(Extrovert,外倾)和I(Introvert,内倾);

  • 认知方式(搜集信息的方式):S(Sensing,感觉)和N(Intuition,直觉);

  • 判断方式(做决定的方式);T(Thinking,思维)和F(Feeling,情感);

  • 生活方式(应对外部世界的方式):J(Judgment,判断)和P(Perceiving,知觉)

每个维度都有两个相反的指标,共组成16种人格类型。

在原版MBTI测试结果中,同一维度的两个指标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这容易让使用者把自己划分为其中一类,贴上“E人”(外向者)或者“I人”(内向者)的标签。

在题目设计上,MBTI测试的题型为迫选题,即“二选一”。比如“认识你的人倾向于形容你:A.逻辑明确B.热情敏感”,这类题型适合有明显偏好的人。

对处于中间位置的人们而言,两个选项发生的概率相似,差异并没有那么明显,这时无论选择哪个选项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这是原版MBTI有争议的地方[1]。

如今,MBTI测试进行了改进。在最新的非迫选16型人格测验(16 personalities)中,题型设置改为从“同意”到“反对”连续体上的7点量尺,减少了迫选题带来的误差影响。

测试结果也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如E:51%,I:49%),虽然最终的人格类型仍然由四个字母概括,但受测者也可以看到自己在某种倾向上的具体水平。这大大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

“人格标签”的热度与迷思

当MBTI用于职业指导时

在我国,MBTI一直广泛应用于职业探索、生涯规划等职业指导中,也用于组织发展和团队建设。不同MBTI类型者有着不同的策略偏好,也在不同的职业类型中发挥优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人格类型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进行工作。

例如研究发现,高校教师中,N型(直觉)比例较高,他们倾向于使用抽象、创造性的方式传授知识;而医务工作者中,xSTJ型比例较大,这项工作对具体感觉(S)、逻辑思维(T)和主观判断力(J)的要求更高;而企业管理者通常以xxTJ型为主,他们更重视思考(T)与判断(J),会依据自身对世界的判断来构建规则,并且倾向于对自己及他人发出严格的指令[3]。

那么,如果你的理想职业不属于你的MBTI类型推荐职业,应该选择放弃吗?

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随着MBTI测试的普及,标签化的人格类型正在对职业指导、团队建设等专业应用造成不利的影响。部分公司的招聘者会在招聘过程中让求职者做MBTI测试,来判断对方是否具有“好员工”的潜质,只录用那些人格类型符合公司要求的人,造成了某种人格“更强”、“较弱”的刻板印象。

格并不是对职业成果的唯一预测因素。人格主要影响主观职业成果(即员工个人感觉到的对工作和职业发展的满意程度)而非客观职业成果(总体报酬、晋升次数等其他能表示个人成就的外部标志),工作环境和心态等因素也在其中起共同作用[4]。

除此之外,MBTI测试的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常受到质疑,这使其对职业规划的指导性停留在“仅供参考”

一方面,一个人的MBTI类型并非一成不变,环境因素对人格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5]。即使是之前人格类型相同的两个人,随着人生轨迹的不同,测试结果也会发生改变。

另一方面,对于前文提到的那些倾向不明显、处于中间位置的人,可能只是改了几个选项,下次测试就会被分到另一个人格类型。

这就影响了MBTI测试的重测信度——一个高质量的测验,一段时间内多次重复测量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事实上,相比可以自由选择的“适合一行干一行”,生活中更多人是“干一行适合一行”。如果不能顺应天意,那么可以事在人为。

当MBTI融入我们的生活

“本人ENFP,在线找一个INFJ贴贴!”

如今,随着人格测试的流行,MBTI走出专业化应用,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四个字母代表的人格类型开始成为社交平台中的名片,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着作用。

在微博博主“MBTI memes”的评论区,网友们在与自己人格类型相同的memes(一种表达思想、行为风格的表情包)微博评论区发现同类,也寻找着与自己匹配的人格类型进行交友。

当发现与自己相同的人格类型时,人们看到与自己相似的思维、行为模式,感到十分亲切,产生了对这个类型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于是,越来越多的友发挥创造力,绘制属于自己人格的memes、编写段子,以及将16型人格进行拟人化/拟物化:“流泪猫猫头”INFP、“快乐狗狗”ENFP、“没有感情的机器人”INTP、“温柔妈妈”ISFJ…

这更加具象地表现了不同人格的特征,却也在无形中促长了对于该群体的刻板印象

于是有人提出意见:“ENFP不只是给别人带来快乐的狗狗,我们也会难过,需要朋友的陪伴。”《MBTI inside》中也有嘉宾提到这种刻板印象造成的担忧:“我很担心自己在镜头前表现出的形象不是观众所希望看到的(我的)人格类型应该有的样子。”

MBTI不应该成为一种束缚和桎梏,“虽然我是ESTJ,但这并不代表我不能拥有INFP的人格特质”。

MBTI带给我们的,不只有“人格标签”

当缺乏科学性的星座分类逐渐被大家质疑,MBTI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将它带到公众视野中来,但这并不意味着MBTI就是完全“科学”的,其心理测量学上的缺陷也仍然存在。

如今,人格类型测试方兴未艾,人们将自己归类的热情不可避免地带来标签化的影响。硬币总有两面,MBTI给人们带来认同感的同时,也带来刻板印象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MBTI时,我们要明白:MBTI对人格的十六种分类,是基于四个维度的大致分类,同一维度两个方向的占比也是相对的。比如,当一个人是“E:51%,I:49%”时,用E型人格来概括似乎不再恰当。

MBTI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四个字母的标签,更是让我们看到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存在。去珍惜自己,也更好地理解其他人,也许对方和我们具有完全不同的思维、行为方式,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探索,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人格会随着环境影响而变化,每个人都有全面发展的潜质,不应该否认自己和他人在其他方面发展的可能性,以偏概全地定义自己和他人,更不应该用“好坏、强弱”去形容一个人的人格。

世界不只有十六种颜色,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正是独一无二的你我,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投票:你相信MBTI测试吗?(单选)

  • MBTI是啥,我今天才知道?

  • 只是当做一种性格

  • 感觉大方向是有点准的,但具体细节啥的不能深究

  • 觉得还蛮准的,时常会看相关的分析贴啥的

  • 其他,欢迎留言评论~

-学堂君-

不论是星座、MBTI、血型还是生肖,本质上都只是一种快捷的贴标签式的分类,它们有助于我们在和陌生人社交时破冰,找到彼此的共性或者差异,虽然不那么“科学”,但很有意思!只是如果在深入了解后,还用这些简略的分类去看待对方的话,对方可能会有些伤心,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别说人们的性格了~

参考文献:
[1] Pittenger, D. J. (2005). Cautionary comments regarding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Consulting Psychology Jour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57(3), 210-221. 
[2] Furnham, A. (1996). The big five versus the big fou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 and NEO-PI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1(2), 303-307.
[3] 顾雪英, 胡湜.(2012).MBTI人格类型量表:新近发展及应用. 心理科学进展(10),1700-1708.
[4] Heslin, P. A., Keating, L. A., & Minbashian, A. (2019). How Situational Cues and Mindset Dynamics Shape Personality Effects on Career Outcom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45(5), 2101–2131. 
[5] 曾维希, 张进辅.(2006).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心理科学进展(02),255-260.
[6] 王芳.(2021).为什么流行把MBTI写在名片上哦?.看理想.2021-12-17 https://mp.weixin.qq.com/s/FioaZiBk6TqVMblBtRI9Iw

作者简介:Olivia.F,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