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底捞被曝给顾客体貌特征打标签,海底捞表示已「明确禁止对顾客个人信息备注」,尊重每一位用户隐私。这件事在网上的评论,很多人都在说,这不就是用户画像,精准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呀,有啥好奇怪的。
从我个人有限的知识来看,这不过是海底捞的正常操作,同时也是所有涉及到销售的企业都会用到的操作。
百度百科对用户画像的定义是:用户画像又称用户角色,作为一种勾画目标用户、联系用户诉求与设计方向的有效工具,用户画像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所以,企业按照自己的需求,给客户画像,打标签,不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让顾客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不是很多人都期盼的吗?宾至如归嘛。如果网友觉得贴标签让他不舒服,要么就是标签贴的不合他的心意,要么就是标签贴得太精准了,以至于触发了防御机制。
在我看来,海底捞最大的失误是,让顾客看到了这些备注。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贴标签这件事。
事实上,我们都是标签控。只要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一直在给自己贴标签,给他人贴标签,被他人贴标签等等。
我们会给自己立人设,比如勤奋, 聪明,学霸等等,更不用说明星给自己立人设,把自己当成品牌来经营。
我们也会给他人贴标签,比如,这个人很友善,那个人很挑剔。而我们通常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当然,如果你非得见人说鬼话,或者见鬼说人话,那我只能说,我敬你是条汉子。
最后一个是我们被他人贴标签。真的是风水轮流转啊,我们给他人贴标签,贴得心安理得。但如果他人给我们贴标签,我们往往很排斥,特别是一些不好的,负面的标签。所以我觉得,这事就有些难办了。比如,他人说我们友善,我们大概心花怒放,如果说我们挑剔,我们大概立马就甩脸子了,结果正好跟标签对上了,不知道算不算是讽刺呀。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贴标签这件事呢?
第一,我们都是标签控,无时无刻不在贴标签,没有标签寸步难行。
比如你要从北京到上海,你去买一张火车票。首先你的身份证就是你的一个标签。如果没有这个标签,你出得了门吗?
标签其实确定了我们是谁,嗯,就是哲学三大终极问题之一的”我是谁”。
你可以试着用标签来说明你是谁?名字也是标签哦。特别是你的姓氏,决定了你是老王家的,还是老李家的。这就是标签。
你的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籍贯等等,都是你的标签,正是这些标签勾勒出了你的谁。
我们常说,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那肯定是标签贴得不够明显。
我常常感叹,自从有了娃,我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名字,从某某的妈妈变成某某的家长。你可以想一想,你知道你家孩子同学家长的姓名吗?反正我是不知道的。加个微信,备注都是谁谁的妈妈。
这里我们说的是个人身份特征的标签,这些标签通常是客观的。但更多的标签是主观的,这些标签比较容易伤人。
第二,标签可以贴,管不管用就很难说了,可以贴那就可以撕,甚至是随它去吧。
这里我们说的标签是主观的标签,比如, 隔壁发了财的二狗给我们贴标签穷鬼,儿女双全的张三给我们贴标签单身狗,整成网红脸的王麻子给我们贴标签太丑了拉低了整个村的颜值。
其实不在于标签是否客观,而在于对于标签我们应该怎么看。
如果我们不在意,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别人贴多少都没用。这大概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够很好地接纳自己,不寻求他人的认同,不满足他人的期待也没有冲突。总之,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就像那句话,如果我没有道德,别人就没法绑架我。如果我不在乎标签,其他人就贴不上去。
第三,标签是个好东西,建议你多给自己贴一些。
前面我们说了,标签也是人设,所以呢,建议你给自己贴个标签,然后让人设立起来。
在很多场合,我都会说我是社恐。是的,我给自己贴了一个社恐的标签,这样我就可以不用去跟他人尬聊了,可以心安理得的当壁花小姐了,或者埋头吃饭了。
你也可以给自己贴标签,比如,贴一个自律的标签,然后努力去做到自律,也许你本来不够自律,当你给自己贴个标签,并且这个标签公布出去,最好是广而告之,然后努力去做一些能体现自律的事情,比如每天早上6点起床,每天去跑步2公里,每天看10页数等等。慢慢的,你就会离标签越来越近,最后会变成标签上的那个人。
你还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或者希望别人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呢?不妨去把这些当成你的标签,然后努力地实现它。
人生本来如此,不管我们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标签,还是拒绝活成他人期待的标签,都是不停地贴标签,撕标签,贴标签的过程。
大概只有等到最后尘埃落定了,才能盖棺论定贴一个总标签,而且也是主观的标签。
所以,标签啥的,随它去吧。
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