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自杀遗书:听话的孩子活得多糟,你想象不到

和内心痛苦的朋友聊天,我发现,每当谈到“原生家庭”,他们的动作和表情就会变得格外小心翼翼。

 

他们大多是心有郁结,但又拒绝承认自己受郁结影响的人。无法彻底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压抑和束缚,无法对自己携带原生家庭阴影的未来抱有希望,脆弱得让人心疼。

 

悲观的人不见得真的消极,乐观的人一旦消极起来,内心的黑暗能量,好比被压倒的弹簧,一旦得以释放,弹跳的高度远超寻常。

更糟的是,这份乐观与消极之间的强烈反差,形成一种尖锐的力道,把TA身边不知真相的人刺得很伤。

 

最糟的结果,莫过于这股尖锐的力道指向自己,导致自杀。

 

每当有一人自杀,就会有一对双亲深陷痛苦,一群亲朋好友难逃阴影,数万收到自杀新闻的围观群众被负面情绪影响,人心惶惶。

 

昨天下午4点20分,一名北大中文系的女生从北大逸夫院理科2号楼跳下,当场死亡。随即这名女生的遗书曝光,其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回想20多年的生活/真正快乐的时刻,屈指可数/记不清楚上一次发自心底的微笑是什么时候/记不清楚上一次从内心深处感觉到归宿感是什么时候/也许是我自己的错吧。”

 

心理学家武志红做客《奇葩大会》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一个人的能量如果被看见,就会变成好的、善意的、温暖的力量;如果没有被看见,就会变成坏的、恶意的、仇恨的力量。”

 

自杀,是最坏的力量。一个人绝望到必须要靠动用这股力量,才能与日渐崩坏的心理世界抗衡,是因为她的内心深处好的、善意的、温暖的力量,从始至终都没有被人看到过。

这个人就像重压之下的弹簧,一旦坏的力量挤满了身体,重压之下弹跳而起,所有不曾被看到的负能量,都像子弹一样直击颅腔。


旅行中认识的A子,是个很听话的孩子,连和父母吵架都只会用“请”和“谢谢”来表达怒气,咬碎牙也说不出一个“不”字。

她的父母想象不到,这样一个从小听话到大的孩子,会做出瞒着家里人独自去旅行,还去公益组织打工当志愿者的事情。

 

直到A子旅行回来后和母亲聊天时,她才知道,原来母亲早就知道自己当初的理由是骗她的。

 

我问她:“你有没有问你妈,当时怎么没有拆穿你?”

 

A子说:“我妈告诉我,何止拆穿,她甚至想过去机场把我抓回来。”

 

A子告诉我,踏上旅行之前,的确下了“自杀式”决心。可是当母亲告诉她,她知道她在撒谎,却选择不拆穿时,A子心底的那股“自杀式”决心突然消失了。

 

“我在母亲面前“听话”的形象是不真实的,真实的我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不惜撒谎”,当母亲看到这一点时,即使她不认可,A子也觉得轻松了许多。


归根结底,她不是真的想死,只是希望真实的自己被看见罢了。

 

我对此深有体会,我曾压抑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来回应母亲的期盼,结果让自己非常痛苦,当母亲告诉我,她承认那个听话完美的女儿是虚假的,其实我是个有很多坏毛病的叛逆女孩时,我几乎热泪盈眶。

过度的希望,自然而然产生对自己极度的失望,我希望真实的我能被人看见。当母亲说她误解了我,我心底沉甸甸的失望就被一束光彻底驱散了,这束光就是母亲的视线。


如果这股负能量不被看到,结果会怎样?

 

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陶崇园,被硕士生导师逼迫威胁,不堪精神压力,在其母眼前跳楼自杀;

 

2017年底,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杨宝德,不堪导师奴役,自杀身亡……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最近有个男性朋友告诉我,他认识的女生中,有一个非常喜欢大半夜给他发消息,并且一发就是刷屏式长消息的女生。出于对这种行为的反感,他把她删除了,但对方很快重新加他好友,并威胁他:不加我就曝光你的照片和地址。

 

朋友问我:“你说她到底想干什么?”

 

我说:“她大概只是希望自己被你看到,即使是坏的一面。”

 

对压抑太久的人来说,“被看到”就已经是一种幸福,至于到底是好的一面被看到,还是坏的一面被看到,他们似乎没得选。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从小我们的父母就对我们说:“要听话。”可是却从来没有告诉我们,听话会让我们过得极其压抑、极其难受。于是我们越听话,越认为让我们如此难受的父母不爱我们;越压抑自己,越不知道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

 

孩子越是听话,内心越是孤独,到最后,他的心会锁死,连同真实的自己一起,锁在伪装出来的完美自我身后。

 

听话的孩子在情绪表达上总是极其被动,要么等着别人对自己敞开心扉,要么采取一些古怪的方式,比如威胁、命令、欺骗、暴力甚至自杀,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这也是为什么自杀之人总是毫无声息的逝去,大喊大叫要自杀的人反而相安无事。对知道自己想死的人来说,喊出来反而是一种救赎。


如果你想脱离“听话”这个牢笼,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发明“不含敌意的坚决”是个好方法。

操作方法是:坚决拒绝父母的不合理要求,但不含敌意。比如在心里默念:“我不想继续听父母的话,但这不意味着我不爱他们。”

 

这会让你看上去不再完美,可是会让你更加真实。一旦你知道什么是真实,什么是伪装出来的完美,你就会深刻的感知到:真实是比完美更好的存在。

 

只有真实的人,才能做到敢于悲伤、敢于拒绝、敢于愤怒、敢于攻击,与这个世界敞开心扉的交流。


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自杀者”,很多被负能量冲昏了脑袋的人,在人生最阴暗的时刻,仍然拒绝了这种可能。


所谓活着,更像是一种选择


幼年时候的我们,没有能力让自己摆脱“听话”的牢笼,成年之后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一点。


做一个“不听话”的好人,胜过做一个听话的死人。不管命运给你发了张什么样的牌,此刻是好牌还是坏牌,都不应该藏起来,勇敢的打出去,才能实现生活的更多种可能。


-END-

作者简介: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出版《识男手册》。公众号:芒来小姐(ydsakym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