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溺死脑瘫女童的案件开庭了,这件事情很让人心痛:因为孩子有疾病,所以夫妻二人吵闹、离婚;因为孩子有疾病,所以成了累赘,父亲和爷爷一起商量着把她害死。
这个孩子,是投错了胎吗?
为什么本该爱护孩子、照顾孩子的家庭,却杀死了她?
作为特殊儿童的家长,我认识很多特殊儿童家庭,也了解很多特殊孩子的成长过程。象这个家庭这样的模式:孩子有病——夫妻离婚——奶奶看孩子,这种模式太多了。
在这样的带养模式下,孩子的身体在发展最快、康复最重要的时光中虚度了,耽误了康复,还影响了父母亲的关系。一年一年,孩子在奶奶身边度过了,自理能力没有练习出来,身体康复更是无望。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家长并没有接纳一个特殊儿童的心理准备。
试想当夫妻两个人的情感结晶开始孕育,哪个父母不盼着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小宝宝呢?谁又能想到生出来的孩子会有问题?
假如他们知道这个孩子会有疾病,他们可能会选择停止孕育。然而他们无从知道,特殊的孩子就这么不期而至。带给父母亲颠覆的生活信念的特殊孩子,就这么来了,突兀地来了。
内心情感支持缺乏、心理年龄低、力量弱的家长,扛不住这么大的压力,无从下手帮助孩子,也不知道该向谁求助。他们的内心甚至有一句想要打雷一样吼出来的话:“我招谁惹谁了?为什么偏偏是我得到这样的孩子?”
然而这些情绪无从着落,也就会发泄给身边最亲近的人,要么是夫妻双方,要么是对老人,甚至对那个孩子发泄。
从心理学角度看,脑瘫儿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带养呢?
养育一个特殊儿童,是这类家庭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决心去帮助他、爱护他、和他一起面对问题,是一件很不容易决定的事情。
然而是父母就有爱孩子的天性,假如我有一个脑瘫儿童(我本人确实有一个脑瘫孩子),我该从什么方面着手去帮助他呢?
首先,孩子要明白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对于脑瘫儿来说,他自己才是康复的主体,未来的生活如何,训练目标的达到,全靠他自身努力的参与才能完成。
所以,孩子心里面一定要明白自己与别人有哪些差距,清楚自己的短期和长期训练目标。
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才能够正确认识别的孩子能做到,而自己做不到的地方。既不会糊涂度日,任由家长摆布;又不会为自己的身体异常而出现负面的情绪。
其次,让孩子懂得利用什么样的环境来完成自己的行动目标
孩子的心中有了目标,就会懂得利用适当的环境来进行训练、完成自己的行动目标和训练目标。这样有主动性的训练,会给孩子的康复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孩子要学会自理,并且树立为自己负责的意识
孩子要在训练身体康复的同时,学习自理。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反复的练习、多方面想办法,才能达到自理的目标。脑瘫的孩子有一些智力很好的,只是容易情绪化,对待这样的孩子需要更多耐心。
帮助孩子习得自理,是对他生命最大的贡献!
第四,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们分享、交流、互相帮助支持
与同龄的小朋友在一起相处,与身体情况相近的小朋友在一起相处,都可以给孩子带来支持力量。得到朋友的鼓励,孩子更有信心做好康复。假如在与正常小朋友交流中受到伤害,有了自卑心理,家长要及时给他帮助,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工作。
这个工作重要性在于:支持孩子的心态积极、正向地成长。
孩子的身体有问题,不是他的错,他的心灵是善良的、坚强的,就是值得大家尊重的人。
当孩子慢慢树立起了这样的心态,他不再恐惧与人相处,不再那么自卑,就可以坦然地接触别人同情或歧视的眼光了。
我们带养孩子,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最终都是希望他能够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教养好心态的孩子,我们就无惧外面世界的风雨了。
第五,家长通过专业的学习,懂得对自己的孩子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康复训练并付诸实施
家长要跟着孩子的成长,学习更多的知识,因为孩子的训练需要家长帮助、甚至主导。
不仅仅是身体的康复、语言功能的康复,一些情绪化严重的孩子,还需要家长从心理上给以稳定的支持。
做一个特殊孩子的家长不容易,做一个脑瘫儿童的家长更不容易,但是,无论如何的艰难,都不可以成为我们放弃帮助他们,甚至杀死他们的理由!!!
这种虐待、杀害特殊儿童的家长,其罪当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