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这家人,是2008年。
34岁的王翠英,怀孕了。考虑到上个月才做完手术,身体不允许,加上经济条件欠佳,她决定引产。
得知孩子是四胞胎,她四处寻找「减胎手术」。
王翠英孕期照
没想到错过手术时机不说,还被查出是五胞胎。
剖腹产那一天,医院特意组建了5个手术小组。
然后,王翠英生下中国首例完全存活的五胞胎。
6年后,奥运吉祥物「五福娃」亮相,王翠英的五个孩子被选中,成为「最小志愿者」「真人福娃」。
善意和捐款撑起了贫穷的家庭,五胞胎的笑脸为新闻画上句号。
再一次看到这家人的消息,是2022年。
鬼门关走过一遭,王翠英并没有彻底摆脱它。
孩子们陆续生病:老二得了结肠炎,老三患黄疸,老四心脏出问题……
高昂的治疗费和生活费,压得这对夫妻喘不过气。
丈夫没日没夜操劳,年纪轻轻就积劳成疾去世;
王翠英只能同时打几份工,捡废品卖钱。
时间挤了又挤,确保每一滴都用在孩子们身上。
总算,熬到五胞胎都长大成人,考上大学。
终于「功德圆满」了吧?
然而接受采访时,王翠英说她很后悔。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一个都不要,因为跟着我受苦受累,没让他们过上一天好日子。
多真实的话。
比起歌功颂德,或许这份才是母亲的心声。
前两天,一个#山东女子生下五胞胎,丈夫称压力大#的新闻,被「骂」上热搜。
在全民恐婚恐育的当下,随意翻开一个生育话题下的评论区:
自己都养不活还生娃
没法给孩子好的生活
我不想让孩子活得跟我一样……
仿佛尚未当妈,就已经了悟「人生实苦、回头是岸」。
其实,这不是悟了,而是「伤」了。
对生育的排斥背后,藏着当代女性共同的创伤。
我管它叫做,受损的母性本能。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吧。
01
选择丁克,
并不是因为讨厌孩子
@柠檬小姐,29岁已婚丁克
假如你的亲爹,就因你是女孩,便抛妻弃女,另组家庭。
你还敢生吗?
整整18年,
所有人都感叹,我爸终于有「后」了;所有人都告诉我妈,「女大不中留」。
怨气就像踢皮球,我爸踢给我妈,我妈又踢给我。未来有一天,我也会踢给我的孩子。
我向前男友倾诉了心声,他告诉我:没有关系,我们一起克服!
可我已经不想克服了。
人太累的时候,就只想找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在舒适区里过完剩下的几万天。
还好,我遇见了现在的先生。
我不想生,他不想养,我俩一拍即合。
唯一的烦恼,就是我妈催着要抱孙子。
我问她:你觉得我有做母亲的能力吗?
她说:等你当妈了自然就懂了。
我说:你也当妈了,但我从来不觉得你配当妈。
我们吵了一架,我妈又开始歇斯底里。我夺路而逃,再不肯回家。
也许是远离了负能量发射器吧,我的情绪也越来越稳了。
可一想到肚子里会长出个生物,还是会吓到睡不着。
我的心理咨询师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方式不分对错,适合就好。
这话对我很受用。
现在的生活很好,就像给原来的伤上贴了一块创可贴,我终于不流血了。
可一旦有了孩子,伤疤又会撕裂。
每当看到同龄人被娃栓死,一家人鸡飞狗跳时,我都会告诉自己:
太好了,我那不会出生的孩子,永远不用体会到和我一样的痛苦。
他可以出生在更健康的家庭,拥有心理更健全的父母。
每当想到这些,我就会感到无比的庆幸和满足。
02
如果重来一次,
我绝不会再生
@马女士,40岁儿子17岁
都说母亲天生爱孩子,我却是你们嘴里的「怪胎」。
可能别人家的孩子生下来是报恩的吧。
我家的8岁了,还在沙发上画画,打翻水,像小猪佩奇一样跳,喊也喊不住。
我心灰意冷,很多次想掐死他,或者干脆扔了他。
可能是因为我确实没好脸色吧。
孩子从小就不亲我,尽管我陪他最多。
我也经常跟人抱怨:这娃跟我八字犯冲,能不能换一个。
不过,说是这么说,心里想的又是另一回事。
从小,我被爸妈往死里打,特别想有人能保护我;一长大,我就结婚生子,想着老公孩子能给我撑腰。
可结果呢?
男人指望不上就算了。
如今孩子17了,母子关系又基本处于「互骂」状态。
一想到这17年,我时间都花在照顾孩子上,就觉得特别不值。
更让我接受不了的,是孩子在我身边养老尽孝都不干,一心非要去大城市!
说破了嘴皮都没用,最后闹到我撞墙,他要「断绝母子关系」。
我承认我这个妈不合格,但他也太不知道感恩了!
为这事,我的眼泪都流光了,天天跟亲戚说他「不孝」,希望孩子能回心转意。
结果他说:他怕我,恨我,不想再见到我……
我哭了很久,也做了反思。
这么多年,只有孩子刚出生那几年,我真正快乐过。
但我没想到:我的快乐建立在他的痛苦之上。
如果能重来一次,这个孩子还是别生了。
对我,对他,都好。
03
母性受损后,
她们只能回避或对抗
上面两个故事,来自真实的来访者经历(已取得授权并做大幅度改写,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一位害怕孩子,第二个厌恶孩子。
但她们在咨询里,都喜欢说「我知道我有问题……」
我总会反问:
为什么你觉得你有问题?
原因林林总总:
爸妈经常打骂我;从小活在自卑里;遭遇过感情创伤;性格古怪有缺陷……
言下之意是:
作为一个女人,我不健全。
事实上,这绝非不健全。
而是身为女人的母性本能,在成长中受了损。
所谓母性本能,是指女性天然对孩子有爱心;
成为母亲后,能敏锐满足孩子成长中的身心需求。
就像小女孩天生喜欢小动物、洋娃娃、过家家。
但成长过程中,这份与生俱来的感知,却会遭遇各种伤害。
第一个故事中,柠檬小姐目睹父亲出轨离婚,母亲崩溃,自体随着父母关系一起破裂。
所谓自体,就是人格的核心,一个人对内外世界的全部体验。
而自体破裂,简单来说就是自我意识被毁灭的感受。
科胡特认为,自体是一切体验的中心,如果共情内在感受的能力长期得不到发展,自体就会缺乏一致感,因为无力整合而四分五裂。
哪怕能够活成他人的期待,却也终究是一具行尸走肉。
而柠檬小姐经历的「崩溃焦虑」,在科胡特看来,是一种人类能体会到的最深层次的焦虑。
这让人丧失「我是谁」的感觉,于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存在,不计一切代价。
而第二位来访者马女士,为了转移感知的威胁和伤害,她发展出厌恶动机系统:用对抗、拒绝和否定来获得安全感。
给予孩子的,既然不是爱,而是「厌恶」;
孩子长大后,自然也会回以「厌恶」。
前者撤回,后者对抗——也就是回避生育,和厌恶孩子。
正是母性本能受损后,人会有两个反应。
作为女性,她们肉体上的子宫发育完好,精神上的子宫却萎缩了。
而如果创伤得不到疗愈。
那么「生育」这件事,对女性,对孩子,都会成为伤害。
04
找回「本能」,也需要重新学习
对生育充满阻抗,不是女性本身的问题。
它源自成长中的创伤和剥夺,源自外界的恶意。
都说「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
那么,是不是所有「母性受损」的女性,最后都不要去做母亲?
当然不是。
心理学已经证明:受损的母亲本能,可以在育儿中得到成长。
就像B女士前期极为嫌弃孩子,浑然不知反思自己。后来却通过孩子的分离,意识到「有什么地方出错了」。
儿子的叛逆,推动了她迟来的成长。
嘴上还是说「为什么我这么苦啊」,行动上已经在不断改变。
我很高兴能看到:曾经用来厌恶他人的力量,现在用来自我成长。
另一方面,如果不是特别想要孩子,也不急着当妈,另辟蹊径当然也很好。
就像柠檬小姐,她想解决的问题,其实不是「生不生孩子」。
而是如何才能不在乎外界的杂音,开开心心地做自己。
当代的女性,正是如此挣扎,如此特殊,又如此充满可能性。
我们想轻装上阵,疗愈童年成长遭遇的各种剥夺;更要负重前行,化解千百年来集体无意识中的创伤。
而这一切,终究不过是为了更加自洽地活着。
所以,作为旁观者,先不要急着催生,给予她们足够的支持和尊重吧!
毕竟,至尊宝一直拒绝被迫成为孙悟空,却能在合适的时候,自愿戴上金箍,完成蜕变。
作为女性,也请记住:
我们不一定要成为母亲,但一定要成为「自己」。
而「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要走很长很长的路。
一起上路吧。
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