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今年3月份我开始了停下来休息的节奏。我开始践行生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规划:休闲规划。
生涯规划包含: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休闲规划、爱的规划,涵盖生命中重要的内容:工作、学习、休闲、爱与家庭。
我们经常关注的是职业规划,而忽视了休闲规划。
而我今年明显感受到我要关注我的休闲规划了。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休假的力量》(详见《觉醒-把人生设计成你想要的样子》一书的202页),谈到一个设计师提出的工作7年,休息1年的观点。
我就经常算我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到休息一年的节点。
不管是从2015年或者2016年开始算,都要过几年才到7年。忽然我想到为啥要定的那么死呢,可以早点也可以晚点啊。
要停下来休息的这个决定和疫情有很大的关系。
疫情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能量调整:有的人失去生命,有的人失去工作,有的生意失败,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开始觉醒……
在疫情开始的第一年我疲惫至极,疫情放大了我之前的模式:制定目标,完成,再制定新的目标……
在这个模式中我并没有感受到太多喜悦。
我想要轻松愉悦的人生,不被目标所绑架,这是我内心越来越强的声音。通过不断自我成长和教练的支持,内心力量慢慢强大。
今年2月份我做出决定,我要休息了,我们团队也可以休息了。
这个决定获得大家的响应,赵忻老师说她“开心地在被子上打滚“。
于是我们把准备开展的项目撤掉,只把手中正在做的项目完成。
2021年的督导班不开了,2022年一年啥班也不开,等到2023年我们再开。
未来开班模式是随性的,想开就开,不想开就不开。
我们每个人专注在咨询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大家也不需要固定开会,想沟通就群里吆喝。
我的工作回归到教练,咨询和写作,以及录些视频(后来也停下来了),这都是我喜欢的。
奔忙了5年的时间,终于从每天排得满满的日程表中解脱出来。
我从一个要背负各种责任的成年人,变成一个开心、快乐、自由创造的孩子,非常兴奋。
我的休息是先从3月份美国西部的自驾游开始。
3月份,4月份,一个咨询都不做,推到5月份。当我5月份也不想做时,就延长到6月份。
从6月到10月,我以教练为主(我今年主要以年度职业教练为主,有数量限定,没有那么忙碌)。
而在做教练过程中,是很享受的,和客户一同创造的过程中也让我获得了更多的能量。
当我停下来时,我才意识到其实我已经奔忙了20多年。在我的记忆中,从小时候到初中,都是比较快乐的。
但从上高中,为高考而战,直到现在,这20年中都是一路奔跑。
高中紧张,大学轻松了1年就要忙着为未来的职场准备,进入职场更是压力重重,不但为生计,还为婚恋。
做海外志愿者,回国后做独立咨询师,结婚,写书,建立团队,成立火把生涯……无止境地干活、干活,不断写下新目标,再划掉,再写。
到了40岁,回头一看,记忆中就是忙碌,恐惧。大脑中回忆的快乐时光不是小时候的事,就是在非洲做志愿者的。
在职场的这些年,都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我才意识到我的生命质量很低啊,多数情况下是在恐惧和愤怒的低能量中运行,有时候会进入勇气和创造的能量中。
到了40岁,有点开悟。我要过轻松、愉悦、富足的人生,不要永远埋在责任,计划,目标中。
这个开悟是年龄带来的智慧,是疫情带来的反省,是自我成长的不断冲破。
这6个多月的时间,是我人生中轻松和愉悦的时光,So far so good。
我会继续践行这种轻松、愉悦、想玩就玩,想干就干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很多不易觉察的信念,它们在我放松的情况下都出来了。接下来我一一分享。
01
我内在一直有个声音:
“要干活啊,要加油啊,不要停下来啊!”
在美西自驾游的过程中,我拍视频,记录旅行,这竟然成了负担。
不知道要拍多少个,就觉得越多越好,结果啥都拍,我都没时间享受风景。然后传视频给剪辑的伙伴,那真叫一个痛苦啊。
几百个视频,累都累死了。但是我又不得不做,我觉得我被“要干活”绑架了,即使我在旅行。
回到家,我尝试不工作,但我能感受到内心的一股焦虑。
有一天我躺在床上睡午觉,忽然惊醒了,心口有很多情绪,喘不过来气。
我和自己对话。
“我感到你很焦虑,你想要说啥?”我问心。
“不要睡觉,起床干活啊。你不工作就落后啦!”心带着恐惧说。
我意识到原来我的内心一直是被恐惧模式控制的,一定要努力工作才可以。
这是多少年形成的生存模式,要学习啊,要上进啊,要努力啊,不要停下来啊。
那一刻我非常伤心地哭了,我觉得自己好可怜,我的人生只值得劳碌,不努力工作,就是没有价值的。
当我哭完,心就平静下来了,那股焦虑也释放。
我一直以来这么努力进取,看起来是内驱力很强,其实这个内驱力背后是一种深深的恐惧。
害怕落后,害怕被淘汰,害怕在竞争中失败……背后的信念就是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轻松愉悦。
而有我这个信念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我的父母亲就是这样啊。
他们常年辛劳,舍不得去旅行,舍不得买好的东西用,就是一直干、干、干。
我的客户也是这样,辞职后也舍不得去玩一下,尽快找到工作或者找事做把时间填满……996,内卷,背后也是出自这样的深深的不安。
当你看到这里,请你想想你周围的人,哪些人是干、干、干?哪些人是享受生活,工作时专注,休闲时惬意?
如果发现后者,你可以向TA靠近了。
当我看到这个模式,我就不再被它控制。我现在知道不是干得越多越好。
我听了这样一个演讲:
一个人非常平静,平和地过自己的生活,就是为社会提供了能量。而那些动不动就要干,就要向外竞争的,给这个社会传达的是焦虑的能量。
别人感受到这个能量,也会抓紧竞争,结果可能出现恶性竞争。
中国古代有隐士,他们为社会提供的能量,是一种平静的能量,让其他人感受到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世界也是富足的,并不需要你争我夺。
这个观点让我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也为自己的停下来、慢下来找到了支撑点。
之前我一定要做这做那,帮助他人,还为别人不改变而烦恼。
现在我活出喜悦,平静的生命状态,就是对地球最大的贡献了。
02
我感受到本自具足,
喜欢的事情都采用自学
我内在有个信念,学习一定要有老师教。当我听说某某人自学成才,我会觉得这家伙太厉害了。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在学校被老师教,出了校门,即使是兴趣学习,也去报班:学网球,插花,绘画,拉丁舞……
当课程结束了,就不想再继续深入了。我不相信自己通过自学可以学好,一定要有外人指点才行。
但是当我自学了游泳,彻底打破了我的这个信念(教练技术分享|运用教练技术,我学会了游泳)。
游泳成了我放松的方式,和水玩耍互动真是很开心。我珍视这样的机会,不想找教练来打破我与水之间的联系。
我断断续续学会了蛙泳,蝶泳,仰泳,自由泳,有时候连视频都懒得看,多是和身体连接,再看看泳池里其他人是怎么游的。
我自学了全部的游泳技能,而且每天都想去游呢。
如果我找了老师,可能学会后我都不想去游了。老师会打破我与水之间的连接。
听了一堆教导,自己没时间感受自己的身体,只是极力在找老师说的感觉,但总是找不到。
我学网球时前后找了3个教练,最后我都不想打了。
老师们说的不一样,我就一直在改姿势,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
我接受的一次教练,让我看到自己本自具足的样子,这对我触动很大。
我看到本自具足的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星球,在宇宙中玩耍。遇到其他的小星球,大家一起结伴玩耍。
我会经常飞到地球旁边,来支持地球!
我这颗星球,和地球差不多,有多样的生物性,山川河流……
我啥都有,还需要巴巴向外求吗?
后面我想学啥,都自己琢磨,或去网上找些资源。我学习尤克里里就是这样。
自己学习,是需要动脑的,这个过程提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信。
如果单纯学习技能和知识,自己学习真是有效。如果你想建立更多的关系,想有新的体验,那可以和其他人一起学。
不需要一想到学习,就去找老师。你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03
当内在有情绪时,
我常常试图用大脑思维来安抚情绪,
但想的解决办法越多越焦虑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模式。
一件事发生了,我内在有情绪,但是我并没有花时间去了解这个情绪,而尝试消灭它。
然后在大脑里去算计各种方法,设计各种方案,但依然很担心,干啥都没有心情。
我渐渐明白,情绪的问题不能用大脑思考来解决。
于是我自己坐下来,去观察这个情绪,它内在有什么需求没有满足。
当我看到那个未满足的需求后,情绪就释放了,根本不需要大脑去想方案来安抚啊。
有一天,一个客户提出一个需求,我觉得很难受。但是我立马想到的是解决问题,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想方案,但总是被否定,弄得心神不宁的。
于是我坐下来关注内在,去看这个情绪。我才意识到原来我觉得自己是害怕不被认可,违心答应了客户的需求。
为啥害怕呢,自己还是有要他人认可的需求在。当我意识到,心里的冲突就不在了。
我的体验,用一句话说,情绪的归情绪,思考的归思考。大脑别想把什么事情都归在自己的逻辑思维麾下去管。
我现在每天都做冥想,冥想前都会和自己对话,检索一下有啥情绪或者心里堵的。当有情绪时,我争取去静坐,给自己时间。
我的这个模式已经多少年了,所以经常还是不自觉的陷入了大脑思考、找方案的旧模式上。
改变需要时间。
04
从逼着自己做,到自己主动去做
我经常写满各种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来逼着自己做。这个过程中很辛苦,做做就去看看手机,或者出去转一圈,无法专注。
我做冥想也给自己计划,一天两次,然后开始逼着自己去做。
结果冥想时心猿意马,思绪乱飞,并不时看手机,看时间是否到。
后来,我不逼着自己去做,不想做就不做呢。于是几天都不做,哪天自己心里很堵,就想静坐,静坐完很舒服,发现其实不需要逼啊。
静坐冥想能让我安静,释放情绪,我很喜欢这个清理的过程,但当成任务我就不想去做了。
我的冥想音乐是海水,我自己去海边时特别观察了海水,存储在记忆中,就是为了在冥想时调用。
在其他事情上我也尝试不逼着自己做了。
在写作上,我有时候会规定一天写几千字,但是很难实现。有一段时间根本就写不出来,那就不写了,等哪天想写再写。
以前是不写怎么行,逼着写,如坐针毡。
逼自己的过程,其实是和自己较劲,不接纳自己。允许自己为人,允许自己就是不想做,允许自己不坚持,允许自己需要时间……
生而为人,是来体验的,不是来做圣人的,不是来做伟人解救全人类的。
去体验一个生命的过程,就挺好的。
05
在自我关系上,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我对自己还不错,比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想旅行就旅行,为自己创造空间。
但我也知道自己对自己要求很高。
很多电影上,经常看到女性打自己耳光,拽头发。我知道那是自我攻击,背后是对自己的不满。
我很好奇,她们怎么能对自己动手呢?我就是对自己再不好,也不动手。君子还动口,不动手呢。
可是当我安静下来,我发现一直困扰我多年的冲突,反复来袭,让我对自己特别生气,甚至非常恨。
我在新的环境里,为啥这些旧的冲突还在?而且我做了那么多的自我成长,为啥这个冲突还困扰我呢?
想到这里我都有想打自己的冲动。原来我内心是对自己如此苛刻啊!
我还在那个冲突里,是因为我还有情绪在那里没有化解。
而我自己已经不耐烦了,觉得这么久了这个问题应该解决了,就恨自己不争气。
(当我写到这里,我能感觉内心又升起一股对自己的愤怒,我停下来和自己对话,我发现自己的焦点都放在自己不好的地方,从来不去看自己好的地方。我以后写日记,真是要去写写我好的品质,去嘉许自己呢!)
当我和自己和解,我发现那一段时间做啥都开心,能安住在当下,内心平静。
从我做咨询和教练来看,人们最大的冲突之一就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各种纠缠,内耗就出来了。当一个人真正地接纳自己,力量也就出来了。
06
创造新体验
这几个月我创造了很多新的体验。一个想要有所突破,去创造新的体验非常重要,不然大脑会转一圈又回到旧体验上,即使那个体验让你很痛苦。
我想要活出轻松,愉悦,就先在生活中去创造这样的体验。
我和Mike每个月都出去玩,多是到大自然中去。
我们最喜欢的是野外露营,而今年在露营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在自然水域里游泳。
我们在Lake Norman的自然公园露营时, 发现居然有个露天游泳场——在靠近岸边的湖水里拉上隔离带。
我们去的时候都没有人,我和Mike也没带游泳衣,那有啥关系就穿自己的内衣。
没有泳镜头就露在水面上,照样可以蛙泳。
在湖水中游泳感觉真好,自然,没有拘束,水温暖地包裹着身体。
鸟儿唱歌,花儿绽放,水里还透着鱼儿流汗的味道呢!我们把皮划艇的座椅拿来当气垫,累了可以浮在水面上。
我也尝试了在海里游泳。今年夏天我们去了两次海边。
第一次我和Mike拿着野餐椅子坐在海水里,然后弹尤克里里。旁边的小孩很惊奇地看着我们,还问我会不会弹。我淡定地说我不会,但我可以瞎弹啊。
在海里游泳,在浪头的后端,经常被大浪打着,而且在一直被带往下游。有时候乘着两个浪间隙,来个狗刨式,偷偷乐一下。
在浪的前端,则要一直往海里走,既兴奋又害怕。
当海水到了胸部的位置,我就不敢往前。这个时候我不会处在浪顶峰,相对安全。
海水像一锅粥似的翻滚,我跟随着上下,有时候还能蛙泳和自由泳好几米呢。
有时候玩得开心,一看周围居然没人啦,这口大锅里就我一个人,三下五除二往回跑。
花很大力气往海里面走,但往岸边走,真是特别容易。不过常常一边走一边要回头,观察巨浪。一不小心就被打个正着。
我还体验了独自露营。有两次先是和Mike一起,然后Mike提前回家,我一个人住在帐篷里,总共住了7个晚上。
这个露营地是没有电的,水也比较远,到了晚上漆黑一片。
一开始是比较害怕的。偌大的帐篷里就我一个人,听着松鼠在抓保鲜盒或者昆虫在奋力地撞击着帐篷顶部,我都得咳嗽几声,给自己壮胆。
但是感觉非常有空间感,这是我想要的。
我最喜欢的是到钓鱼码头。这里是湿地,一条河和大海相通。
在这里钓鱼,看海鸟,最美不过了。我还看到过海豚,乌龟晒太阳,还有老鼠游泳。
我还买了个望远镜,特意观察水鸟捕鱼,像电影的慢镜头似的。我自己也体验一把钓鱼。
有一天我拿着鱼竿码头,遇到一位黑人女性Bella。
她很热情地说:“今天你的运气比我会更好!”
“这是我第一次钓鱼呢!”我回答。
大家哈哈大笑。
我钓了一会儿没有鱼咬钩,因为我的鱼钩浮在水面。Bella给我的鱼钩上了一个小圆珠,让钩子下沉。
她有很多专业的工具,一整个背包都是,她说自己十几岁就钓鱼了。
当我的鱼钩被鱼带走,她又帮我装新的,还装了一个扣子,我真是很感激。
接下来我居然钓到了两条鱼。
当鱼儿上钩,收鱼线的时候,那种感觉真是好啊,是一种互动,是一种关系里的回应。
Bella没有钓到鱼,她走时我想把她给我的东西还给她,她笑着说不用。
钓鱼真是和状态有关,老手不一定都能钓到,新手不一定钓不到。
我也创造了两次独自开车返回的经历。
3个小时的车程,第一次开6小时。多数时间在高速上开车。天气很热,经常腰酸背痛。
我新手一个人,非常紧张呢。开了半小时左右,双眼就打架,困得不行。
第二次返回,我开了3个多小时。我提前查了开长途需要做的,一是少吃饭,可以吃水果,零食,二是多喝水,亲试有效。
我一路唱着歌,念着口诀,开足马力。我一直在左边的超车道上开,60码限速,我可以开到70,偶尔到80码,当然有些人开得比我还快呢。
独自开车的旅程,很好!
这些体验,让我觉得人生可以非常轻松,美好。我们不需要把自己变得苦哈哈,变得无比忙碌。
在露营地上,我看到一只乌龟在路上爬。当我走近,它就停了下来。我和它说话,它就不动了。
从它身上我看到,放慢脚步,慢慢地爬,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07
写作是一种疗愈
这几个月在写作上有了很多的突破。
去年我每个月要写两篇文章,这是团队一致要求。那时候是逼着自己写的感觉。
停下来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写作。
我很想写自己的经历,感受,不单是职业规划。
我写了:
-
跨国婚姻(5年跨国婚姻给我带来的成长)
-
国内外旅行经历(旅行带给我的成长|国内篇、旅行给我带来的成长|亚洲篇)
-
亲人去世带来的死亡话题(40岁,我学习了死亡课题)
-
我的两只小猫(想做个快乐的自由工作者,就养只猫吧!)
-
上学时求学经历(做一个好学生(成绩好)的经历和体验)
-
要不要生孩子(女人一定要生孩子吗?我是如何决定不生孩子的)
-
在职业规划领域12年的总结(我与职业规划的12年)
-
……
写作此时成了对过去生活的总结。
一直忙碌,没有停下来反思,总结,而写作过程就是反思,整合,梳理的过程。
当我写到求学时作为一个好学生的经历,我心里充满了情绪,很堵,很久就写不出文章。
这么辛苦地接受了教育,到底带来了什么?我常常问自己。
我没上学之前是个多么纯真的孩子,热爱大自然,敬仰宇宙。
而上学后,我就只活在大脑中,各种判断,隔离了自己的心,也隔离了他人的心。而我现在的自我成长很大一部分是要把小时候那个真实的自己找回来。
这个时候我去读书,关于独立思考的书。原来我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从没有被鼓励独立思考。
你需要的是全盘接受已有的观念,然后记住就好了。可是工作后,去鼓励创新,那新念头也不是魔法棒变出来的啊!
在这个过程中我读了大量中国近代的历史书和文学书,尤其是50年到80年之间。
这个时候才知道,走过这些年代的父母都经历了什么。
我花了1周天的时间写完《我和母亲》(我和母亲——母女关系对女性的影响)这篇文章,写了1万多字,在写的过程几次流泪。
我更深地理解了母亲,也更深地理解了一位母亲对女儿带来的影响。
这篇文章之后,我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我前几年和母亲电话,内心常常有愤怒,老爱挂电话。
这两年,就是为了打电话而打,听她说话我都是三心二意的。
现在我能把她当做一个年老的朋友来看待,听她兴高采烈地讲自己身边的事情。
我觉得她还挺有趣的呢,70多岁,能一直说20,30分钟不嫌累的。
有一次她说自己学了新的赞美歌,我让她唱给我听,她在电话那头就唱起来了。她真是有精神头呢!
和母亲的和解,一定程度上是和我作为女性的身份的和解,和自己的和解。
这篇文章写完后,我又写不出文章了。
我想随性写,但是大脑又极力想要列出一条条提纲。结果一列下来,就写不出来,我再次陷入写作的焦虑。
停了将近一个月,我开始念破除写作信念的口诀,坚持写日记,记录每天的心情和感悟,慢慢地又开始想写作了。
其实写作多数时间是作者为自己而写,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释放积压的情绪,而不巧阅读的人也有同感。
写作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她像一个老朋友一样,一直在我身边。
如果你想做自己的疗愈师,可以从写作开始。
08
房间的整洁度
和自身能量状态有关
从疫情开始我们就不请小时工了,100多平米房子和前后院都需要自己打理。有了两只猫后,哪里都是猫毛。
Mike因为疫情后开始了在家办公。常常房间里很乱。我很想让家保持干净,但是又实在不想动。
状态不好时,看着凌乱的房间,心情更糟糕。我经常想,等我老了我一定要雇个住家保姆,帮我打扫房间和做饭。
我对豪宅不感兴趣,觉得人生有个保姆就幸福了啊。如果我做饭,她负责洗碗或者把碗放到洗碗机就好,我每天都能享受到干净、整洁的环境。
有一天读到一句话:“你的外在环境是你内在能量的体现”。
我忽然理解了为啥我受困于房间的乱。
其实房间的乱和我的能量是有关系的。当我的能量是乱的,有很多纠缠,纠结,高低不稳定,周围的环境也乱。打扫卫生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从3月份到10月份,我每个月都会有不同的心境,能量起起伏伏的。现在更趋于稳定,也就很有动力打扫房间,并尽力保持劳动成果。
多数的穷人居住环境是脏乱的,其实也是因为能量低。
能量低,也就吸引不来金钱。如果一个穷人能长期把家打扫得干净整洁,这个家会慢慢脱离贫穷。
现在当房间很乱,我可以接纳,我理解当下我的能量没那么高,等我能量高去处理就好了。
以上是我这半年左右最深的感受。
这6个多月的觉察,比以前多了几倍。在放松的环境里,很多隐藏的信念就会蹦出来。
而当你做了内在梳理,里面顺了,外面就顺了,这比起在外面辛苦创造要轻松多少倍啊!
停下来,等等你的灵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