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慧怕麻烦别人,包括家人。比如她不能很坦然的接受老公对她的关爱。谈恋爱的时候,收到老公为她精心挑选的生日礼物,她心里挺开心的,却不忘嘱咐老公下次不用礼物了,有心意就好。从此,小慧过生日就改成了简单的聚餐,小慧觉得也挺满意的,直到老公渐渐忘记了她的生日,她才感到不被重视。
因为怕麻烦家人、也怕麻烦自己,小慧对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结婚仪式也不作任何要求,一切从简。小慧对家人都习惯性的保持着客气,对其他人更是如此。
她的行为模式,是低自尊的一种表现,她的感受是我不重要,我不值得你为我付出太多。
1.低自尊的行为表现
什么是自尊呢? 自尊是我们赋予自己的价值,我们往往都是根据这种自我价值的感觉来肯定或否定自己。高自尊的人,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总能自我感觉良好;
而低自尊的人,内心里并不相信自我的价值,他们选择相信“我不配”、“我不够好”,忽略、委屈自己的内心需求,并按照这个信念去做出消极的行为选择,而这样的消极行为又反过来验证了他的负面信念,形成恶性循环。
正如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在初赛中,拿到X牌的姐姐们,有些理解成自己不足够好、没有明显优势,而张雨绮却视X牌理解成她将拥有无限的可能,她始终把自己定位成C位上的人,哪怕遇到挫败也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是她良好自尊的表现。
生活中留心观察,会发现人们好些低自尊的行为表现:
明明是朋友邀约吃饭,却发现经常变成了自己主动买单;
朋友不分层次,对真正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甚至对八杆子打不着一点关系的“朋友”都一视同仁的喧寒问暖、照顾周全,恨不得能为周边所有人的情绪负责;
宁愿独自一个人去医院忍痛排号看诊,也不愿意主动张口请伴侣陪同;
不好意思接受朋友的好意,比如来机场接送自己;
倾向于选择令自己更有安全感的伴侣;
不善拒绝,被人占了便宜也不好意思说什么,比如:借钱给不靠谱的人,参加不想参加的聚会;
不能坦然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表扬;
不敢接受新的机遇;
害怕冲突,不敢为自己申张正义,面对不同声音,容易妥协;
不好意思为自己谈报酬、请求加工资、申请晋升。
…….
低自尊者,并不是不优秀,Ta偶尔也会自我感觉良好,但并不牢固,因为Ta的自尊容易受外界评判的影响,Ta希望通过他人的认可来肯定自己的价值。
而当美好的事物来敲门,Ta却又会担心美好的事物终究会远离自己,恐惧面对最终的失去,于是就会从潜意识里排斥这份美好,退回到自怜、自我否定的模式里。
Ta一方面特别在意别人是否尊重自己、把自己放在心上, 另一方面又不敢轻易接受别人的尊重和示好。
低自尊者看起来善解人意,对别人无要求,似乎很好相处,其实不然,正所谓“没有要求的要求才是最高的要求”。
在亲密关系中,低自尊者不习惯主动、明确的表达需求,Ta经常会希望另一半能够拥有神奇的力量能猜透Ta的想法,主动、自发的满足她的需求,这样,Ta就不用因为担心对方可能拒绝Ta的请求而感到伤心。
2.低自尊是如何形成的?
低自尊的人可能在童年期曾保留了被养育者忽略、否定、发泄负面情绪的记忆。在人们幼年生活经验中,记忆中的父母如果给予Ta足够的尊重、倾听、对Ta的需求给予恰当的满足,则Ta的自尊就能够很好的形成,就敢于恰当的表达需求。
相反,如果人们记忆深处过多的保留了被父母忽视、嘲笑、拒绝、责骂,则会感到强烈的羞耻感,会担心自己表现很差劲、没有价值。
开篇中的小慧回忆起幼年与父母相处的生活经历。
她记得玩耍时不小心摔破了膝盖皮肤,第一反应不是心疼自己的膝盖,而是担心裤子破了回家会挨妈妈的骂,在她看来,妈妈会觉得她不如一条裤子重要;
小慧还记得好些次,她在饭桌上认真的向父母表达想法,父母却随意打断她、给她夹菜,她会怀疑她的想法并不重要;小慧很害怕爸爸和妈妈吵架,父母冷战时,她非常害怕看到父母板着的脸孔;
小慧发现,只要她好好学习,成绩优秀,爸爸妈妈就很高兴,于是小慧特别的自觉自发的学习,以得到父母的认可,并且她从小就很懂事,担心自己的要求会让父母为难,所以尽可能不和爸妈提要求……
渐渐的,小慧成为了爸妈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老板希望的好员工,看不到自己的需求,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3.低自尊如何改变?
第一,从意识层面上,低自尊者要接受自己,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我不配”转变成“我值得”、“我允许”,尝试在积极的思维下做出行为选择,通过行为结果来验证积极的思维模式,逐渐固化更加积极的思维与行为模式。
第二,行为层面上,要下意识的觉察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合理的表达出来,尊重自己。比如,面对某个冲突,不要隐忍情绪,尝试用合适的方式表达:“XXX情景下,发生了XXX,我感到XXX(说出情绪,得到对方理解),我希望XXX(说出需求,希望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