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扰,对我们的内心来讲是很大的触碰和挑战,如果没有很好地面对和解决,会对一个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平日与别人交谈以及结合自身经历的过程中发现我们遇到的困扰具有很多的相似性,主要集中在情绪处理、人际交往、亲密关系经营以及内在力量不足等方面。具体会有以下表现:
(1)情绪爆发的阈限比较低,很容易被身边的一些刺激所触动,导致情绪失控。
(2)情绪积压比较多,不会排解,时常感受到心理沉重。
(3)无法从身边亲近的人那寻找到支持、也没法与朋友有效沟通。比如,当自己很痛苦地说一段伤心的事时,别人只是简单地一句“这有什么呀”,之后你再也不想表达你的脆弱或开心。
(4)人际交往中感到维系一段关系很累,总感觉关系失衡,自己处于一种讨好的状态,心理不平衡。
(5)不会经营亲密关系,在亲密关系中总处于被动状态,经常手足无措。
(6)有时感觉自己处于一个糟糕的陷阱里,做什么事都不顺利,事事针对你,人人针对你,自己一无是处。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以上情景很熟悉,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理解和解决?
(一)
自我涵容
“心理学家比昂提出了“容器”这个概念,他认为,如果我们能作为一个比较大的容器去容纳另一个人的情绪,接住TA的眼泪、悲伤、无力、甚至是攻击。
当我们能够去感受TA的感受,承受住TA的情绪带给你的焦虑,而不是抽身离开,或是攻击回去,那么,这对TA来说,就是一种难得的情感支持了。”
这是比昂对心理咨询师的期望,希望咨询师对来访者采用一种涵容与抱持的态度,像母亲抚慰婴儿一样给予温暖,给予空间让来访者慢慢成长、重新建立缺失的安全感。咨询师就像一个容器,承载和接纳来访者的脆弱和悲伤,真诚地呵护和陪伴来访者。
咨询中有一个核心的目标是:让来访者成为自己的咨询师,这也达到了“助人自助”的咨询原则。我相信来访者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因为没有任何人比来访者更了解自己的需要、更能感受到自己的感受。
那么离开咨询,在平日的生活中每个人不论年龄多大,都需要无条件的爱与支持,而这份无条件的爱只能自己给予自己。这时自己可以成为涵容自己的容器,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脆弱,接纳和包容完整的自己,并允许自己慢慢成长。
(二)
修通情绪
古人讲到“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如果我们的情绪堆积太多,承载我们情绪的容器也会超负荷,这样多出来的情绪就会溢出来。这就是情绪很容易被刺激,情绪阈限值那么低的原因。当我们面对情绪问题,不管是积压太多情绪有沉重感,还是情绪很容易被触动时。
我们所能做的,一方面可以及时地清理心理负担,处理堆积的情绪,因为承载我们情绪的容器是有限的,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及时宣泄情绪。比如说运动、听音乐、写日记、寻找身边人倾诉。这样一点一点打扫自己的房间(心理空间),我们的情绪的负载就不会太重,容器也能够承载。
另一方面需要将承载的容器慢慢变大,提升自己的张力与心理弹性,学习“水”的胸怀与智慧,像水一样无形,在不同的容器里可方可圆,一直不停地流动。当我们当我们打开心理空间并且张力足够大时,就会对自己不苛责、不设限、不洁癖,外在的刺激也不那么容易攻击到你,那么很自然地我们就会主载和掌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掌控。
(三)
增强心理能量
小草需要阳光和雨露的呵护。同时我们的心灵也需要营养与滋润。心理能量就好比保护我们的一道防线,同时也是你的盔甲。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扰,很容易陷入一种无助的深渊当中,这时寻找挖掘自我内在的力量与外界的支持是很重要的。有自身的能量作为支撑,心中始终有一种信念支持着你,在任何时候你都能够积极面对生活。
(四)
平衡爱与被爱
不管是在亲密关系还是其他人际交往中,不仅要学会去爱别人去给别人温暖,同时也要学会接受别人的爱与温暖。社会支持系统是一个相互连接的网络,我们所需要的关怀与理解也正是别人也需要的。爱的能力的培养需要看见对方的情绪并去理解和包容,这就不光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要做到“己所有用,请施于人”。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讲到“爱别人是一个人生命力的体现,接受爱是一个人承载力的体现”。平衡爱与被爱的关系,得与失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对自身能量的守护同时也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提升。在给予和爱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力与被需要感,在接受和得到爱的过程中是自己感受爱与满足需求的过程。
不管是给予还是得到都是一种幸福的体验。爱是一股流动的力量,爱与关怀的互相传递就是彼此能量的传递,也是彼此关系的一道防护。
(五)
跳出糟糕的陷阱,
将自己抽离出来
生活有时就像缠绕的一股绳索,你很容易被困在里面出不来。当我们在一件事上受挫并将失败完全归因于自己时,就会陷入一种失败的情绪中,这种情绪会消磨我们的能量与信心。
如果我们又带着未处理的情绪去应对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时,你很可能又一次经历挫败,这样重复下去就会形成“我什么都做不好”的无助与失望当中,自我效能感就会大大降低。
比如你阶段考试失误,心中不满,然后带着这样的失败信念和不满情绪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时,很容易再次验证你什么也做不好的信念。一次次地打压后,慢慢地你就会缩在自己的空间里。
我们要知道,当我们带着上一件事的挫败情绪去面对之后的人或事时,本身就是对之后所要面对的事的污染。如果我们带着“我不行”的信念去学习和生活时,很容易就会得到”我不行”的结果。
心理与我们的身体是一样的,状态都是有传递性的。就好比我们感冒的时候身体的其他部位也不舒服,那时感觉一团糟。从生理来讲我们的免疫系统受到了迫害,对于外界的病毒的抵抗就会变弱,自然对于其他部位的保护也就变弱。
同样情绪感受到糟糕时,我们的心理免疫也会下降,焦虑与挫败的情绪就会出现恶性循环。
面对捆绑我们的绳索时,我们需要做的是从糟糕的情绪体验中跳出来,将自己抽离出来,然后慢慢梳理自己的生活,从简单的事开始一件一件处理,从每一次的成功中给予自己强化,进而增强信心,慢慢提高自我效能感。最后你会发现并不是你事事不顺,一无是处,而是你自己陷入一种无助的环境中用绳索控制了自己,你能够利用自身资源解开绳索,解救自己。
人本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如果一个人被接纳,完全的接纳,而且这种接纳中没有评判,只有共情与了解,这个人就能够直接面对他自己,发展出撤除防御心与面对真实自我的勇气。”当我们自我接纳、包容完整的自己、做自己情绪的容器,提高自身的心理弹性和心理能量,平衡好爱与被爱时,我们的心灵也会得到滋养,自我也会从正向成长,最终也会成为自己的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