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就是让来访者自己帮助自己吗?

作者:照见心理工作室 
来源:心理小厨Plus(ID:tianjinpsy)

心理咨询,可以让来访者去看自己一直不愿意不看到的地方。来看一个现编的案例:

有一位来访者,面对公司领导会焦虑,同时还有点社恐,于是去接受心理咨询。工作中,来访者谈到了自己养育者对待自己的方式:自己小时候成绩不好的时候,家长就会眼里的批评她;当他成绩进步的时候,家长就会说:”多亏了我天天盯着你,否则你就完了!“。


咨询师好奇的问她:“当你母亲说多亏自己时,你心里发生了什么?”


来访者表示,自己没什么感觉,然后就在脑子里分析,自己的进步,父母究竟占了多少百分比?要不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是要按照时间划分?还是按照重要性划分?这儿咋的区别是什么……


这种“没有感觉”的感觉,以及数据推算的过程,引起了咨询师的疑惑:来访者并非对情感全无体验,她对于焦虑和无力体验的非常清晰,为什么单对这件事“没有感觉”呢?

在这个案例中,来访者一直在回避体验自己对养育者的不满,每当他想到自己被父母贬低时,就陷入了数据推算的状态,满脑子%,这样就掩盖了委屈和愤怒

那么,来访者为什么要掩盖这些委屈和愤怒呢?我们大胆假设,因为这些情绪,来访者承担不住


也许她曾经有过愤怒,但是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允许她表达这些负面情感,也不会和孩子讨论如何处理它们。一旦孩子有不满的情况,养育者就会冷处理、回避,甚至反击(“我把你养这么大?你还跟我发火?”)。


对于这位来访者来说,这些情绪太可怕了,一旦出现,如鲠在喉。于是她就发展出来了一套纯理智化的模式,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数据上,这样就不会感知到那股浓烈的情绪了

当然,他的身体还是会有“战斗-逃跑”反应的,只不过他自己没有注意到。而未被注意的身体反应,自己会诱发某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


比如,来访者带着“逃跑”的身体感受去社交,他会觉得非常别扭,虽然周围人没有看着自己,但自己的感受就好像是被所有人盯着一样。自己明知这种感受不合理,但就是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这时候,心理咨询的价值,就是让来访者看到自己曾经对养育者的愤怒,这是来访者情绪的源头。只有看到了它,才能让来访者有机会去消化情绪。


过去,来访者一直努力回避愤怒,以至于将愤怒转移给了周围人,自己体验到的是焦虑和害怕;而当心理咨询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真实的情感时,来访者的内在世界就统一了,他知道自己情绪的来源,就有机会采用各种方式去调节情绪。


所以在这样的案例中:

  • 来访者是那个在后方,不停整理自己资料的人,让咨询师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 来访者还是那个用于直面情绪的人,咨询师只是告诉他:“你这里有一些情绪没有看到”

  • 访者还是那个最终在生活中自我调节的人,心理咨询师只是在旁边鼓掌叫好的人


来访者是故事的主角,咨询师只是个开地图、加BUFF的辅助。


其实这也引申出了另一个话题:心理咨询师一般不给具体事情的解决方案。很多咨询师会觉得,心理咨询如果给了建议,反而不值那么多钱了。首先,我们可以试着鉴别下什么是“心理问题”,什么是“社会问题”。

学习心理咨询的第二课,就是学设定咨询目标,其中很重要的是区分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举个例子:


我最近工作压力很大,我觉得我的领导给我安排了很多不合理的工作,所以我想找人求助。


这里面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呢?


比如领导工作安排不合理、来访者不会拒绝、对企业潜规则不熟悉、个人职业规划等等。


你会发现,这些东西更依赖于助人者的经验,而且可复制性强,方法更明显。但是它们都是就问题而解决问题,这套方法换个场景可能就不适用了。


那么这里面的心理问题又是什么呢?


比如个体在拒绝别人时,内心的不合理信念;忍辱负重后因规避冲突而被强化了的行为模式;无意识推动下形成的替罪羊和受虐角色等等。


这些因素,都是隐藏的因素,表面上不易看到,必须和一个人深入访谈才能看到。而且它们聚焦的都不是“事”,而是“人”。当聚焦在人身上时,这里的经验就能够复制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这是心理咨询的价值

不给建议可以防止掩盖问题


上述案例中的痛苦,其实是个体的人格+环境共同导致的,正是因为我有这样的人格,当我进入了这个环境中,就容易出现那样的心理问题。


如果给我直接的建议,那么我就有机会改变环境。比如果断离职、精妙的拒绝话术。


于是你就脱离了糟糕的环境,你的问题看似被解决了。但是,你的人格(大概率)是没有改变的,以后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你还会痛苦。


这就好比说你抵抗力很差,给你放在无菌环境中,你就不容易得病。但环境一变,你很有可能又得病了。


可是当我们临时解决环境问题后,我们会产生一种误解,就是我解决了问题本身。你不焦虑了,也就没有动力去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于是你人格层面的心理问题反而被掩盖了。


所以,给建议和心理咨询,是两种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一个是简单快速直接处理问题,一个是透过问题看到出现问题的人。


二者并没有优劣,只不过一个重效率,一个重人性。要看个体此刻需要什么。


或者我们可以说,想要真正解决一个问题,你需要的不仅仅是心理咨询,还有具体建议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心理咨询中,也有给建议的。这多半是因为来访者遇到的麻烦太大了,现实问题太紧急了,以至于没机会讨论心理问题。


比如很多咨询师会建议来访者晚上不要独自出行;打电话去联系过去的朋友;向老师报告。这种情况一般常见于冲动问题的来访者或青少年。


而在解决社会问题时,也经常遇到无解的情况。毕竟很多问题本身没有正确答案,甚至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具体怎么选,要看个体的价值观。


你所求助的人,越是真的想帮你,他给你建议就越是慎重。而你在网络上看的那些方法技巧,并不是针对你而设计的,所以适应性会大打折扣。

—END—


作者简介: 照见心理工作室,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理小厨Plus(ID:tianjinpsy),这里没有流量内容也没有专家,只有一群心理学从业者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故事。你无需全然接受,也不必随手抛弃。这里只是一个新的视角,仅供参考。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