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关注营养+心理学?

原创科普|极养视界(微信号 : Jiyang_Health)

文章 | 锁朋

设计 | Fay

锁朋(新).jpg

我是来自北京的心理医生——锁朋,做过临床医生,进修心理学后,开始转而从事压力管理和心身疾病的诊治。

我是本期《极养视界》的执行主编。走进《极养视界》仿佛是冥冥中的一种安排,仅仅是在微信朋友圈的一个评论,我认识了主编Pauline,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女子,虽然已经是一个孩子的妈妈,Pauline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有对健康行业敏锐的直觉、宽广的视野,以至于我以为她的专业是营养学或医学。

当我知道了她是从广告行业里冲杀出来的,更坚定了与她合作的信心。我们不仅在专业观点上有着高度的一致,还不约而同地推崇整合医疗模式,尤其是营养和心理的结合,一定会对求助者带来最大效益的健康价值。

Pauline正在策划一期「营养+心理」的月刊,邀请我做执行主编,在团队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本期专刊就要与您见面了!我期待您能从中读到这段难得的缘分,不仅是「营养+心理」,还有那种无形的力量,或许就潜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心理学是一个很生动的领域,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质感有温度;而营养很实在、很有生活味儿、很接地气儿。希望两者的结合,就像这人间四月天一样生机勃勃,给您带去鲜活、丰富的体验。谈到健康,不是只有疾病和痛苦,而应该是这样充满生机并富有生活体验的。

我最早学习的是临床医学,做了几年医生后,转到心理学领域,为什么会对心理学感兴趣呢?这还得从小时候说起。上学前我跟着外婆在农村,她是一位慈祥温和的老人,喜欢帮助别人,常常托人在城里买一些简单的药放着,以备村里有人急需。一到晚上,外婆的堂屋总是坐满了人,火塘里几乎天天都煮着茶,儿时的我就在“噗通-噗通”的煮茶声中听着村里不同的人聊天。他们有的是头疼脑热来找外婆拿药的,有的是家里闹矛盾来诉苦的。看着他们来来往往,日子久了,我发现那些烦恼多的人,比开心快乐的人更容易“头疼脑热”。凭小孩子的直觉,我隐隐约约地意识到生病和情绪之间一定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

十七岁的时候,我读到了欧文·斯通的《心灵的激情——弗洛伊德传》。那是一颗心,向整个世界发出追问和探索的伟大历程,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19762446HQHP0_b.jpg

▲《心理的激情——佛洛依德传》|欧文·斯通 著

这本书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梦想:做一个心理医生。大学虽然没有如愿去读精神卫生专业,但是成为一个临床医生之后,我依然保持着喜欢听病人讲故事的习惯。不管看门诊还是管住院病人,只要有空闲时间,我总是愿意听。很有趣的是,除了病症以外,很多病人都会提到他们生病前后的一些生活变故,或者情感挫折。还有的病人虽然因为身体的症状就诊,但是只要多说几句,就会在医生面前涕泪涟涟地讲述自己心里的苦恼。那时我还不能从理论上理解生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方面的作用,于是我决定去学习心理学。

到现在我都不能忘记离职前看门诊的最后一天,有一个病人流着眼泪说的话:“锁医生,你走了,我以后找谁去呢?没有人愿意像您这样听我说话。”我这才想起来她每次拿完药总是要等到病人全都走了以后,进来诊室跟我聊天,看她的样子,就好像那段时间是在赴一个重要的约会。那时我还不懂得倾听、共情、接纳、尊重等是一些重要的心理咨询技术,也是心理医生必经的训练。更不知道对一个人的话怎样做出有效的反馈,只是有一种好奇和耐心,一种懵懂的感觉:病人不仅仅是需要药物的治疗。医生的关心、爱护、专业的反馈、谈话的方式、沟通技能等等,都是治疗起效很重要的元素。我现在明白了,她作为一个多次复诊的病人,和我都面临着“分离焦虑”,而专业的处理方法,是在最后一两次门诊中处理这种焦虑。但是,我却没能再见到那个病人。

90fba601871912d5ed3438.jpg

在心理咨询和治疗、心身疾病康复方面摸爬滚打十多年,我见证了心理学不断地发展和突破,不断地和很多学科有了接轨和交叉,比如心理学和营养学的结合。简单地举个例子: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就有很大不同。情绪低落的时候,消化功能减弱,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果自然下降。有些心理疾病也和一种或者多种营养素缺乏有关系,比如B族维生素缺乏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改变、情绪失调、记忆力下降;镁缺乏会出现烦躁、容易发火;锌、铁、硒等缺乏则和抑郁有关。一些治疗方法只用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治疗就能稳定精神心理障碍,比如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甚至精神分裂症。我们会为您介绍一些这样的治疗中心,让你们了解它们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此外,有很多文章也已经详细地介绍了精神心理问题的营养治疗。

未命名.jpg

期刊简介:本期我们一如既往关注到了职场精英、吃货和宝爸宝妈的需求,为您准备了丰富的内容,如高压力下的饮食营养、饮食与性格、儿童行为习惯与饮食以及让人快乐的营养素等等。每周六的「极养·心灵」栏目,将奉上不一样的情愫与感动,值得期待哦!

版权信息:本文由微信公众号《极养视界》首次发布,如需转载需事先取得本平台书面授权,并必须标明文章转载  出处;文章版权归《极养视界》所有,未经授权,任何个人/机构不得擅自刊登或在其他媒体上转载全部或部分文章内容。

原题:「极·光」当营养遇到心理,我们离健康还远么?|主编寄语 

尾巴10.jpg新2.jpg

微信公号 | JiYang_Health

主编微信 | editor_nanshealth

投稿应聘 | editor.chief@jiyang-health.com

转载授权 | editor@jiyang-health.com

编辑部微信|14539558214


©原创文章,转载请申请授权

文末图片1.png

专栏下我的联系方式.jpg

发表回复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