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是一条江河,发源于远处,蜿蜒于大地,上游是青年时代,下游是老年时代。上游狭窄而湍急,下游宽阔而平静。什么是死亡?死亡就是江入大海,大海接纳了江河,又结束了江河。——罗素
在互联网,儿童、年轻人、中年人常常活跃其中,唯独老年人群体没有获得许多的关注,在老龄化愈来愈明显的中国,老人群体密切地同我们每一个人在这里生活,也一样时刻经历着人生的悲喜,同时老人们还在面对这人生另一个重大的课题——死亡,需要我们倾注热情去关怀和帮助。
在本文中,我们简要谈谈老人所面临的死亡风险,同时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进行介绍。
01
老年人的死因
在多种疾病之中,老年人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脏功能不全和肺炎。虽然老年人患恶性肿瘤的不在少数(尸检报告中认为老人死于恶性肿瘤约占17%),但以此为主要症状的并不多见。
高血压、心脏扩大、心律不齐、脱水症等症状在老年人之中有很多,这些都成为了心力衰竭的基础。
长期卧床、脑中风等引起的吞咽困难以及呼吸系统老化引起的变化等是肺炎的主要诱因。
另外,受到病痛和心理折磨,老人也有很高的自杀风险,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
02
生死观
老年期的生存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身体素质条件的制约,但受其生死观的影响将会更大。个性是一个人毕生经历的产物,反映出人之间的差别。
一个人性格是否成熟,标志着老人是否已构成明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系。有的老人仍处于模糊不清的境况,还有老人的生死观在晚年期仍在持续变化。不少老人的心理上发生明显的退化,自己却很难认识到。
在退休之后,即使能维持以前的物质生活,若看不到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时,那么也很难说老人的生活是令人满意的。已经失去人生的目标,在晚年又无法形成新的目标,他们就会逐渐失去生活的勇气。
有许多老年人面对自己生命之钟行将停摆总是不敢正视。然而面对必然的显示采取无视它或否定它的态度,显然也不是一个成熟的现代人所应有的态度。
老年人不仅要正视死亡这一现实,而且更应该把死亡与自己的生命融合起来,走完自己生命的最后一个历程,这样才能理解生命的全部意义。
03
死亡的五个阶段
Elisabeth Kubler女士在她的《死亡的瞬间》一文中,将老人面对死亡时的精神状态分为五个阶段:
1. 否认
“这不可能,不是真的。”
“你们都在骗我。”
死亡的第一阶段是否认阶段,或者说患者对有关死亡的消息认为是不真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患者把自己与周围隔离开来。作为后辈,应该充分了解到这一阶段老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而且有必要与患者共同体验这一阶段。
2. 愤怒
“为什么我现在会……”
“为什么我现在必须死呢?”
这个阶段的患者普遍的表现是发怒,充满怒气而不易抑制。然而为了使老年人能从激动的情绪状态下过渡到平静的宽容状态,这个易怒阶段是必需努力克服的。
3. 交易
在第三阶段通常寄希望于神、命运或者表现出与医生进行交易的特征。患者在这一阶段对别人特别随和,周围的人在这阶段对患者应尽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
4. 抑郁
(漫长的静默……)
在这一阶段,老年人会出现抑郁状态。患者面对必然要失去的一切而一直消沉、探析、悲观。老年人不得不与自己所爱的人们永别,同时还必须抛弃财产和所拥有的的一切。
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喜欢把自己与外部世界隔离开来。此时,与老年人最为亲近、贴心的人,就应考虑如何使老人勇敢地面对死神,帮助老年人恢复内心的平静与安详,从容地迎接死亡的到来。
5. 承受
在这个最后的阶段,老人将接受命运的摆布,面临死亡的降临。
04
与老人共体验
作为后辈,完全了解一位将死的老人正处于怎样的状态是非常困难的,你可以试着去回答下面的七个问题,想必更能够深入地体验到老人在面对死亡时的心理状态和真实的感受。
如果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你将面对死亡,那么,什么事将是你离开人世之前最为关切的?
如果你老到觉得自己已经没多少年好活,那么你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将是什么?你将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你愿意接受何种死亡方式?
如果你已经进入老年期,那么怎样的晚年生活最能令你满意,使你感觉到死而无憾?
如果你即将死亡,那你会做哪些准备工作?如果即将死亡的是你的一个极为亲密的人,那你又会为他或她做些什么?
再怎样的情况与事件中,能使你觉得死了比活着好?你会为自己的死亡而开始做准备?
在老年,每个人都必须依靠别人。当死亡这个问题迫近眼前时,你会愿意向哪些人寻求帮助?
最后想说,每个人都是海的浪花,漂流几十载,我们又不是浪花,我们本身就是海的一部分。
死亡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一个主题,只有勇敢、宽容地去接纳它,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走完这漫长又短暂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