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更好的爱是什么样子?

文:十二 丨 转自不畏将来,不念过去,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

书上说,当女人生育完之后,她们身体里有一种本能,会让她们遗忘生产时的痛苦。以我亲身体验看来,不仅连生产的痛苦,就连养育的苦,也都慢慢忘记了。对我来说,我从孩子身上得到的,大大多于失去的。但我不会从此变成一个鼓吹生孩子有诸多好处的人。

每个人有自己的步调,当你在错误的时机阅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你可能很难进入情境中去,甚至会觉得讨厌。连自己都还负担不起的人,要再负担一个生命,体验到的苦一定大过于甜。

今天,糖豆两岁了。他已经可以和大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表达他的需求,聆听到别人的需求。从最简单的哭与笑开始,他已经有了很多很多微表情。

在他还在肚子里的时候,我曾设想用文字把他的成长记录下来。可惜,没有做到。当他一日日长大,他的成长早已与我自己的成长混在一起。那有限的时间,我写下的文字,你们大概已经看到,我与多年前的我,已然不同。

我的很多老读者说我柔软了,不复过往的犀利。不犀利,是因为我不再是自己的敌人了,我也不再把时光看成那个假想敌。

是孩子让我变得更有耐心,更包容了吗?这只是很浅的一方面,人活久了,自然就会变得更有耐心一些,因为急也没用了。真正在我内心深处,最大最大的变化,不是源自于耐心,或者是你们说的柔软,而是源自于一种和解。

我敢说,许多人对于生活的愤怒,根源于对父母的愤怒。许多人对于人生的失望,根源于内心对父母的失望。

这种愤怒和失望,也曾伴随我很长久的时光。以前我以为,当我足够强的时候,我就能放下这种情绪。后来我发现,当你更强的时候,也许不能放下,反而会加剧这种情绪。

是孩子带我回到我自己的小时候,看到那一模一样渴望的眼神,一模一样的好奇兴奋,一模一样的汹涌爱意。我看到我自己太多时候不能回报给他全部的爱与时间。我知道,身为父母,即使有多么百般不愿意,也只能先顾好自己。

原来,不是父母不够爱我们,是我们不管多大,在内心都没有办法把他们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没有办法原谅他们也自私、他们也懦弱、他们也不成熟,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的父母那样。

一个人不论到多大,如果他们内心还有不愿意长大的部分,当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时候,潜意识就会立即回到孩童时刻,所有的不甘心、不满足,都会瞬间回来,一切模式都会回到最糟的时刻。这就是每个生命的忠诚本能。

只有足够成熟,足够愿意为自己生命负责任的人,才能重新和父母之间建立新的相处模式。到那个时候,他已然是真正独立的生命体,所以在内心,愿意接受父母除了是父母,还是一个人,有弱点,有缺憾的人。

我的老闺蜜说,总是对孩子感到愧疚,因为觉得对她还没有做到足够的好,她不是母爱爆棚的完美妈妈。

孩子会让你看到,他对你的爱,远远多过于你能给予他的爱。只是他能力有限,做不到父母的诸多要求。但他的内心,是希望做到的。这世上如果真的有不公平,那就是孩子对于父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信赖、依恋和忠诚。

可父母不是。不管你给予他什么,孩子心中都抱着深深的爱对你,除非有一天,他真的害怕了,他不敢了,他躲到自己的壳里面去了。

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歌颂父母给予孩子的文字,那是因为我们以为赐予他们生命,就是无尚的美德。却不知道,对于父母的这种忠诚,让多少人的潜能埋藏,一生远离幸福。

当我看到这种忠诚,我原谅了自己,原谅了自己的叛逆。于是,我也原谅了原生家庭带给我的那些难过。我也原谅我自己,不是完美妈妈。

是孩子对我的爱,治愈了我。让我愿意原谅。让我心中时刻涌动着感动。让我知道不要再去试图控制另一个美好的生命。我要给我妈妈责任以外的自由,也要还给他做孩子的自由。

孩子的爱,是一种真正纯粹的爱。不会因为贫穷或富贵,而不去拥抱你。不会因为你今天满脸长痘或者面目憔悴,就不去亲你。不会因为,今天下雨下雪,就不再等你回家。不会因为你今天成功了,或者失败了,他就对你另眼相看。

所以,我能明白,为什么有些母亲在有了孩子之后,沉溺在孩子给予的那种爱里。因为大概这一生,她都没有被那样爱过。她都不曾被那样拥抱过,也不曾被那样的期待过。

可沉溺带不来治愈。生命永远需要有旁观的智慧。

跳出来,才能看到,我们的内心为什么缺乏动力,是为着控制和恐惧在努力。所以那鸡血,永远是杀人三百,也在不停自伤。

独立,是为了首先逃离父母的控制。单身,是为了首先逃离对婚姻的恐惧。在感情里,继续着控制与被控制的宿命。在生命里,继续着逃离恐惧又继续传递恐惧的宿命。

所以太多人,在内心里仍然是父母的附属品,既想逃离,却又不愿意长大。既想长大,又不敢背叛父母。既想得到爱,却又害怕被爱控制。既害怕爱,又渴求爱。

今天,我希望分享这些给你们。

更希望你们在心底,好好对自己说,你已经长大,你已经可以放下对父母的那种忠诚了。不要再被那种忠诚本能带来的愧疚感所折磨。

父母不懂被这种愧疚感折磨的体验。他们的逻辑往往简单粗暴,他们希望孩子们用一种轻松安全的方式存活于世。为着这个目标,他们可以做尽让你感觉难过、伤心的事。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什么不辛苦、不动荡要更重要。

可时代已然不同。即使是我,恐怕也不会知道糖豆以后的那个时代,需要什么新型的生存哲学。我也只能,在他难过的时候,告诉他,他永远还有一个家可以回。

每一个活在世纪交替时代的人们,都是最迷茫最困惑的一代人。我们不幸活在这个时代,但我们又有幸能有机会去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对我的孩子最大的祝福是,不管未来怎样,都知道自己是谁,并且永远拥有快乐的能力。

在他长大以后,我会告诉他,因为有你,妈妈才知道,真正更好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你让妈妈看到,真正更好的爱,是什么样子。

作者简介:十二,疗愈系百万级畅销书作家。第九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著有《不畏将来不念过去》《最好的年龄才刚刚开始》。微信公众号: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微博:唯一的十二

编辑:苏子悦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