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方法|重复练习和强制回想

1991年,Anderson和Schooler指出,学习时人们对重复的内容更加敏感,因为知识的使用频率或者被唤醒的频率越高,代表这个知识更加有用。


2008年 Karpicke和Roediger的一项研究发现,当学生通过使用“闪卡”的方式记忆单词时,强制回想单词,比起一遍一遍过单词,更加有效。


可见【重复练习】和【强制回想】会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其实这些技能我们在校园里已经训练过:

  • 上学时老师提醒我们预习复习,就是在提醒我们要重复练习。

  • 每节课后的习题练习,就是在锻炼我们强制回想的能力。

学生时代我们更多地在上课获得知识,通过习题复习知识。

现在的学习媒介增多,网课数量暴增,学习方式要如何改变?

离开校园后又应该如何高效学习呢?

网络视频学习

读书可以让人更加心无旁骛地汲取知识,但是现在网课云集,视频图像也可以让人更直观地学到知识。

作为不可缺少的新学习媒介,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上网课。

看电视或者电脑时,我们一直在被动接收信息,身体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而且一下子得到的信息量特别巨大,光影和声音每秒都在变化,感官刺激肯定是书本不能给予的。这也是一些人选择网课的原因。

但是这也是需要警惕的一点,视频能噼里啪啦一直往观看者脑子里丢信息,不需要移动眼睛,不需要仔细思考,就能一直接收到一堆信息,让人误以为自己学了很多。

享受着看似效率高的学习成就感,一骨碌把8个小时的学习视频都看了下来,内心自豪骄傲,却再也没有重新复习过。

观看网络学习视频都时候,建议回到最基础的校园学习方法:

  1. 做笔记

  2. 复习笔记

  3. 考试自检

  • 做笔记

做笔记是为后面重复练习和强制回想做好准备。

网课视频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倍速观看,这样确实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因为倍速观看所以赶不上做笔记,或者懒得暂停视频做笔记,甚至干脆不做笔记,就得不偿失了。

一个10分钟的视频里,讲重点内容可能只有5分钟。

如果通过笔记把5分钟的内容记下来,就可以减少以后翻看整个视频复习知识的需要,也方便以后总结和复习。

遇到了非常感兴趣的地方,也可以通过笔记记录具体的视频出现时间,为以后翻找视频减少时间。

  • 复习笔记

笔记记了不复习,既浪费了当时记笔记时的时间和精力,也少了学习中【重复练习】这一环。

短短的单词都要一遍遍背诵才能被记住,更何况大块大块的知识结构。

复习笔记的时候就可以尝试开始【强制回想】。

比如笔记写了一个某一课的课题,看着课题就可以开始回想具体学了什么知识。

再往下看笔记,确认自己的回想效率有多高。

没想起来的可能是印象不深的部分,可以着重复习。

  • 考试自检

可能网课是离开校园后的学习,已经不需要考试,仅仅满足个人提升和知识补充的需要。

给自己出考题看似没必要,却是一个很好的【强制回想】方法。

出考题的方式非常简单,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就可以概括考试内容。

比如今天学了“积极心理学与复原力”,就可以考考自己:

  •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 什么是复原力?

  • 为什么它们之间有联系?

  • 它们对生活是怎样影响的?

读书学习

现在车马很快,读书却能让时间慢下来。

科技发展,网课流行,读书却仍然是读书。

读书最棒的好处,是可以按着自己的节奏,在有兴趣的地方,停下来好好思考。

白纸黑字,不会让人那么急躁,连停都不敢停。

虽然书本允许我们更多地暂停下来好好品味,但还是有拿到书本时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答案的热切心情。

读书时要做到【重复练习】、【强制回想】,可以从一开始没有正式阅读时,就开始实行。

看着书本的目录,对照着每一个标题猜想书本内容,思考以这个标题为题目的作文,自己会如何书写。

这样就已经开始了第一轮学习,在脑海里为书本的知识开拓了一个空间,只是第一次放进去的东西,是自己的想法。

接着再开始阅读,从中发现作者和自己思维的不同,继续填补或者修改脑内的那个知识空间。

阅读后做读书笔记,并且复习读书笔记,就是另外一步【重复练习】、【强制回想】的行动。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不要忘了校园里学到的学习技巧,它们仍然可以受用一生。

参考资料:
Anderson, J. R., & Schooler, L. J. (1991). Reflections of the environment in memory.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 396–408. https://doi.org/10.1111/j.1467-9280.1991.tb00174.x
Karpicke JD, Roediger HL 3rd.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retrieval for learning. Science. 2008 Feb 15;319(5865):966-8. doi: 10.1126/science.1152408. PMID: 18276894.
原创:June六月你好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