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之下的我们,亦敌or亦友?| 心理词条

最近听陈奕迅的一首歌《爱情转移》,里面有几句歌词让我若有所思,其中一句是“感情需要人接班,接近换来期望,期望带来失望的恶性循环。”

还有一句是“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这两句歌词让我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但是不会经常提到的词—移情。

 

走近移情看清TA

 

移情包括正移情和负移情,另外还有一个相对一个概念是反移情,一起认识一下这些概念的内容和出处。

 

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

 

咨询者对来访者也可能产生同样的移情,这被称为对抗移情或逆移情。对抗移情的表现形式如同移情的表现形式一样,表现为正面的(如咨询者对来访者过分热情、爱怜和关怀)和负面的(如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敌视、厌烦和憎恨)两种。

 

反移情是咨询师把对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来访者身上。

 

这些概念都来自于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流派,这些概念在精神分析里是非常常见的,也是一定会用到的概念。除了心理咨询领域,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也经常用到,只是有的时候可能没有和这个概念相联系相对应起来而已。

 

这概念在心理咨询中,说的是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两个人的关系都可以用这两个概念。


比如,我和老公之间,我和孩子之间,我和朋友之间,我记得曾奇峰老师说过,移情就是把过去的关系模式转移到现在的关系中。


听上去像不像《爱情转移》中的歌词,”感情总需要有人接班”和“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其实,这两句歌词,也就是对这组概念的另一种风格的解释。



莫名讨好的思考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身上有一种行为倾向,就是经常讨好男人。刚开始我也以为这是异性相吸吧,但是通过对自己的观察和内在的觉察,我发现不是。


如果是异性相吸,肯定只是对对于我来说有吸引力的男性,或者说,是我对人家有非分之想的男性,不过我观察下来发现,不是这样的,我是对所有的男性都有讨好的行为,甚至还会吃醋,即便是这个男性对其他男性好,我都觉得心理不舒服,凉凉的,酸酸的。


后来在一次学习中,我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我把所有讨好的“他”都当成了自己的父亲和兄长。


小的时候就一直羡慕被父亲和兄长宠爱的女孩儿,虽然当年我也是个女孩儿,因为各种原因吧,我并没有得到过父兄的疼爱,这对我来讲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但是又不好表达出来,所以这个遗憾就藏到了潜意识之中。


一直到我发现这个问题之前,只要遇到男性,总想着讨好一下,好让他陪我弥补当年的那个遗憾。


其实这就是“移情”,我把对父亲和兄长的感情转移到了后来认识的那么多男性身上。当然其他的概念在这个故事当中也都有体现。我把对父兄的讨好转移到了他们身上,那么这个转移的就是“正移情”。


对于他们没有给我想要的回应也一如当初,我对他们的失望就是“负移情”。在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之后,我对男性就再没有了讨好的冲动,这就是移情的消融或者释放。

有了这次经历,我的觉察性提高了不少,在之后的生活中,我能感觉到别人对我的移情,有的时候我能轻松应对,有的时候不能,也会有很多的情绪唤起,或者不合时宜的行为模式,被别人的移情所影响,这就是“反移情”了。

 


你我都有的“武林秘籍”


在武侠小说中,一般武林秘籍都分为两部分,内功心法和招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武林秘籍,也和武侠小说中的武林秘籍一样,分为两个部分,内功心法就是“移情”和其他几个相关的内容,招式是“投射性认同”。


投射性认同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之一,最早由克莱因提出。在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里,投射性认同是一个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行为模式。


它源于一个人的内部关系模式(即当事人早年与重要抚养人之间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的内化成为自体的一部分),并将之置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领域中。

 

在我自己的故事当中是这样的,我用讨好的方式诱导其他男性对我做出如父如兄的回应,如果他们当中有人给予我想要的回应,就是对我的“投射性认同”。


其实像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只是有很多我们发现了,有很多还没有发现。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就是我们使用了自己的武林秘籍,内功和招式都用上了,但是别人并没有给出我们想要的招式回应,对此我们会强化潜意识中的那个遗憾,更严重者,会有不合理的认知。


比如,我的父亲和兄长没有给我想要的宠爱,我就会觉得自己不好,或者不配。在不断的尝试和挫败中,一次次强化我得出的结论,原来我真的不配得到父兄的宠爱。


如果不是我看到了这个事情的内部结构,或者说内功的运转,我可能永远走不出这个死循环。

 


与移情相处的日常

 

自从认识了“移情”后,我觉得生活清晰了很多,虽然“移情”这个同志呢,并不总是带来美好,甚至有的时候感觉还和我的美好生活作对,但是不得不说,认识TA之后,我觉得自己的生活丰富了很多。

 

最近我发现自己再次陷入了困扰的漩涡,在心理学的问题上,这应该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把原生家庭的问题或者说感情吧,转移到了现在的小家庭中,无论是和老公的亲密关系还是和孩子的亲子关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理智的状态下,我知道这是一个复合问题,我的移情并不是造成自己不胜其扰的唯一原因,只是其他的“朋友”或者“敌人”我还没有看清楚或者认识,所以,目前还在识别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移情好像是敌人,又好像是朋友,每经过一个阶段就会对自己有更深的认识。虽然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不舒服,但是也有很多的惊喜无可比拟。


总的来说,如果移情是个人的话,我想无论是敌是友,都是惺惺相惜之人,都是不同面向的贵人。


希望大家都能发现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移情,TA亦敌亦友这么多年,等待着你发现的眼睛呢。

 

 

原创:衡伊然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