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阿尔伯特实验丨心理词条

01

定义


小阿尔伯特(Little Albert)实验,是约翰·华生与雷纳(John Broadus Watson and Rayner,1920)进行的一场实验。


华生找来了一名9个月大的孤儿作为参与者。他从出生起就一直呆在医院里,取名为阿尔伯特。研究人员和医护人员都认为他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很健康。华生和研究者通过实验,让小阿尔伯特习得了对大白鼠的恐惧。而后又让这种恐惧泛化,最后小阿尔伯特对白兔、白色皮毛大衣、狗,甚至是圣诞老人面具都产生了恐惧。


华生想通过该实验证明:情绪可以经由条件作用而产生,不用考虑任何内部的力量。即,人类的情绪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由于该实验严重违反了道德伦理,所以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该实验也是心理学界的一笔巨大财富。

02

背景

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届开始了一场新的运动,行为主义学派在此时应运而生。行为主义者提出了与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完全相反的观点:行为是通过外在的各种环境和情境刺激而产生的。在那个时代,这是极具革命性的观点。其中,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华生和巴甫洛夫。而小阿尔伯特实验就是正是为了证明行为主义学派观点而诞生的实验。

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情绪条件作用和动物心理学华生相信,所有人类行为都是学习和条件作用的产物。他在1913年的著名研究报告中宣称: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可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对随机选出的任何一名婴儿,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和商界领袖,或者乞丐和窃贼。

03

案例分享


  • 生活中的体验

当你听到一首老歌时感到伤感.看着气球膨胀会紧张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听到牙医手中工具发出的声音时感到害怕,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在你的头脑中这些刺激已与特定的情绪建立了条件反射联系。

  • 广告上的应用

情人节就想到了玫瑰、巧克力;双十一就想到了狂欢、购物,这些都是商家通过广告给你植入的条件刺激。然后我们就稀里糊涂被这些商家给套路了。


04

相关科普


  • 实验过程

  1. 中性刺激

    实验者给阿尔伯特呈现大白鼠、兔子、猴子、狗、有头发和没有头发的面具以及白色棉毛织物。小

    阿尔伯特愿意接近并触摸,从未表现出恐惧。因为这些东西不引起恐惧,所以可以将它们看作中性刺激

  2. 无条件刺激

    实验者在阿尔伯特身后用锤子敲一根4英尺长的铁棒。这种声音的突然出现,使阿尔伯特受到惊吓而哭泣。所有人,特别是婴儿,都会对突然出现的巨大噪声产生恐惧反应。因为这种反应是无需学习就会发生的 ,所以巨大的噪音被看作是无条件刺激

  3. 习得恐惧:恐惧大白鼠

    阿尔伯特11个月大的时候,正式的习得恐惧实验开始了。阿尔伯特试图触摸大白鼠时,突然出现巨大响声,阿尔伯特十分惊恐。这一过程重复3次。一周以后,重复同样的过程。在总共7次大白鼠与巨大响声的配对呈现后,不再出现噪音,只是向阿尔伯特呈现大白鼠时,阿尔伯特对大白鼠呈现了极度恐惧。

    阿尔伯特通过这次实验,习得了对大白鼠的恐惧。对于一种物体从没有恐惧到产生恐惧,只有短短一周时间

  4. 泛化恐惧

    研究者随后想要探讨这种习得的恐惧是否会迁移到其他物品上。在心理学术语中,这种迁移叫做泛化。如果阿尔伯特对其他刺激物也产生恐惧,那么这种习得的行为就已经泛化了。

(1)从恐惧大白鼠到恐惧白兔

在第一阶段中,我们可以看到阿尔伯特是不害怕兔子的。兔子对于他来说是中性刺激,而研究者也没有让他将兔子和恐惧建立特定的条件反射。大白鼠——恐惧的条件反射建立一周后,研究者再次测试发现,阿尔伯特仍旧对白鼠产生恐惧。随后,他们给阿尔伯特呈现了白兔,发现阿尔伯特对兔子也产生恐惧了。

(2)对白色皮毛大衣、大鼠、白兔、狗、圣诞老人面具恐惧

在实验的同一天,研究者研究者依次给小阿尔伯特呈现狗、白色皮毛大衣、一袋棉花、华生头上的灰白头发,甚至还有圣诞老人面具。他对所有这些东西都感到恐惧。


5天后,研究者再次对阿尔伯特进行了测试,他依然对白鼠、兔子、狗感到恐惧,当这些动物和巨大响声一起出现时恐惧最厉害。


(3)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依然恐惧

再次测试的同一天,研究者将小阿尔伯特从实验室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那里灯光更明亮,在场的人更多。在这种新环境中,小阿尔伯特仍然明显对白鼠和兔子感到恐惧,只是不像以前那么强烈。


(4)恐惧持续


华生和雷诺想要做的最后一个实验时观察艾尔伯特新习得的情绪反应是否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久,艾尔伯特被人收养并即将离开医院。因此所有测试终止了 31 天。 31 天后,给艾尔伯特呈现圣诞老人的面具、白色皮毛大衣、白鼠、白兔和狗。一个月后,艾尔伯特仍然对这些东西感到十分恐惧


华生和他的同事还计划对艾尔伯特建立新的条件反射,以消除他的这些恐惧反应。然而,小艾尔伯特在做完最后一个实验后不久就离开了医院,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矫正实验没能进行

  • 小阿尔伯特后来怎么样了

据后来者的研究发现,小阿尔伯特并非是孤儿。他是一位护士的孩子,她同意让自己的儿子被研究并得到了1美元的报酬(见DeAngelis,2010)。最令人悲伤的是,小阿尔伯特6岁时死于脑积水(大脑内部及其周围积液积聚)。因此,小阿尔伯特是否克服了华生对他建立的恐惧仍不得而知

另外,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发现,道格拉斯在出生6周后就患上了梗塞性脑积水,他一直不会走路,是一个有神经损伤的孩子,但华生却在报告中声称他是一个健康的小孩。


05

个人见解


1.实验突破人伦和道德底线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阿尔伯特原来对于大白鼠是没有恐惧的。让一个11个月大的婴儿习得恐惧,本身就是一种残忍的行为。后来的泛化恐惧实验,更是挑战了人性和伦理的底线。华生的实验,让阿尔伯特不但对大白鼠感觉到恐惧,还对白兔、狗、白色皮毛大衣和圣诞老人面具感到恐惧。


也没有消失,即使换了环境也只是减弱,而且这种恐惧持续了一个月也没有消失。而且到最后,小阿尔伯特并没有得到恢复矫正。试想一下,小阿尔伯特在生活中碰到这些物品时,都要经受恐惧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虽然不能判定小阿尔伯特的死亡与实验有直接关系,但是对他留下的伤害是无可辩驳的。

2.不可否认实验的贡献


虽然这个实验是比较残忍的,但是华生和研究者也承诺了要帮助小阿尔伯特进行矫正。也许也从侧面说明了华生不是生性残暴的人。

这一实验,对心理学的主要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的开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华生发表的文章被许多研究所引用, 从心理治疗到广告设计等。而其研究在后期的行为矫正和治疗技术中,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
[1]搜狗百科:约翰·华生
[2]《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美]罗杰·霍克等
[3]《华生实验被试小阿尔伯特的身份确认及争论》阎书昌(《西北师大学报》2013年1月第50卷第1期)
[4]DeAngelis,T.(2010).Little Albert  regains his identity.Monitor  on Psychology,41,10.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是林淼淼呀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