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昨天“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了吗?昨天喝到奶茶了吗?
跟风有很多理由,有可能是就想在这天喝上一杯热乎奶茶;
有可能是看着“领”到奶茶钱的朋友们疯狂刷屏,不喝奶茶好像总觉得在这个充满仪式感的日子缺少了点什么;
有可能是担心自己产生“别人都有的我却没有,他们好幸福啊。”的想法;还有可能是没那么想喝,但大家都喝了,为了“合群”也得来上一杯。
同样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
“哎你知道吗,咱寝室的小M,都买房了!”
“你表姐都要结婚了,结婚对象条件特别好。”
“你张阿姨的儿子已经实现XX自由了,就是小时候老跟着你一起玩的那个…”
你的同学都和男朋友谈婚论嫁了,你这孩子为什么不想谈恋爱?
看着那些已经买房的、幸福结婚的、优秀的同龄人,常会萌生一种“别人都交卷了我还没开始写”、“别人都做的事我不做好像有点怪”的感觉;
甚至有时候羞于承认,看着他们确实有点羡慕、嫉妒,有点倍感压力。
今天,壹心理学院想和你聊聊这种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情绪——同辈压力。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一个朋友曾经跟我吐槽,大四的时候选择求学,加入了“考研大军”。可读研的这两年,看着本科同期的同学在职场里成为前辈,拿着上万的工资,自己却不知道毕业后能收到怎样的offer时,他后悔了。
“看着大家都在职业道路上走上正轨,我真的觉得当初的选择是错的。”
无论我们对所处群体的观感如何,都无法避免受到来自他们的影响。而这些影响,让我们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压力情绪——同辈压力。
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是指,当我们看着与自己年龄、地位、所处环境相仿的优秀同龄人时,心里涌出压力、不平衡、焦虑等情绪;或希望免于被同辈排挤,在群体里不敢落后,渴望被同辈接纳、认可、肯定时,而产生心理压力。
如果用一句话解释一下什么的同辈压力的话,可能没有什么比:“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更加精准。
“保持一致”和“虚无的错觉”
同辈压力可以分为:从众型同辈压力和竞争型同辈压力。
从众型同辈压力
从众型同辈压力是指,迫使你和你的同辈“保持一致”的同辈压力。这种顺从(和其他人保持一致)的压力非常强大很难抵抗。
比如,要认可同样的价值观,要按照“圈子”里的潜规则做事等,都属于从众型同辈压力。
这里的同辈压力更广义,横向对比的“同辈”多为社会这个群体中的个体。从众型同辈压力通常是在社会群体压力下产生的。
在群体中,个体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到同辈压力。由于不希望自己承受被群体中的其他人轻视的心理压力,个体可能以“保持一致”的行为方式来为自己减少被轻视的可能性。
甚至,受同辈压力的影响,为了“保持一致”,当个体与主流群体意见相左时,在行为上则会保持沉默,产生群体中的“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诺依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1980年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中给予全面的概括。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影响公众意见方面有强大的效果,并把舆论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称为“沉默的螺旋”。其主要观点包括: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存在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和劣势意见的沉默现象。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可以说,这种类型的同辈压力,是一种希望少数人沉默的力量。
竞争型同辈压力
竞争型同辈压力指的是:迫使你在群体中变得优秀的压力。它会促使你争取在和同辈的比较中胜出,如果无法胜出,就有可能被排斥或是轻视。
在竞争型同辈压力中,同辈多为在心理和地理上距离我们近的同辈,例如自己的同学、同事、朋友、亲戚等。比较也更加多种多样,例如学业、收入、婚姻,甚至孩子的学习成绩。
竞争型同辈压力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不甚了解。
对于身边的人,我们通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们和我们拥有同样的起点,被自己或者他人有意无意的拿来比较,总会让我们感觉到一种虚幻的“竞争关系”。
对于身边人的不甚了解,让我们只看到了他人在外展示的生活的冰山一角,产生“同龄人都比我过得好”、“都拥有的比我多”、“都比我优秀”的错觉。
当我们把时间拉长,就会发现,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有光鲜时刻,也都会遭遇低谷;这种同辈压力其实是虚无的错觉。
在当今时代里,社会多元化变迁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敢于在群体压力下发言,从众型同辈压力减弱;
社交网络加强了信息传播,使得我们能接触到更多的同伴,“朋友圈焦虑”日益明显,竞争型同辈压力增强。
如何处理“同辈压力”?
可能你正在感受着这种压力。
不可否认的是,同辈压力是社会生态的一部分。它可能会贯穿人们的一生,同它带来的苦闷是细碎且持久的。
当我们的成就比不上周围人时,同辈压力会增加我们的“挫败感”,降低我们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
然而,同辈压力又同时能够敦促我们进步。在产生压力的同时,让我们模仿、学习优秀的同辈。
大多数时候,我们受到的压力来源是如何做才能赢得他人的好感。
但是,当我们把着眼点放在自己身上,清楚的了解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时,面对同辈压力反而更加心平气和。
研究表明,同辈压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因为同辈压力会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身份的反复确认而被解构。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人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赢过别人。当一个人越能够精确地定义自己时,就越不容易受到同辈压力的影响。
因为他总是会诚实的回答自己:我是不是必须和他们一样。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